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兄弟顽皮得厉害每做错事,父亲就命令我们并排站在他面前,一边训斥一边打手板我怕痛,sén不起,立马认错求饶;哥哥却梗着脖子,硬sén稍大,父亲说起此事,戏谑我:在战争年代,你肯定当叛徒四川方言sén,有承受的意思,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浅谈方言与语言?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浅谈方言与语言(方言与识字承)

浅谈方言与语言

小时候,我们兄弟顽皮得厉害。每做错事,父亲就命令我们并排站在他面前,一边训斥一边打手板。我怕痛,sén不起,立马认错求饶;哥哥却梗着脖子,硬sén。稍大,父亲说起此事,戏谑我:在战争年代,你肯定当叛徒。四川方言sén,有承受的意思。

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三部分:“不是李老九运气好,实在是余大爷了不得,要不是他到处通气,布置周到,你想想,马家不放手,李老九乘得住吗?”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二:“哎,小牛,快下来,我不告诉过你,爷爷乘不起你吗?还是那样不听话!”揭祥麟《牛车少年》:“哪里是我在开玩笑,是这牛在开我的玩笑,人家还要骑在牛背上走,它那样一个堆堆,车杠上添一个人,哪里会乘不起?”李劼人笔下的“乘得住”、陈翔鹤和揭祥麟笔下的“乘不起”之乘,应该就是四川人常说的sén不起、硬sén之sén。

甲骨文里的乘,像一个人爬上大树,站在树杈上远眺侦察。金文里的乘,像是一个人两脚站在凳子上,强调借着垫脚的凳子,登上大树、车辆或其他高处。乘的造字起意,应该是“爬上大树、车辆或其他高处。”这个本义现在差不多已经消失,今天的乘用的都是引申义,其乘坐一义,或可用于解释方言sén不起、硬sén之sén。乘坐者太沉重,马匹、轿子、车辆等重压难释,只能勉力为之,是硬乘;而无力负担,是乘不起;若乘坐者很轻便,自然就乘得住了。

有写作“承不住”的。且志宇《四川方言与文化》:“土地爷的级别虽低,但也算得上是位德可配天的神祗。他搬家,自然是不在此地住了。其中的神(shén)与承(chéng)的方言读音是一样的,都读作sén,所以谐音‘承不住了’,就是承担不起、承受不起。”甲骨文里的承,像一个人双手抱着婴儿之形,表示接生。后引申为《说文解字》里的“奉也,受也。”承作动词时,在传承、继承、奉承的意思之外,还用于承担、承受。硬sén:硬着头皮承受;承得住:承担、承受得了;承不起:承担、承受不起。

有写作“盛不起”的。周恺《苔》卷二第三章:“王棒客惊慌道:‘平三爷,这罪我盛不起哦。”甲骨文里的盛,指帝业达到顶峰,国力兴旺,连带影响周边国家。后引申出《说文解字》里的“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盛作动词时,有“装满、容纳”的意思。盛得住:容纳得下;盛不起:容纳不下;明明容纳不下,却要容纳,就是硬盛。

将sén写作乘、盛,勉强可讲通。但写作承,或许最贴近词义。(庞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