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有关乡村童年的回忆散文(致那个飘逝在乡间田野上的童年)(1)

岁月易逝,童年不再。

早已随风而去,飘落在大山深处的村落、学校、山林和河流上。

早已化成了我们成长之路的第一捧养料,滋润着我们从幼苗长大成材。

早已铺就我们向上攀登的第一节阶梯,让我们能够坚实地、一步步爬上自己的人生山峰。

那个年代的童年,生活环境和条件无疑是艰苦的,但每天都充满着期待,也经常会有一些小小的满足感。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无论哪个年代,哪个人都不例外。六七十年代,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商品匮乏,不能流通。镇上商铺很少,最大的商业是供销社门店,以卖日常生活用品为主,根本没任何玩具卖。

那时课间休息时间短,玩得最多的自然是些简单而快速的游戏。如斗鸡,将左腿抬上来,用双手托住,与他人对攻。赢者似公鸡般高昂着头,败者则不服气似的叫着重来。

有关乡村童年的回忆散文(致那个飘逝在乡间田野上的童年)(2)

还有打纸板,用两张纸折成一个四四方方纸板,谁能用自己的纸板把对方的板打翻面,就赢得到对方纸板。

一般折纸板都是用不要的旧书折,纸太薄压不住重量,易被拍翻过来。那个年代要找到硬一点、厚一点的纸并不太容易。有时还投机取巧,在纸板中间藏一小块纸壳子,还有的甚至折进去一个小铁块。

年纪不大,心眼也是不小。有一次输完所有的纸板,找不到纸,干脆就把书本上较硬些的正反页撕下来。所以,每本书基本没有封面和后封页。

放学回家,或寒暑假期,就动手做各种各样的玩具。做弹弓,做推圈都很简单,用料也不多。做甩炮也容易,找个医院不用的注射器针头,去掉长针,针头绑上橡皮筋,再绑上个磨平尖头的铁钉。拉开放上火纸(一种带火药的纸),把铁钉轻轻放上去。往地上一丢就响。最复杂难做的是能打火纸的手枪。记得需要自行车上的链条。

要说在每天的生活中,天天最期盼的是什么? 现在的孩子恐怕很难猜到,它不是吃肉吃好的,因为盼也没用,反正没得吃,也就干脆不想了。真正想的是今天或明后天晚上,镇上或哪个村会放电影。

有时听说学校或村里晚上要放露天电影,人一整天都处于亢奋之中。这一天要么干啥都带劲,要么心不在焉。大家都在说这事,都盼着早点放学,早点天黑。有时没事半下午会搬上凳子,找到放影的地方占个位置。

有关乡村童年的回忆散文(致那个飘逝在乡间田野上的童年)(3)

那时放电影的主要原因大概几种,一种是镇上送电影下乡丰富大家生活。另一种是那个单位有大事喜事,或那个村有孩子考上大学、中专,或婚事,掏钱请人放影。有时到放学回家,才听说有个六七里地的村有电影看。一群人拿着手电筒翻山越岭赶场,有时等赶到,电影己开映了一半。而且正面还坐满了人,只好坐在银幕的反面地上看。

那时看电影,偶尔也有加场放两场的,人们就更为激动。有时还需要候片,一套拷贝当晚在几个地方轮放,得等很晚。即便如此,也没人愿意离开。

想想现在,家家有电视,有电脑手机上网,偶尔社区也放场电影,除在外玩的人看看外,哪怕是旁边楼上也没什么人下去看了。

孩子们都喜欢放长假。每到寒暑假,父亲总要带我回乡下去帮忙。对于农村的孩子,那是一段既辛苦又快乐的时光。年龄小的主要是去放牛,还有就是给在稻田插秧或割稻谷的家人送水送饭。有时也帮忙割稻谷。

我最喜欢的还是放牛,牵着一头还算听话的大黄牛,骑在牛背上,和几个小伙伴们出了山村,神气十足。村附近的田野间,青草基本被牛吃完了。有时需要到较远的山林或大河边去,才能让牛吃饱。

有关乡村童年的回忆散文(致那个飘逝在乡间田野上的童年)(4)

