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前些年,《甄嬛传》这部电视剧,是每天晚上都必须追的宫廷剧。这部风靡一时的电视剧,有百转千回的精彩剧情,而且制作团队通过引用各种真实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但是,更加吸引历史爱好者的,是其中妃嫔服饰配饰的奢华靡丽,而且制作团队尊重了真实的清朝服饰制度。每一个人物,都是匹配其身份的装扮,不僭越,不越矩,严谨而有趣。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阶级制度严格。在皇权至上等级森严的大环境当中,上至世家高官,下至平民百姓,都必须遵循着严格的服饰制度。《新书·服疑》中曾记载道:“贵贱有级,服位有等......天下见其服而知贵贱。”

贾谊在《新书·服疑》的这句话,我们可以在当中得知,无论是哪个阶级的人,都可通过其穿戴的服饰和佩戴的饰品,去判断这个人的身份贵贱。而作为封建皇权的最后一个朝代,清朝森严的等级服饰制度,更是前无古人的。今日,便从这后宫妃嫔服饰着手,以小见大,去窥探这庞大朝代背后的制度与风俗。

真正的清朝后妃服装折袖(翩若惊鸿婉若游龙)(1)

图 ▏清朝后宫服饰

一、妃嫔官服服饰与日常佩饰,等级制度森严,不同的等级所穿所带都有明确规定

l 皇后官服服饰及其日常服制佩饰

在清朝后宫,每个妃嫔的等级位份都是划分得清清楚楚的,皇后为正宫正超品,皇后下位皇贵妃为正一品,贵妃则为从一品。贵妃之下仍有正二品的妃,庶二品的嫔。而身份更为低下的,则是从七品的贵人,庶七品的常在,以及从十品的答应。

官服即朝服,值得一提的是,贵人,常在,答应这些身份地位都比较低下的嫔妃,是不会拥有朝服的。在正式场合当中,如上的妃嫔只能身着颜色较为素洁的服饰,如粉蓝色,淡青色和暖黄色。

而皇后的朝服,在一众妃嫔当中自是最为华贵奢华的。一共拥有织金缎,织金绸镶边与石青色三种款式,整件朝服则由朝裙,朝袍,朝褂,朝冠和朝珠组成。服饰纹路上,立龙各绣至于前后,下褂以七彩祥云为底,常绣制龙首龙尾与万福康泰等寓意吉祥的图案,多采用牡丹图,以彰显一国之后的地位。皇后的官服颜色是在清朝中等级最高的明黄色,值得一提的是,明黄色在后宫妃嫔当中,只有皇后与皇贵妃才可以使用。

真正的清朝后妃服装折袖(翩若惊鸿婉若游龙)(2)

图 ▏清皇后服饰

在《大清会典》与《大清通礼》中均有记载皇后朝服的材质,熏貂多用于冬朝服,而青绒则多用于夏朝服。冬朝服裙边多用片金镶制海龙缘,夏朝裙多用缎纱。

皇后的朝冠顶部分为三层,以三只金凤为缀,中间以东珠相连,在帽纬边缘也缀有金凤与宝珠交相辉映。皇后的佩饰颜色多为最高贵的明黄色以及正红色,以九尾凤的凤钿凤冠为主,两侧各配有流苏。镂金挂饰定于领子部位,与三盘朝珠相称。朝珠共有一百零八颗,以三颗大珠为间隔,中间各串二十七颗小珠。皇后的朝珠,三颗大珠以东珠所制,小珠则以珊瑚所制。

皇后的冠顶饰物质地亦是最为好的,多采用东珠,红宝石和珊瑚,这是在清朝年间最能显示位份与地位的饰物之一。若是与其他妃嫔用的饰物为同一质地,皇后的饰物数量必是最多的,比如,朝冠上的珍珠,皇后与太后的翟尾垂珍珠为三百零二颗,而皇贵妃的则是一百九十二颗,贵妃的则是一百八十八颗,嫔的则有一百七十二颗。每一个位份,都有相配的数量,不得僭越。在耳饰的质地方面,除了贵人,常在,答应,都以东珠所制,但所用的东珠,分为一等,二等,三等与四等,皇后的东珠自然为一等东珠。

真正的清朝后妃服装折袖(翩若惊鸿婉若游龙)(3)

图 ▏清朝皇后冠

l 其余妃嫔官服服饰及其日常佩饰

上文说到,只有皇贵妃才能用和皇后一样的明黄色,而贵妃与妃这两个阶品,则可用金黄色,剩下的妃嫔的服饰都是不可带黄色的。因此,其余妃嫔的朝服服制颜色多为红绿两色,也有茶褐色等等。在服饰纹路上,妃嫔们与皇后的也不一样,有着非常严格的等级差异。

皇后的服饰纹路多以万福康泰,五谷丰登等寓意吉祥的图案,也会采用牡丹来凸显地位,毕竟在清朝中,牡丹是一种代表高贵的花种。刘灏曾如此赞颂牡丹:“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但其余妃嫔服制上的纹路,则多为祥云灵芝瑞草,而且,嫔以下的日常服制纹样也非常简单,在很多细节上甚至放弃了花纹样式。

