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父母做出一个正确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这些观念)(1)

开学一周了,孩子们步入新的年级,可能面临更繁重的学业任务,有些家长也随之染上了焦虑。

现如今,既有“教育内卷”的社会大环境,又有“鸡娃”的家庭小气候。

一提到学习,家长立马上紧发条,紧绷神经。

然而,教育是没有统一的标准条例的,孩子的个性有千万种,没有范本能让家长参考照做。

要知道,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我们一直在学习、摸索、进步。

鲁迅先生主张: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虽然教育没有规范,但确实应该尽力、尽心。

今天给所有的家长分享《人民日报》推荐的9个黄金教育法则,助力大家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积极自信的优秀品格。

鱼缸法则

如何给父母做出一个正确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这些观念)(2)

在美国一家上市公司的大厅里摆放着一个鱼缸,里面有十几条三寸大小的热带鱼。这些鱼在热带鱼缸里生活了好几年。突然有一天,老板的小儿子在大厅里玩耍时打破了鱼缸。由于这种热带鱼缸需要一定时间定制,于是人们把小鱼先放到了公司外的喷水池里。

几周后,当新鱼缸送来时,人们惊奇地发现喷水池里的小鱼居然疯长到一尺多长。这就是鱼缸法则。

把故事中的小鱼比作孩子,鱼缸就是孩子的成长空间。

经常听到有父母说,现在的孩子太难养、太让人操心了,一刻都不能歇。

其实,有可能是父母给自己设置的职责太多,什么事情都想帮孩子安排好,无形中给孩子竖起了玻璃屏障。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说:“锁链能锁住门窗,能锁住手脚,但是不能锁住人心。”

孩子的内心是“锁”不住的,别总是想着替他去选择、思考。

希望家长能主动打破鱼缸,在合适的时间得体地放手,在不违背原则和底线的基础上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去“疯长”

罗森塔尔效应

如何给父母做出一个正确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这些观念)(3)

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在1960年做了一个试验。他随机抽取了十多名学生,“骗”老师们说这十多名学生是IQ测试中最优秀的,结果在学年结束后,这十多名学生的成绩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这个试验用通俗点的话说就是:我说你行,你就行!

有很多中国父母都崇尚“谦虚”,会尽可能地控制夸奖孩子,甚至会在孩子取得一点小成绩时,敷衍了事。

拿我本人举个例子,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幕——

在我8岁,二年级时,在家附近的广场上,借用一位陌生爷爷的大号毛笔在地上写了几个字后,他就在一旁猛夸:“哎呦!写得真好!还知道顿一下,以后肯定有大出息!”

他语气之诚挚、热烈,让我无数次想起就觉得内心充盈、充满干劲,我时常想我应该是有点使命在身的,所以我得保持上进。

其实现在回想,那会儿我还那么小,写的字能有多好呢?况且写字好和以后有出息好像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因果关系。

如今的我虽然没有什么大出息,但就是这份夸奖,让我在很多困难的时刻总会燃起一股力量,总觉得“我能行”。之后我保持了练字的习惯,现在还会被周围人夸奖字写得还行。

所以,各位家长,千万不要小瞧夸赞和鼓励给孩子带来的精神力量!

人作为集体生活的物种,天然会有一种被认可,被肯定的原始动力。上述试验中的学生也正是由于经常受到老师各种形式的鼓励和赞扬,可能是语言或者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个眼神,这些都让他们备受鼓舞,激励着自己越来越优秀。

这份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孩子会认为自己能达到某种目标,可以取得好成绩,能够克服困难,也能够战胜自己。

当然,夸奖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丰子恺说:“人人都喜欢被称赞,但只有具体化的称赞才能使人信服,不会被对方当做安慰话一笑置之。”

在多夸的同时,还要注意细节,说“你好棒”应该说出具体棒在哪里,比如:“宝贝,你现在都能自己穿衣服和鞋子了,真是太棒了!”

相信当大家掌握这份夸夸秘诀时,你的孩子也会越来越棒。

强化定律

如何给父母做出一个正确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这些观念)(4)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著作《论说文集》中提到: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作教育。

一个好的习惯能让人受益终生。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让孩子养成好习惯离不开父母的指引,并且是言传身教式的示范和引导。

很多父母总觉得自己忙碌不停,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让孩子“吃饱穿暖,要啥买啥”就是最好的。

殊不知,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需要未来几十年来弥补的。

优秀的孩子是陪出来的,陪伴的陪,而良好的习惯是“染”出来的。

有些家长陪是陪了,但在一旁,不是刷手机,就是看网剧,只是字面意义的陪在身边而已,比有时在外应付客套场面还要敷衍了事。

如此一来,原本好奇心就重的孩子也开始把注意力放在了手机或其他的电子设备上,面对泥沙俱下、不经甄别的网络推送,孩子逐渐沉迷在低层次的精神需求和虚拟世界的情感娱乐中,甚至会逐渐错过复杂逻辑思维的训练阶段。

高质量的陪伴应该是耳濡目染的熏陶和身体力行的影响,如此助力好习惯的培育。

比如,闲暇时,孩子看到父母都在看书、工作,会不自觉拿起书融入到家庭氛围中;喜欢运动的父母,常常会带着孩子一起锻炼,孩子也喜欢上了运动。

好习惯也在于不断强化。

不断强化好的习惯代替坏习惯,当好的习惯多了,自然会拥有更好的人生。

狼性法则

如何给父母做出一个正确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这些观念)(5)

