几天,我到邻居家串门,刚进门,就听到女主人训斥孩子的吼声。我很诧异,因为女主人平时给我的印象温文而雅。我去书房了解情况,看到孩子在书桌前一边抹眼泪,一边写作业。女主人眼含泪水地告诉我:“孩子每天学习都磨磨唧唧的。我如果不在旁边就玩,我也不能一点家务不做啊?!”因职业的原因,经常听到妈妈们抱怨:孩子学习快成了父母学习了,下班回家,要做许多家务,还要辅导孩子学习,长年累月,身心俱疲。其实,父母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在孩子学习方面就会省心很多:
一、激发好奇心,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科普作家阿莫尔夫说:好奇的探究会引起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兴趣。有兴趣,孩子才能自觉、主动学,而好好奇心是兴趣的起点。
爱迪生五岁的时候,妈妈看到他趴在鸡窝里孵蛋,没有批评。反而利用爱迪好奇心,和孩子一起查百科全书,寻找关于孵蛋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爱迪生学到了许多关于鸟和蛋的知识,由此对大自然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发展为乐趣。
好奇心是天生的,也是可贵的。,当孩子对世界、对天文地理、对大自然、对各种知识充满了好奇心,会非常渴望答案。如果父母及时给予满足和表扬肯定,孩子会越来越渴望知识的获得。特别是父母鼓励孩子自己寻找和思考答案,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会更强,还会培养孩子爱思考,善于寻找办法解决问题等积极品质。
在平时的学习中,如果孩子只为了写作业而写,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学,那么孩子容易感到无趣、乏味。如果鼓励孩子带着好奇心学习,学习就增添了兴致。比如,抄写生字,如果孩子只想着完成任务,可能会急躁,不认真,时间长了会厌烦。但是,如果让孩子每写完一个字,就观察字的结构或者笔划与前面的有什么变化,再?一?一下个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或者引导孩子体会汉字的奇妙和美感,写字的过程中就多了“色彩”和“音符”,就不容易感到单调和乏味了,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
二、让愉快的情绪体验和学习联结,提升孩子对学习的好感
心理学有一个联觉现象,比如望梅止渴,看见红、橙、黄色会使人感到温暖,看到蓝青绝色会使人感到寒冷。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一个孩子不爱学习,不一定是因为学习本身,还可能是附加在学习上的不良学习环境、父母的过高期待、不理想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使得过多的痛苦感与学习联结,导致学习不愉快。如果家长懂得孩子在学习上给予愉快舒服的感受。长此以往,孩子对学习就容易产生好感。怎样让愉快的情绪与学习联结呢?
1、引导孩子在学习中发现美。
一个物理学家曾说过:“我们物理学家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大自然是和谐、简洁和美妙的,是能够被人的智慧所发现和欣赏的,没有这种信念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物理学家。”宋代教育家朱熹《四时读书乐》中写到:“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的乐趣 是怎样的?好比绿草长到窗前而不除,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会让孩子产生愉快的体验。学习中的美,包换自然的美感,社会美感,艺术的美感,字符的美,色彩的美,声音的韵律等。
2、学习环境要舒适优美。
孩子会感到学习是个脑力活动,需要注意力,还要积极动脑,展开思维,所以能让孩子放松,舒适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孩子在家学习的地方如果不安静,学习容易分神,如果光线太强或太弱,会让孩子感到不舒服,温度太高孩子容易犯困,温度太低孩子容易焦虑,坐立不安。给孩子布置一个独立的安静的学习空间,并按孩子自己的喜好选择颜色,设施,布局装修。孩子身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产生舒服愉快的体验。这种体验,不仅能消减学业的压力,而且会与学习“联觉”,从而增加对学习的好感。
3、学习要劳逸结合。
“磨刀不误砍柴工”。人在长时间劳作后往往会对事物产生厌恶感。让孩子适当的放松休息,比让孩子坚持长时间的学习效率更高。有的父母,习惯于监视孩子的学习。看到孩子在书桌前学习就安心,孩子一旦听会歌儿,看会儿视频,或者出来吃点东西,就唠叨训斥,这样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了解学习优秀的孩子,父母大多会懂得让孩子适时从紧张的学习中脱身。
4、给孩子优越感
优越感不等于虚荣心,虚荣心是自尊扭曲之后的表现,即:追求表面“自尊”
的一种心理。而优越感是个体在追求优越目标中获得的。孩子如果在学习能力上获得优越感,就有利于发展学习兴趣,在学习上获得信心和快乐。建议更多地让孩子在勤奋、坚持、善思考、自律、有理想、有毅力、学习方法上获得优越感,而不要过分强调聪明和成绩。对于“聪明”的夸赞,可能会导致孩子以“聪明”居傲,而缺少勤奋刻苦。有的父母喜欢用负面词评价孩子,比如“笨”“太懒”“不是学习的料”,或者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比如:“你爸从小不爱习”。
