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行“双减”工作的今天,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大幅减轻,怎样引导他们合理利用越来越多的课余时间,远离电子产品的伤害,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当前一段时间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安康高新区第二小学“1234”结合学校实际,将劳动教育作为突破点,着力建构“1234”劳动教育模式,全方位打造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积极拓展“第三课堂”。

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小学标题(劳动教育典型案例)(1)

“1”——指一个目标: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让每个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2”——指二级课程

一级:国家劳动课程——学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每周开设一节劳动课,结合实际自主选择确定各年级任务群学习数量。对学生进行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教育。

二级:校本劳动课程——广泛开展校园、田园、家园、社园劳动,形成“四园”联动、相互补位、全面覆盖的校本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小学标题(劳动教育典型案例)(2)

“3”——指三个融合

(一)强化第一课堂,与学科教学融合。一是开好劳动教育课程。学校每周开设有劳动、信息技术等课程,同时开设了美术、手工等16余个社团,在这些课程和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吃苦耐劳、敢于创新的劳动精神。二是促进学科深度融合。在各科教材中都安排有散点的劳动教育元素或整体性的劳动教育单元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要结合教学内容,把劳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去。三是研发劳动课程资源。在劳动实践中,教师也积极进行创新教学尝试,根据学科特点设计出拓展课堂,通过将多学科知识与劳动教育相融合,比如:开发田园语文、农耕数学、魅力科学、多彩美术等学科融合课程。

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小学标题(劳动教育典型案例)(3)

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小学标题(劳动教育典型案例)(4)

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小学标题(劳动教育典型案例)(5)

(二)开发第二课堂,与学校主题教育活动融合。一是与德育主题活动月融合。我们紧紧围绕《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要求,充分发挥德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扎实开展德育月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思想,引导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二是与少先队工作融合。少先队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站、校园宣传橱窗、黑板报、电子屏等德育阵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教育等道德品质的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三是与劳动文化建设融合。目前我们利用校内劳动教育资源已逐步形成“四区三节一赛”的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四区”即种植体验区、农耕文化区、林果生态区、中草药种植区;“三节”即春种节、枇杷采摘节、秋收节;“一赛”即劳动技能大赛。在常态化劳动教育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从而引导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明白劳动创造生活、劳动改变生活、劳动服务生活的意义。

(三)拓展第三课堂,与家、校、社共育融合。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发挥家庭基础作用、学校主导作用、社会支持作用,三者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共育机制。近几年,学校陆续组织学生走进辖区内的敬老院、石泉饶峰驿站、七十二作坊、安康市博物馆、道德馆、科技馆,在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也让劳动精神植根于他们心中。

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小学标题(劳动教育典型案例)(6)

“4”——“四园联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一)校园劳动课程:以自主管理涵养品德。一是班级设立“劳动委员”岗位,劳动委员在保证每个学生每周都有劳动任务的情况下,建立小组轮班制。学校设立校园义工岗位,共同维护校园其他公共区域的卫生情况。二是值周班级在固定时间对每班卫生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交由大队委进行汇总、评比。三是大队干部根据值周生统计的卫生情况,进行卫生先进班级评选并在升旗仪式上颁发“卫生流动红旗”。

(二)田园劳动课程:以亲身体验提升能力。为了让学生近距离地体验田园劳动,学校建成了劳动教育基地,基地内有:种植体验区、林果生态区、中药科普区和农耕文化区,鼓励师生和家长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与这片土地对话,通过劳动懂得耕耘和收获,明白爱和珍惜。

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小学标题(劳动教育典型案例)(7)

1.种植体验区,学习耕种养收。在种植体验区学校给每个班划分“责任田”,在自己的“小菜园”里,师生们联合家长根据四季规律种植萝卜、土豆、菠菜、大葱等不同的农作物,让学生在辛勤的劳作中体会二十四节气与农事的密切关系;在养护过程中认识农具、识别作物、翻地、除草、施肥;也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体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难,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从而养成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2.林果生态区,学习种植养护。学校的林果生态区种类丰富,有教材中常见的银杏、香樟、桂树、海棠、柳树等十余种树木,还有枇杷、樱桃、桃子、山杏等果树。学校将这些树木也划分班级养护区域,引导学生在给林果挂牌、松土、除草、修剪、施肥等一系列养护过程中,了解林果的种植技巧、生长特性、嫁接技术等知识,也将环保的思想植根于孩子们的心中。每到果子成熟时节,组织开展采摘节,师生在采摘、品尝中享受劳动的快乐,我们还联合家委会定期开展“分享劳动果实”“蔬果义卖”等活动,将义卖所得用于和贫困地区学校手拉手活动,让学生从小投身于公益中来,体现劳动的最大价值。

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小学标题(劳动教育典型案例)(8)

3.中药科普区,融合地方特色。为传承我国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家乡、爱中草药的品质,学校开辟中药科普区,种植安康特色中草药绞股蓝、白芨、芍药等品种,师生共同负责耕地、播种、管理。充分利用劳动课、班队课、拓展课等形式让学生认识中草药、研究中草药;让学生感悟中草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潜移默化地传承国粹文化,逐步形成学校教育的一大特色品牌。

4.农耕文化区,感受传统文化。学校围绕体验区围墙设置农耕文化展示区,集中展示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耕文化、传统农事活动、农耕诗词图片和部分特色农具,既丰富了师生的业余生活,充实了校园文化,还激发了学生探索农耕文化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将传统文化植根于学生心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小学标题(劳动教育典型案例)(9)

(三)家园劳动课程:以持之以恒培育习惯。

学校面向家长征集学生能够完成的家务劳动项目,然后依据学段归纳整理出《高新二小家园劳动清单》,分学段让学生完成全校统一的家园劳动作业任务,家长进行监督指导并及时反馈完成情况。充分发挥家校沟通的合力,让劳动教育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

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小学标题(劳动教育典型案例)(10)

(四)社园劳动课程:以联动参与发展素养

一是单位见习,获得职业启蒙。每个职业都有其背后的光彩与艰辛,学生通过走进不同单位,了感受不同岗位内涵。组织师生一起走进消防大队、派出所、早餐店、科技产业园等不同单位,让孩子们在实际了解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白一名成人从事工作时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和需要具备的特殊劳动知识和技能。通过职业启蒙,儿童自身未来职业志趣逐渐清晰。二是工厂体验,感受工匠精神。“走进工厂”体验活动是儿童感受工匠精神的有效途经。比如让孩子们参观高科技企业的生产流水线,知道每个环节都要格外严谨,每个步骤都要相当精准,唯有认真、细心、钻研才能生产出色的产品,从而体会精心制作时对手、眼、脑、心高度专注的要求,真正领会“工匠精神”的内涵。三是社区服务,打造奉献品格。组织学生走进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公益服务,在这样的劳动体验中,孩子们会体会到生命的高贵正是源于劳动中的无私奉献。

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小学标题(劳动教育典型案例)(11)

未来,我们将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培养“四体能勤,五谷能分”的新时代阳光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