爱因斯坦曾说:“我的思想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我没有特别的天才,只有强烈的好奇心。”

往往在童年时有强烈好奇心的人,长大后会变得更有激情,更富于探索。

好奇心是创造的驱动力。

古代的能工巧匠鲁班小时候充满好奇心,他在爬山时被小树叶割伤腿,因此受到启发,发明了人们广泛使用的锯子。

爱迪生小时候特别顽皮好动,被学校开除后的一天,他因为看见了一只母鸡在孵蛋,心生好奇,就想:“母鸡能孵蛋,我应该也能孵蛋吧。”于是就学着母鸡的样子蹲在自制的鸡窝里孵蛋。也许,正是这样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他不断探索各种奥秘,才取得后来的成功。

还有耳熟能详的牛顿,正是因为对“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落下”产生了好奇心,才研究得出“万有引力定律”。

好奇心打开了智慧的大门,家长应保护好孩子幼年时珍贵的好奇心。

梦想法则

如何给父母做出一个正确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这些观念)(6)

在小的时候就拥有梦想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王小波曾说:“梦想虽不见得都是伟大事业的起点,但每种伟大的事业必定源于一种梦想。

有人把梦想变成现实,有人把现实变成梦想。

关键的地方在于,为梦想做了什么?

我们不必告诉孩子,要怎样去做一件事,让他知道自己想达到目标,并且为了目标去一步一步努力。

当感到困难时,向梦想招招手,它会飞到孩子的身边。接下来,孩子会继续琢磨如何把梦想变为行动。

奥巴马曾说:“梦想不受限制,无事不能成就。”

拥有梦想,就拥有创造,只要不停地做,不轻易放弃,梦想就能成真。

南风法则

如何给父母做出一个正确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这些观念)(7)

南风法则,也叫做“温暖法则”。

它告诉我们:温暖胜于严寒,南风徐徐的“柔”战胜了北风刺骨的“刚”。

运用在教育中,是告诉家长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要只知道批评、指责、打骂,这样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叛逆。刺骨的北风在教育中起不到任何作用,只会刺痛孩子的内心。

每个人都会犯错,更别说孩子,犯了错之后家长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体谅孩子、做好自身的修养工作,是每位家长的必修课。

自然惩罚法则

如何给父母做出一个正确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这些观念)(8)

不打不骂不指责,就能让孩子改正错误?

所谓“自然惩罚法则”,就是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他体会一下由自己所犯的过失带来的“痛”,从而吸取教训。

演员应采儿经常在节目中分享自己和儿子Jasper之间的故事,被很多家长和网友视为育儿秘诀。有一次她谈起家中有一个容易夹手的柜子,小孩子如果用柜子的话很容易被夹到。应采儿的妈妈说要把柜子封起来,以免Jasper被夹到手。应采儿说不用,并让Jasper来到柜子前,自己先体会一下手被夹的痛,从此,Jasper再也没有接触过这个危险的柜子。

后来,Jasper参加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因其有礼貌、性格好、自信表达、情绪稳定等萌娃属性圈粉无数。

家长千防万防,也防不住孩子犯错,不如在适当范围内,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去试错,然后独自承担起相应的后果。

延迟满足法则

如何给父母做出一个正确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这些观念)(9)

延迟满足的目的是抵挡诱惑,有耐心,掌握自我控制能力。

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说道:“获得真正自由的方法是要学会自我控制。如果情绪总是处于失控状态,就会被感情牵着鼻子走,丧失自由。所以那些精神自由,保持独立思考的人也正是擅长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

从小培养孩子的耐心,明确自己的目标,能够在未来拥有一定的自我掌控力,也更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个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在该领域进行一万个小时的练习,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8个小时,一周工作5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5年。

我们姑且把成为某领域的专家设定为孩子努力成为的目标,那现实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完成一万小时的锤炼。这当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这需要极大的意志力和足够的耐心。

“延迟满足法则”,让孩子从小明白:成功不是凭空而来的,是需要一定毅力的争取和一些耐心的等待,从而慢慢培养出戒骄戒躁、持之以恒的品行。

尊重法则

如何给父母做出一个正确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这些观念)(10)

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姆在他的著作《爱的艺术》中说道:“尊重就意味着要努力地让对方按照自己的个性自由地成长和发展。”

小的时候,父母如何对待孩子,长大后,孩子就会如何对待自己和整个世界。

孩子并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他们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个性。

父母过强的控制欲会剥夺孩子自主决策的权利,阻碍孩子独立行事的能力,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懦弱等性格特征。

孩子无法拥有自主决定权,在人际交往、学习生活中丧失自信,甚至心理状态出现严重问题。

父母要谨记:尊重是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是平等交流的基础。

无论年纪和身份,只要有独立的思想,每一个人都值得被尊重。

// 最后的话:

家庭是教育的土壤,这片土壤不光滋养着孩子,也在培植着父母,这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场所。

文字/ 兰花

图片/ 人民日报

审校/ 彭元凯、融媒体中心

如何给父母做出一个正确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这些观念)(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