一般说,小伙都愿去远处空旷没有庄稼的地方散放,不愿在村旁的田边放牛,得时刻牵着牛鼻子,怕一不小心它偷吃庄稼。还得一路跟着它,牵着它,当然就很累。

散放就不一样了,牛绳一丢各顾各。牛忙着到处吃草,而小伙伴们则满山跑,捉迷藏,或下到河里提鱼。看看差不多该回家了,先把牛牵到水边喝水。然后一行骑牛小子,唱着三长两短的儿歌,迎着满天的夕阳,像个得胜的将军般凯旋而归。可惜啊,当时没有相机,没有留下一幅难得的儿童牧牛照啊!

孩提时代,除了好玩贪玩外。最大的爱好是看书,当然是看几分钱到二角钱一本的小人书。它有画有字有故事,很吸引人。

曾经常利用上午下午放学时间,跑到镇上一个小新华书店看书。那个年代,可不是现在的开放式书店,可随便翻看。书都是放在玻璃柜内,只能看到封面。经常被一幅幅打仗的封皮吸引。一问价格,掏掏口袋,身无分文啊。眼晴直钩钩盯着书皮,脚也好半天挪不开。

有关乡村童年的回忆散文(致那个飘逝在乡间田野上的童年)(5)

离开书店后,小脑袋里想的尽是如何挣钱买书。若是过几天钱还没攒够,还要去书店看看,生怕别人买走没了。那个时侯才觉得钱很重要。刚开始找父亲明目张胆要钱买书,再后来就不给了。也想过办法要钱,如要买笔和本子等。可父亲更精,得把买的东西拿出来过目。没办法糊弄了,只能另谋出路。

慢慢想出来一些挣钱的办法。如到每个父亲同事的宿舍去玩,看到废旧电池和用完的牙膏皮,想办法要回来。大概一个电池可卖1分钱,一个牙膏皮1至3分钱。积臜上十个就可拿去废品收购站买掉,可换一本书呢。

但光靠这毕竟数量有限,得找到更多挣钱门路啊。于是常常在收购站守着,看别人卖什么,什么东西换钱多,跟别人学习。

于是,在秋冬之时,爬到树上摘木籽。夏天蝉从地洞爬到树上,破壳而出,化茧成蝶。完成从虫到蝶脱变,把透明的外衣留在了树枝上。这东西是种名贵药材,值钱。

但每个蝉壳很轻,得找到许多。有时一个暑假能摘到一大袋子,能卖个上十块钱。这可是一大笔钱,当时1个老师一个月工资也就十几块。

还在别人指导下养过蚕,这东西也挺能卖钱。每天去采桑树叶喂蚕时,还顺便可从树上摘些桑椹吃。黑红黑红的,很甜。树上多的是,没人管无人要,也没人想到现在还卖的那么贵。

也卖过一次来钱最快的废钢铁。但这玩意儿不好找,全凭碰运气。有一次几个孩子在一个工厂附近玩,发现了几块工厂丟弃的废钢铁。当时高兴得把书包里书都掏出来扔了,统统装了废铁,结果把书包都压坏挂破了。

只要换到钱后,就立马跑去书店,把看中的书买回来。在学校,在家里都翻来看去无数遍,就像个新媳妇总也看不够。即使晚上睡觉,也要压在枕头下面才放心。

有关乡村童年的回忆散文(致那个飘逝在乡间田野上的童年)(6)

也经常会和小伙伴交换书看,没书交换的,就按1本书1分钱看一天出租。慢慢有些积蓄了,书也就越买越多,积攒到数百本。

对自己挣钱买书,父亲并不反对,还很欣赏,只是一再提醒注意安全,再就是别影响学习。有时还帮我一起去找树上的蝉壳呢。对我挣的小钱,父亲从来不收,有时心情好时还会奖励几个硬币,还专门买了储钱罐送我。

儿时的童,无处不在。说了玩的看的,再简单地说说吃吧。那个年代,一切计划供应,别说没钱,就算有钱,没肉票,没粮票,没油票和布票,照样买不到东西。

我们家后来都住到了学校,每天都是到食堂打饭菜。一般每顿买两个菜,大部分都是青菜、萝卜、茄子、黄瓜、南瓜等菜。每次菜打回家来,父亲总是先把少得可怜的几块细小的肉丝挑检出来,按条数分给我们弟兄几个,而自己一块都不留。