皇后之下的便是皇贵妃,皇后头饰上的流苏可佩带两侧,但皇贵妃的流苏只可佩带一侧。珠钗上,多为七尾凤,比皇后的九尾凤少了两尾,颜色上也是正紫色。皇贵妃之下的妃嫔头饰,以宝蓝色为主,用的凤尾是五尾,比皇后少了四尾,比皇贵妃少了两尾。

真正的清朝后妃服装折袖(翩若惊鸿婉若游龙)(4)

图 ▏清朝后宫服饰

而且在流苏长度上,皇后与皇贵妃的流苏长度可垂至肩膀,但其余妃嫔的流苏只能垂至耳垂处。能够拥有朝服的妃嫔中,她们所佩戴的朝珠,与皇后不一样,她们朝珠的大珠只能以密珀,也就是如今的琥珀所制,小珠以红珊瑚所制。

二、各社会等级所适配的服饰在颜色、质地与饰品用料上也大有不同

从颜色上,也可看出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正红色在深宫中是代表高等地位的一种颜色,因此,从三品以上的妃嫔头饰颜色,是只配用偏红色的。而红黄蓝紫,是从七品以上的妃嫔都不可以使用的,而且哪怕使用其他颜色,也只能够是偏色。

饰物的质地,排在东珠,红宝石,珊瑚之后的,是蓝宝石,青金石,水晶,砗磲,素金,镂金花等等。同一质地的饰品数量,必是以位份为顺序,从高至低依次减少,若是僭越,便可能是杀头之罪。耳饰上面,除了上文所说的部分妃嫔不能以东珠为饰,二等东珠只能是皇后与皇贵妃去使用,三等东珠是其他妃嫔可以使用的。而那些不能用东珠为饰的妃嫔,则只能用平平无奇的珍珠或者金银。

真正的清朝后妃服装折袖(翩若惊鸿婉若游龙)(5)

图 ▏清后宫服饰

在所有的日常佩饰当中,清朝后妃的旗头头饰显得尤为重要。其实在整个清朝年间,旗头的变化也是很大的,清初到清末的旗头基本已经完全改变了。但是,有一些饰品方面的等级制度是没有变化的。比如,牡丹的样式与器物只有皇后可以使用,其他妃嫔是不可以僭越的。而正五品以上的妃子,可用海棠。其余花色则没有什么太多的限制了。

而服制的颜色方面,皇后用的明黄色与正红色,皇贵妃用的正紫色和其余妃嫔的宝蓝色之外,还有许多细分的位阶可用颜色没有讲到。比如从三品以上才可着如海棠红般的红色偏色,从四品以上才可着如浅紫般的紫色偏色,从五品以上的才可着如靛蓝般的蓝色偏色,从七品就正如上文所言般,不可穿黄红紫蓝。

三、用来区分清朝后妃位份的龙华领子在颜色与纹路上的使用规范

此外,除了服饰与佩饰,还有一种名为龙华的领子,可以用来分别清朝后妃的位份。在很多的清朝历史剧当中,里面的妃嫔或者宫女,脖子上都佩戴着一个白色的领子。这种领子,就是龙华。

真正的清朝后妃服装折袖(翩若惊鸿婉若游龙)(6)

图 ▏龙华领

其实龙华这种领子基本直到清末才出现,满族入关建立清朝之前,以游猎生活为主,因此为了方便脖子的活动,基本都是无衣领的服饰。但满族建立清朝之后,已脱离游猎生活,但满族女子又多注重保守,不能轻易裸露自己身上的每一寸肌肤。所以,龙华便出现了。

虽龙华底色基本都皆为白色,但宫女的龙华是不可绣制任何花纹样式的,颜色也为纯白色。除了皇后的龙华,其余妃嫔的龙华都是不可以绣字的,而皇后作为母仪天下的后宫之主,则可以在龙华上绣制繁复华丽的花纹与字样。而其他妃嫔龙华上的纹样,根据不同位份,也有不同的区别。比如皇后和皇太后的龙华材质也会比其他妃嫔的龙华材质要好,尺寸也要更大。

探讨一个朝代的女子服制,都可以窥见到这个朝代背后的风俗民情与官家思想。今日所介绍的清朝后宫嫔妃服制也不过仅仅为整个清朝女子服制的冰山一角,但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古代的等级思想到底有多根深蒂固。仅仅只是旗头上头饰的质地与数量,都有非常严格的划分。

真正的清朝后妃服装折袖(翩若惊鸿婉若游龙)(7)

图 ▏清末后宫服饰图

结语:

大家都知道,古代最重等级,尤其在皇家在后宫,可能你先下跪的哪条腿错了,都会引来杀身之祸。一生被困于宫墙内的妃嫔,绝大部分都只是政治争斗的牺牲品。她们扛着后宫中的明争暗斗,又需得顾忌辅助着前朝父兄们的前程锦绣,还要用一生,去博得一个帝王的须臾宠爱。虽一生荣华富贵,但不得普通女子的真心,真情,真爱。

回想到如今女性思想的崛起,我们也要庆幸生于如此开明祥和的年代。虽然女性平权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但是现代女性们至少不用再受那些繁复奢华美丽的服制所困,也不用再恪守女德,一生无条件遵从夫纲。现代女性们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与独立人格,清朝妃嫔的悲剧人生,不会在大家身上重演了。

参考文献:

《清代后宫制度论述》

《大清会典》

《清史稿·后妃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