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数学建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大亮点。
以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模拟数学问题,让学生都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和思考,从而有效地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通过搭建“数学建模”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还能使学生结合生活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导言:
近几年来,在我国的小学教学中,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有了飞速的发展,积累了很多教学活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教学研究成果和经验。
数学建模工作实际上也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指的是将语言和教学方式进行更有效的融合,从而更好地将数学知识中较为抽象的知识进行有效简化,帮助学生获取更为完善和有效的解决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数学建模思想的有效融合,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增强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还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有显著提升。
1 什么是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建立数学模型并用它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的简称,也就是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和知识解决在实际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将抽象化的问题变得实际,变得简化,并且通过期间的规律建立起变量、参数间确定的数学问题,求解,并解释和验证所得到的解答。
从而不断深化问题,确定是否能够解决问题的多次循环的过程。
这一模式已经成为数学教育的重要模式和基本内容。
数学建模实际上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所涵盖的内容很广泛,数学模型是指参照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数量相依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
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达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也就是说,数学概念、理论体系、公式、方程等等一系列系统的数学运算都可以理解为数学模型、并且可以通过这些模型,将数学问题进行解决。
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还能够通过学生在体验数学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来增强应用意识、通过一系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融合到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和实际生活结合到一起,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有所提高。
2 小学数学“数学建模”教学的意义
小学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将来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不仅需要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还需要有较好的学习方法,同时还需要有实践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数学建模”的教学模式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使抽象的问题更加形象,让学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数学。
以数学建模的形式展开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还可以更好地实现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3 小学数学“数学建模”的教学策略
当前依然有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习惯性地使用传统的教学去开展教学,这不仅仅不符合当前课改精神,也不利于新时代对于小学生数学教育的宗旨。
因此,积极尝试以数学建模的方式去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将数学建模理论运用到小学数学过程中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往往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进行课程设计,以保证最化体现出数学建模在促进教学效果提升方面的优势。
3.1 注重培养建模意识
现阶段,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分析可知,大多数课程内容的编排工作均是基于建模而实施完成的。
在课内容的选择要是从生活情境到抽象的模型,然后在从模型到验证模型。
因此,我们要想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解读教材内容,为学生建立模型的概念,这样才能使模型思想得到落实。
小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实际问题的讲解,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后应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验证,从而达到对问题的深入理解。
我们的一线教学人员也要为提升学生模型建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究、操作来积累直接经验,提升建模能力。
3.2 加强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重要发展时期,因此想象能力也相对比较丰富,具备较强的创造能力,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将想象和实际生活进行有效联系也将对当前数学建模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由于一些应用题题目相对比较复杂,算法也比较多,所以教师在对这类问题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需要适当对问题进行简化,之后再将算法进行简化,获得最为准确的数学结果。
在这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有效设计让学生更好地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从而将较为困难或是复杂的算法进行转变。
3.3 合理运用教学方式,尊重全体学生的主体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培养学生数学理论知识基础与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应该面向所有学生,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征与主体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自学能力与水平。
比如,在教学生应用题以及统计图表方面的知识以后,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利用假期时间,让学生通过调研等方式,将学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通过数据的收集、分析,自行制作一份调查图,还要保证图表数据的真实性,而且图表的制作能够直观体现一定的内容等。
因此,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也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等,还能为数学模型的教学提供基础与前提,以此便于学生对数学建模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的建模过程中,一方面,应该加强学生对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理解,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视角出发,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而且学生可以自行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以此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3.4 注重建模过程的引导,实现学生自主建模
在通过多次演示数学建模过程中后,学生对于数学建模的效能以及过程有着比较清晰的了解,此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的去进行数学建模的过程。
简单来讲,将原本使用的案例进行条件的改变,或者情境的调整,要求学生同样以数学建模的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此过程中,最好是以合作探究式的方式来开展,以保证小学数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切实利用,并且渐渐的使学生学会如何使用这样的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
4 结论
综上所述,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运用,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因此,应该提升对数学建模思想的重视,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中,让学生都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和思考,从而有效地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我们在应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立足于小学生的文化观念,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建模能力,激发学生参与情景教学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树立榜样,促进良好的课堂文化建设,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棉花.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策略探究--以“认识时间”教学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07.
[2]施海健.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5,(34):126-127
[3]张艳茹.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0):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