为改善伙食,放学后,我经常去家附近的水塘边钓鱼。有时运气好,能钓到几条鲫鱼。有几次还一不小心,钓起了乌龟和水蛇。而到了深秋或初冬,天转凉,鱼都躲到水底泥土中不出来。性急的我有时干脆跳下水塘,一头扎入水底,在泥土中抓出一条条卿鱼来。

有关乡村童年的回忆散文(致那个飘逝在乡间田野上的童年)(7)

最喜欢下一场大雨,让塘里的水都漫到旁边的水田中。天一晴,田地里到处都是随水从塘里游进田间的鲫鱼,一次能捉不少。

自从做了弹弓后,有时还在晚上带着手电筒,约上小伙伴,到学校的树林中打麻雀。夜晚归巢的小麻雀,有不少栖身于树枝上。猛然用手电筒一照,也许是麻雀眼晴晃得挣不开,也许还没睡醒呢,就像傻了样不跑。拎回家父亲就用家里唯一的厨具一一煤油灶子烧。那时没现在这么多作料,连油也只有几滴,就这样还没吃,口水都已流出来了。

有关乡村童年的回忆散文(致那个飘逝在乡间田野上的童年)(8)

当时麻雀和苍蝇、蚊子、老鼠被定为“四害”,为保护人民健康,政府还开展除“四害”活动。打麻雀有吃的,还能作贡献呢。后来四害中,麻雀被臭虫(蟑螂)代替,也不能随便打的。

那个时候啊,学校每年还请老贫农老红军来,给全校师生作“忆苦思甜"报告。台上在声诉万恶的旧社会,台下群情激愤受教育。为让师生更好地体验下旧社会的生活,这天全校不做饭,就是煮几大锅糠,每人发一碗。真难下口啊,全是谷壳打成的糠,粗杂糙口,难以下咽,也没有油盐味道。也不知道当时是如何吃下去的。

最盼望的是父亲学校期中期未考试。晚上学校组织老师改卷子,食堂会给判卷老师一人打一份肉丝面。改卷会到很晚,几个孩子都不睡觉,等着吃面。一碗面被父亲分为3份,细小的几条肉丝,也被父亲仔细挑出来,一人几条平分。父亲往往只能喝几口汤。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童年时代,生活虽然窘迫,日子过得清平,却每天充满期待。期待挣更多的钱买多多的书,期待晚上放电影,期待判卷有肉丝面吃,期待下雨好去捉鱼,期待天快黑好去打麻雀......。不像现在,条件好,有钱了,却少了许多兴趣和期待。物质富裕了,精神却空虚了。所以补充更多营养丰富,正能量满满的精神食粮,显得多么重要。

有关乡村童年的回忆散文(致那个飘逝在乡间田野上的童年)(9)

童年时代,生活虽然单调,并不丰富与繁闹,但也能自娱自乐,乐在其中。生在大山深处,背着书包,走在空灵的乡间小道,唱着小儿朗歌。骑在牛背上,躺在草地上,看蓝天白云,夕阳辉映。在阳光、山林、河流和草地上自由奔跑、玩耍,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童年时代,生活虽然简陋,吃的用的简单,学习用具不少还是自己做的。但似乎生活苦中作乐,每家孩子虽多,但不用上幼儿园,不用培优,不用穿太好,只要有口饭吃就行。上学也只是为了识字和有知识,没什么升学压力。即便条件再艰苦,也不影响我们油灯之下挑灯夜读,牛背之上背诗文。

有关乡村童年的回忆散文(致那个飘逝在乡间田野上的童年)(10)

童年如风,不经意间就悄悄地流逝。孩子的童年不长,请你用眼睛去记录他们的成长,用时间走进他们的世界,用耐心陪他们一同成长。因为他们是明天冉冉升起的太阳,是国与家的希望。祝所有的孩子们儿童节开心快乐,幸福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