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回忆人生(龙江夜读最好的年华)(1)

夜读回忆人生(龙江夜读最好的年华)(2)

细数昨日时间流水,倘无风花雪月,也必有春暖花开。龙师三年的校园生活就是这样的温暖时光。我的恩师在分别二十一年又与我们相见时写下如此的诗句:“回忆没有尽头,那片天地下的山水,依然不变,但我不在,再见时已不是你,盈盈有泪,不在眼里,在心里。”好一个“不在眼里,在心里”。蓦然间,校园里那株凤凰花的身影又上心头,火红的花儿尽诉了我对母校生活,对年少花开花落的纯真思念。那里是我当老师的源头。风,毫无预兆地席卷整片旷野,撩动人的思绪万千。

与师范结缘是因为父亲的人生理念,他认为女孩子能像我母亲那样当个小学教师,有假期,能照顾到家庭,而且知书达礼、相夫教子,受村人尊重,这样就很好。在父亲理念的影响下,我们四个姐妹都先后当上了老师。事实证明,父亲的选择是对的。我们都爱上了当老师。

夜读回忆人生(龙江夜读最好的年华)(3)

十六岁那年九月份,我在父亲的带领下来到位于漳州新华南路的龙溪师范。风尘仆仆的我站在校门口,望着那座通向校园的石桥,一湖碧水,掩映在葱茏树影中的教学楼、图书馆和宿舍,心中起了一层涟漪。已读二年级的三姐站在门口的凤凰树下等我们,她走过来拉住我,笑着说:“小妹,你一定会爱上我们的校园,它是如此美丽,如此丰富多彩。”憧憬像一朵向阳花,灿烂地开放在年少的心头。

走上桥,我贪婪地欣赏着校园的一切。桥的尽头是新建的图书馆,雪白的墙壁映衬着楼前紫荆花茂盛翠绿的枝条,生机盎然。在校园的每年秋冬时节,紫色的花儿绽放枝头,这蓓蕾多么美好,象征着我们美好的师范生活。这里后来成了我的象牙塔,我和好友常常在一楼阅览室看书,多少个晚上都消磨在这静静的“书城王国”。摘抄本里,日记本上还有萌芽的作家梦。今天的我能够借助文字的驰骋来抒怀,要感谢当年校园图书馆的浸润。

夜读回忆人生(龙江夜读最好的年华)(4)

校园的树更是见证了我们的青春岁月,我们丰富多彩的中师生活。春天图书馆窗后芬芳醉人的玉兰,我们在花香中闻书香;初夏操场上火红热烈的凤凰花,陪伴我们每一年热火朝天的运动会;秋天桥头文化墙边灿烂鲜美的紫荆花,温暖我们军训被教练斥责的心灵;冬天池塘边郁郁葱葱的柏树,青翠着我们每一个早读时间。春来秋去,它们陪伴着每一个学子书写自己的人生。

校园里总有好友相伴。凤凰花开的日子,跑道上一地落红。校园里常可见一对对的闺蜜手拉手漫步在这天然的红地毯上,说着少女才懂的贴心话。运动场上,则是男孩子们驰骋的天地,三五成群的男生或打球或跑步。有时我搬把椅子坐在走廊画凤凰树,云就坐在我身边翻着言情小说。傍晚的斜阳为我们披上红光,就像一对孪生姐妹。

夜读回忆人生(龙江夜读最好的年华)(5)

青春年代的日子总是多愁善感。沉浸在书中的我比同龄人多了一份忧郁。我喜欢生活的孤独,不屑于人群的喧嚣。如果那时你是我的校友,你一定会经常在飘着细雨的校道上、池塘边看到一个留着短发戴着眼镜的小女孩徘徊又徘徊,那就是我,一心以为周边的世俗都是牢笼。感谢我的学校、老师、同学的包容和爱,今天我已成长为一名小学老师了,我特别能理解那些与众不同的孩子,因为他们的世界需要爱的支撑。

夜读回忆人生(龙江夜读最好的年华)(6)

可是随着师范、中专院校的取缔、合并,如今我们的母校龙溪师范已存在历史中了,它并入漳州市城市职业学院。“斯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唯有一起走过的岁月,见证我们曾经十六岁花开的芬芳,花落却不曾的惋惜。因为拥有过这段岁月,我才拥有了当老师的通行证。教学生涯中,每当遇到困难,我都要想起这段过往,它渗透进我生命太多的期许,它有着暖人的温度,令我即便在寒冷的岁月仍能感受到,那是一段最好的年华,让我深信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并为之努力!

夜读回忆人生(龙江夜读最好的年华)(7)

作者简介

♫. ♪~♬..♩

夜读回忆人生(龙江夜读最好的年华)(8)

林艳,福建省作协会员,芗城实验小学教师。70后,生于水仙花的故乡,作品散见于《闽南日报》《厦门日报》《闽南风》《散文百家》等报刊。

朗读者简介

♫. ♪~♬..♩

夜读回忆人生(龙江夜读最好的年华)(9)

任肖明,南靖县实验小学原副校长,退休教师。

来源:闽南日报

闽南日报社网络中心、专副刊部出品

音频制作:任肖明

图片提供:蔡文原、闽南日报美摄部

编辑:赵露佳 值班主任:吴荣光 策划:吴荣光 值班总编辑:赖雄伟

闽南日报社微信矩阵

闽南日报

mnrbwx

漳州新闻网

zznewscn

视觉漳州

sjzz0596

闽南日报车友会

mnrb-cyh

闽南日报小记者

mnrb-xj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