5、尊重理解孩子
记得,在我的心理咨询室里,有一位厌学的孩子告诉我说:“班主任说我是
傻瓜!”他的妈妈急忙说:“不可能,老师根本不是那么说的!”孩子一脸的无奈。我问妈妈:“你有了解事实真相吗?”她说:“我问老师了!”。我又问:“如果是你,听了自己最亲爱的妈妈这样说,你会怎么想?会有什么感受?”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如果父母轻易表示怀疑孩子,相信他人,孩子心理必然会受伤。还有的父母,明知道老师言行不当,伤害了自己的孩子,却为老师辩解。 这样是不当的,不仅会影响亲子关系,还会影响师生关系,从而影响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好,耐心地听孩子解释在学校发生的事情,然后再多方面了解,对孩子的心情理解,并分析原因,客观地看待自己和老师的是非。
三、发挥好父母的榜样的力量
我本人在孩子上六年级的时候,迷上了斗地主,没黑没白地玩。有一天,孩子放学回家,站在我的身后看我玩游戏。我让他去写作业,他说了一句:“你能玩,我不能看啊!”这话惊醒了我,我知道再这样下去,就是会把孩子带到网瘾里,以后不好管理了。我立即告诉他:“妈妈发誓,从今不玩了!”我说到做到,戒掉了游戏瘾,并且开始报考心理咨询师,用一年的时间分别考过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之后,孩子虽然偶尔贪玩游戏,我规劝他,他也很服气。父母是孩子最早认识的人,也是陪伴最多的人。父母怎么看待自己的职业,成长,会影响孩子对学业的态度。
可是,有一个妈妈向我抱怨:“我每天在家悉心照顾孩子,孩子却厌学。邻居整天打麻将不管孩子,孩子学习还挺好。我是不是也应该去打麻将?!”
按正常,父母沉迷麻将、游戏,孩子相对容易学习父母荒废主业。但是,如果父母能够正确引导孩子,客观看待父母“贪玩”,并给予必要的鼓励和支持,尊敬、信任孩子,善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发展内在的优秀品质,就不太会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或者,如果父母做得不够好,但孩子周围有足够的其他支持力量,孩子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而这位妈妈在家里照顾孩子,却干涉孩子的学习,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和期望。孩子学习的时她玩手机,看电视,闲聊等,这样反而影响了孩子与她的关系,也影响了学习的关系。
四、弄清孩子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
有一天,妹妹让我帮她看着刚上一年级的儿子写作业。妹妹出门前告诉我:“让孩子写三篇生字。他现在贪玩,写作业不认真,看你的本事了!”妈妈走后,只见小外甥坐在书桌前,摇头晃脑地嘀咕着动画里的内容。我让他写作业,他写了几个字,又停下来玩手指。
我的这个小外甥是红色性格的孩子。红色性格的孩子追求快乐,对人的情绪很敏感,希望得到关注和认可,喜欢新鲜事物,不愿意被约束,不擅长打持久战。如果能充分利用其好奇心,寓教于乐,并受到关注和认可,往往会激发他的学习欲望。但红色孩子容易厌倦和转移注意力,为此给他制定合适的阶段性目标才行。
为此,我先是尊重他,让他自己做决定:“你打算什么时候抄完生字?”他说:“半小时吧!”他不太知道半小时是多长时间。我指着表告诉他,大针到哪是半小时,到哪写完一篇字才可以。他写了几个字,刚要玩,我马上夸奖他认真,字写得方正,坐得直,他又开心地写起来。同时让他观察写的前后两个字的笔划变化,猜猜后面写得会怎样。过了约6分钟,他又开始玩手指。我指着表,告诉他大针快到了,并给他加油。就这样,孩子在约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地抄了三篇生字。
还有,父母要蹲下来,把孩子当孩子,不能像要求大人一样要求孩子。比如:孩子对时间概念没有建立之前,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快点写作业。因为,到底怎样才是快,怎样才是慢,孩子并不知道。
五、让孩子知道为什么学习
一个好的目标是孩子主动积极学习的依据,也学习动力的源泉。
当孩子疑惑,为什么要学习时?父母怎样回答才好呢?
有些父母这样回答“为了以后不受穷,有吃,有喝!”,还有的父母说“为了你以后有个好工作?”其实,这类目标并不会给孩子起到什么样激励作用。因为,现在的生活大多都不错,吃喝、安全都已经得到满足,并且孩子怎么知道什么是好工作呢?好工作的标准是什么?当我们引导孩子为目标而学习时,目标的设立很重要,避免太低,太空。
记得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故事,中国的孩子和西方的孩子同时回答一个总是”长大了做什么?“两个孩子都回答”长大了当小丑。中国的父母和老师表示失望,而西方的父母和老师说:“好啊,希望你把快乐带给他世界!”无疑,西方的父母非常尊重孩子的天性,并且引导孩子把人生价值、目标上升到全世界,全人类。这样,孩子因为自己能够伟大而向往,因为自己能有价值而开心,为此所获得的动力是无穷的。
作者简介:
张玮峪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525心理网_您身边的心理咨询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