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 奋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淄博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

淄博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孙英涛

十八大以来,淄博市先后被表彰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美育工作示范单位,参加省中学生运动会实现“八连冠”,八次夺取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团体总分第一名,在省教育群众满意度测评中先后获得第一名、第二名,2019年、2020年、2021年连续三年在省对市级人民政府教育履职评价中获得优秀等次。教育民生建设多次登上央视新闻和《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头版头条,淄博教育人民群众满意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

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

淄博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教育就是抓民生、抓教育就是抓未来”的理念,坚持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先后出台实施一系列教育改革发展政策文件,以改革思维加快推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市委先后成立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市委教育工委,驻淄7所高校和22所局属学校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部纳入市委教育工委统一管理,8个区县均成立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工委,实现了对乡镇中小学党组织的统一管理,教育系统党建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加强。创新实施“支部建在级部”“党小组建在备课组”,推动党建与业务双向深度融合,《山东教育报》《淄博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推介,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以“淄博探索‘双建’破解中小学党建与教学两张皮”为题予以刊发。

淄博市教育简讯(淄博优质教育资源新升级)(1)

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得到新升级

全市新改扩建幼儿园326处,增加普惠性学位51395个,完成国家确定的“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普惠幼儿园占比达到80%以上”的目标任务。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50所,投资98.77亿元,新增学位138655个,56人以上大班额问题实现“清零”。投资10.97亿元,全面完成206所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任务和63所学校“薄改”工程。市、区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成,投资1.98亿元,在445所学校建设云、网、端一体化“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淄博市教育简讯(淄博优质教育资源新升级)(2)

淄川区实验小学南校区“智慧课堂”上学生利用平板电脑与老师进行互动

基础教育育人质量实现新提升

实施“五位一体”德育一体化提升工程,19个案例被教育部、教育厅评为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首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淄博市被表彰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面启动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县、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县创建。实施两轮普通高中学校自主发展规划,全市高考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连年夺取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团体总分第一名,淄博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实施体育课程刚性管理,保障校园体育运动1小时,完善“健康知识 基本运动技能 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实现省中学生运动会“八连冠”,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抽测位居全省第一名。构建以美育课程、课程美育、美育活动、美育基地为载体的“大美育”体系,淄博市获评全国美育工作示范单位。在全省率先发布家庭劳动教育指导清单,新华网推介了全国五个地区劳动教育典型做法,淄博市是唯一被推介的地级市。

中小学“双减”政策扎实落地。成立“五项管理”及“校内减负”督查专班,建立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量化计分机制,组织规范办学检查11次,中国教育督导两次宣传推介淄博市典型做法。扎实开展义务教育民办学校专项整治工作。查处“证照不全”校外培训机构224家,取缔120家,31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完成“营转非”工作。压减线下义务教育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717家,其中转型312家,注销405家,压减率95.86%。推介临淄区慧服务平台,推进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全市学科类机构全部纳入监管,机构监管比例和资金监管比例均达到100%。

淄博市教育简讯(淄博优质教育资源新升级)(3)

临淄区太公小学课后服务开设舞蹈课程,提高了学生的舞蹈水平,增强了学生的艺术素养。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创新融合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加快落实《淄博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33项重点任务,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一期工程完工,淄博职业学院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校企共建13个二级产业学院,建设28个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0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开发齐鲁产教融合服务平台,合作共建中德智能制造学院、现代服务学院、国际时尚学院等39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承办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4个赛项,并获得6个一等奖,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高职组第一名。大力实施驻淄高校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程,紧密对接地方“四强”产业,新增和优化调整专业83个,遴选40个淄博市品牌专业重点建设。山东理工大学省市共建工作深入推进,齐鲁医药学院新校区、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淄博校区建成投用,青岛科技大学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科产融合基地落户淄博,高等教育加快校城融合发展。2021年驻淄高校毕业生留淄人数达到9485人,比2020年增加1633人,增幅20.8%;留淄率达到36.5%,比2020年提高10.5个百分点,实现历史性突破。

淄博市教育简讯(淄博优质教育资源新升级)(4)

淄博职业学院的学生们在汽修实训基地上课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呈现新面貌

深入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全市12975名校长教师参与交流轮岗,超过省定10%的交流比例,淄博市被确定为国家级“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区。“新秀—骨干—名师—未来教育家”梯次培养机制逐步健全,建设国家、省、市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69个,先后培育国家级中小学教学名师4人、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程3人、省级以上名师名校长90人、正高级教师153名,43名教师被表彰为全国最美教师、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齐鲁最美教师、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组织参加第二届山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淄博市勇夺五个组别的两个第一,获奖数量和质量居全省第一。

教育为民服务展现新作为

建立健全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实现控辍保学任务“清零”。扎实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各级财政投入8.9亿余元,为近90万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各类奖助学金。全市1260所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安装了一键报警装置、重点部位监控实现全覆盖,全市校园安防建设“四个100%”达标完成情况位居全省前列。全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实现“零跑腿”“一网通办”,中小学生课后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校长陪餐制”全面实施,37万人受益。加大全市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升级改造力度,符合条件的353所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全部面向社会开放。

淄博市教育简讯(淄博优质教育资源新升级)(5)

全市353所中小学体育场所开放

作者:孙英涛

编辑:周玉森

审核:王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