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倒霉透了……”你身边有没有经常这样抱怨的人。

抱怨领导不公、同事算计、甲方不好伺候、爱人不关心。

诉求一旦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心生不满,患上“被害妄想症”。然后,不停地抱怨、强调自己的受害者身份,展现自己有多么痛苦。

有时,这种心理还会转换为深深地自卑和对竞争对手的嫉妒。有时,还会将这种愤怒转换为无休无止地工作,变成一个“工作狂”。

总而言之,敏 感的人总是想东想西,患得患失。他们会在意别人的脸色、别人的想法,不断地回想他所遭遇的事情,过着纠结、勉强而又拧巴的人生。

说到底,就是缺乏钝感力。钝感是一种智慧,是接纳,是承受。

对号入座的人好吗(喜欢对号入座的人)(1)

日本知名心理学家加藤谛三,在《情绪钝感力·不要什么都往心里去》一书中给我们展示了,我们敏 感的原因以及怎么增强钝感的方法,结束纠结抱怨的生活。

01.为何总是很敏 感?

1、主观认知会影响客观事实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 授艾伦说:“情绪的产生基于大脑对信息的选择性捕获”

遇事时,我们总是先大脑中检索已经掌握的信息,并从中找到答案。

比如,在职场中,敏 感的人总觉得领导对自己不公,同事不待见自己。这种多半是由于之前有类似的经历,如家庭冷暴 力,当心生不满时,大脑便会自主关联以前这些挥之不去的阴影。

对号入座的人好吗(喜欢对号入座的人)(2)

2、焦虑、害怕让我们情绪内耗,从而变得敏 感。

我们经常对某件事、某个人感到不安。从早上开始说不出的焦虑油然而生。无法集中精力,做什么都心不在焉。

在这种情绪中不断地纠结、内耗,从而对某件事情,某句话变得特敏 感。

02.怎么突破敏 感情绪,增强钝感力?

对号入座的人好吗(喜欢对号入座的人)(3)

1、摆脱儿时的恐惧

大部分人从小便在父母的约束下长大,甚至语言暴 力,经常受到父母的谴责:“就是因为你,我才不能上班”,“你怎么那么笨”。

从小有这么多不好的经历,在步入社会,每天面对形形色 色的人时,会不由得与父母、与自己的经历相关联。我们会误解无关者说的话,会在意无关者对我们的评价,会因他们的批评而消沉。

每当这个时候,就需要问问自己:我现在是否正在重新体验小时候被批评、被谴责或是受到惊吓的经历?

把这些不好的回忆都摆出来,克服它、摆脱它。

对号入座的人好吗(喜欢对号入座的人)(4)

2、舍弃没必要的“对号入座”

从一群窃窃私 语的同事身边走过,我们可能会想:他们是不是在说我坏话。

在公司开会讨论时,被别人指出PPT某一页做的不好时,我们可能会想:受到大家的指责这该如何是好。

不断地“对号入座”会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情绪内耗中,对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拼命地对自己说:他们现在不是在说我坏话,他们并没有在责备我,只是提出问题而已。

我们得花很长时间来告诉自己,不要对号入座,这只是自己的一种应激反应。

对号入座的人好吗(喜欢对号入座的人)(5)

3、勇敢地寻找突破口

我们毫无缘由地习得了某种情绪,抵触、焦虑、害怕、不舒服、愤恨,被它们消耗地身心交瘁。

如果试着写下来:我在焦虑什么,害怕什么,愤恨什么?追根溯源。

或许我们会将自己从这些不好的情绪里解放出来。或许会发现,我们在焦虑、害怕的一些东西根本没必要。

告诉自己:这其实没什么,没有想象的那么糟。同时,找到自己的突破口,勇敢地改变自己。

对号入座的人好吗(喜欢对号入座的人)(6)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破除敏 感情绪也一样,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成功,需要我们反复、刻意去练习,才会有用。

#沐希读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