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文艺创作要精品化?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文艺创作要精品化(解锁文艺创作的)

文艺创作要精品化

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这是社会主义文艺之根。作为上个世纪的60后,高中时所读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王贵与李香香》等作品,不管是报告文学还是散文诗歌,都能从中读到深沉厚重的“根”,那就是一切为了“人民”。这些作品虽说有典型的时代性,但其展现的精神元素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永远属于勤劳、勇敢、团结、奋进的人民。新时代的文艺创作百花齐放,但一定要解锁好“人民”密码,才能永远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密码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只有“源于人民”的创作,才能茁壮顽强。一株迎风挺立的竹子,之所以能经得住“东南西北风”的考验,就是因为它“立根原在破岩中”,以“青山”“大地”为后盾,虽然遭受“千磨万击”,依然能够“坚劲”地生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文艺创作也是这样,不管是文学、戏剧、电影、电视,还是音乐、舞蹈、美术、摄影……都应该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基础上,收集来源于人民一线的素材,创作出贴近群众生活,弘扬时代精神,同时让大家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唯有这样的作品,才有广阔的人民市场,才能在不断的传播中获得顽强的生命力,从而更加茁壮。

密码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有“为了人民”的创作,才能一往无前。敢于在“长风”中“直挂云帆”破浪前行,才能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从个人角度讲,这是一种远大的抱负、高远的境界;从文艺创作的角度讲,只有“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才能在“人民”这片“沧海”中“直挂云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有多少高山深涧,有多少激流险滩;同时,又有多少攀登者和水手,他们“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唯有弘扬“长风破浪”的精神,才能创作出热情讴歌这些攀登者和水手们的文艺作品。

密码三:“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属于人民”的创作,才能历久弥新。试想历代的那些“御用文人”们,确实也创作了一些文学、艺术作品,但有多少能够得以流传呢?究其原因,恐怕就是和文艺创作的“根”有关。这些“御用文人”,创作的初衷就是为当时的统治者服务,源头上来自“人民”的素材就少,加上他们的站位不同,自然很难创作出贴近人民生活的作品,这些作品更不会属于人民。就如唐代诗人杜甫的《三吏》《三别》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之所以如此接地气且内涵深刻,就是因为他有深入“民间”的亲身体验和情感共鸣。因此,那些不断注入“人民”这个“源头活水”的作品,才能真正“属于人民”,在不断发展的文艺道路上历久弥新。

“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为时代和人民放歌。”为新时代的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唯有站稳“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这个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深入解锁文艺创作中的“人民”密码,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更丰富的文艺作品,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新的贡献。

文/何竹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