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我知晓#

人类社会的外像组成,更多的是依赖人类的语言逻辑在形成结构。但是人类社会的内部组成结构,其实是依靠着数学的逻辑在形成结构。

病毒的理解(病毒的数学逻辑)(1)

数学的逻辑,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却是真实存在的。数学并不是纯粹研究“数”的学科。认知是从世界到概念,计算是从概念到世界,所以认知是聚合,计算是弥散,两者结合就是人机融合智能的根本。聚合可以突显,弥散可以关涉,弥聚就像呼吸一样节奏往复而具有生命力。

病毒的力量就是依靠着数学的逻辑在运行着,计算机也是依赖于依靠于数学的逻辑在运行。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大约3万个病毒堆积起来,才有一个细菌那么大,病毒真的很小很小,小得你难以想象。

病毒的理解(病毒的数学逻辑)(2)

1纳米=0.05÷50000=0.000001毫米,1纳米是1毫米的百万分之一,1毫米是100万纳米。纳米又叫毫微米,是微米的千分之一,微米又是毫米的千分之一,所以1毫米里有1000个1000纳米,即1毫米=10万纳米。那1米是多少纳米呢?

病毒的理解(病毒的数学逻辑)(3)

病毒没有细胞壁,所以必须要在动物体内才能存活,一旦离开宿主的身体,几分钟内甚至几秒钟内就会死亡,这是与细菌最大的不同。病毒与人体细胞几乎是一样的生存环境,没有任何医疗手段杀死病毒而不伤害自身的细胞。所以病毒感染,医生都不会给开药,就让回家休息,多喝水、多保温。

病毒的理解(病毒的数学逻辑)(4)

一个喷嚏下去,无数的病毒和细菌就顺着飞沫散播在了周围10米之内,这就是飞沫传播。患有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的人,在公共场所室内打一个喷嚏,其中所含的病原微生物可以在2秒之内附着到扶手、座位、门把手等不停被人抓摸和触碰的地方,可以在5分钟之内把感冒病毒传染给150个人!

病毒的理解(病毒的数学逻辑)(5)

病毒的本体,是纳米级别的,极其微小,没有任何口罩可以阻挡。但病毒必须依附飞沫才会有传播活力,这就让阻挡病毒成为了可能。以N95级口罩举例,这种级别的口罩,对0.3微米的颗粒物阻挡率超过95%,而飞沫的大小,一般在1~5微米,可以被N95口罩轻易阻挡。

病毒的理解(病毒的数学逻辑)(6)

但其实,哪怕病毒再新型,传染力再强,它都需要一定的量,才能感染人类,零星病毒是没有用的。细菌成功感染人体后,每20~30分钟就会分裂一次,数量翻倍。1个大肠杆菌,假设每20分钟繁殖一次,那么两天后,你猜会有多少个大肠杆菌?8小时后,你会得到1677万个大肠杆菌。10小时后,你会得到10.7亿个大肠杆菌。后面的数字我就不列了,太多零,你看了也没啥意义。两天后,你会得到一大坨大肠杆菌,总重量会超过地球。。。而病毒的繁殖速度,比细菌还要快的多。

病毒的理解(病毒的数学逻辑)(7)

刚刚入侵人体的前几个小时,异常关键,病菌的基数必须足够的大,才能在这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内趁机繁殖出足够的数量。以便站稳脚跟,扛过白细胞的第一波围剿。入侵的基数足够大,它才叫病毒。一个喷嚏打出去,飞沫内的病毒,在阳光下仅几十分钟就会失去感染力。在黑暗里,感染力也仅能维持几个小时。而如果在通风的开阔地带,虽然飞沫会传播的更远,但其病毒密度会出现几何级的下降,很快就会降低到致病阈值之下,所以医院非常注意通风和消毒,就是为了降低病毒密度。普通环境下,3~5米,足以确保你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