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女人们呐,还真是让人不省心啊说完北宋的太后,表表南宋的太后南宋称制更多,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大宋之殇第二十二章献俘大典?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大宋之殇第二十二章献俘大典(宋时随笔-第十七章)

大宋之殇第二十二章献俘大典

大宋的女人们呐,还真是让人不省心啊。说完北宋的太后,表表南宋的太后。南宋称制更多。

南宋高宗朝,太后们没什么风起浪涌,但孟太后与韦太后还是值得一说。

“徽庙北狩后,有谍者持一黄单衣来,御书云:‘赵岐注孟。’付黄潜善诸人审思之。孟即瑶华太后,赵即康王。高宗由是复兴。”《孤臣泣血录》。

这个说得是,徽宗一锅端,独留康王在人间,此有自立之嫌,法统无法通过正常渠道传承,只能去找孟太后。孟太后是什么人?怎么没有被一锅端?元祐皇后,孟姓,是宋哲宗的第一位皇后,她被哲宗所废,出居瑶华宫(宋惯例,宗室被废男居观女居宫,非皇室宫殿也)。地位超然,与赵佶父子没有太大关系,所以不在皇室名册中,又因瑶华宫起火避居民居家中,免遭被俘北上的命运。等到赵构孤垂于外时,幸得有孟太后的认同,总算完成了皇权的确认,在南京应天商丘登基。(否则,他就像普通人一样,只能争法统,而无法接法统。这点很重要,东汉刘秀,虽然自承为汉,但那是争出来的,所以一般不被认为是与前汉为一个朝代。所以评书往往虚构他是太子被替换出宫,然后还有皇权表记以为正统的缘故,增加他的合法性。)

就算赵构登基后,孟太后也天天替他操着心。比如苗刘之变,赵构被抓,亏得孟太后主持大局,与苗刘周旋,暗遣韩五,最终搞掂。孟太后一身大起大落,两废两复,三起三落,(孟太后是高老太后看中的,所以新党得势后,章惇废后、把她整下去了;后来徽宗继位,捧起她作太后,很快又新党得势,蔡京再废太后、把她整到道观去了;接着金军入汴,她却因祸得福,成为满城贵女唯一逃脱虏爪的,才得以传法统与赵构。)最后还得替赵九担着这种心,怎么可能活得长,于是很快就死了。但是诚如孟太后在躲避金帝国追击时所写下的那首短诗:“何氏南楼号宴安,我来登楼眼中宽。江南大地回春意,风气如何又作寒。”宋室最艰苦的时代已经在她的苦苦支撑之下捱过去了。孟太后历哲宗、徽宗、钦宗和高宗四朝,在历史上也极罕见,大宋存亡之际有这等国母,是宋之大幸。

韦太后是赵九生母,不过遭遇比孟太后就更加不堪了。韦太后是随徽宗被一同掳去的,被押解至上京浣衣院充作奴婢,被迫嫁给了盖天大王为妾,并且生了二个孩子。盖天大王赛里本名叫完颜宗贤,曾与海陵王同为丞相。金人可恭的《宋俘记》记载韦氏曾入“浣衣院”。所谓“浣衣院”其实就是风月场所,北宋的帝姬、王妃、皇妃都曾受到金人的凌辱。而且据《靖康稗史》记载:金朝官方出了一个告示,说:“允许宫奴赵构的母亲韦氏、妻子邢氏和姜氏从良。”并且金人还说,韦氏已经再嫁给金国的首领。

我中华向来标榜是以孝治天下。赵九的孝道很难办呐,他总不见得拼命把老爹弄回来取代自己的位置吧,如果弄回来又不让他爹当皇帝,还不是仍然不孝。于是赵九开始操作把他妈韦太后弄回来的形象工程。看起来也不是很难,于是曾经的阶下囚要一跃而成太后了,上演了很多悲喜剧。

初,太后与乔贵妃同在郑皇后殿,相叙为姊妹,约先遭遇者为援引。及金人归太后,贵妃乃举酒以劝曰:“姊姊到快活处莫忘了此间不快活。”太后曰:“不敢忘今日。”贵妃方授杯,太后执杯饮釂,大哭不止。天眷之在旁者皆哭。

和议成,显仁后将还,钦庙(赵桓)挽其轮曰:“蹛蹛,第与吾归,但得为太乙宫主足矣,无他望于九哥(赵构)也。”后(韦太后)不能却,为之誓曰:“吾先归,苟不迎若,有瞽(瞎)吾目。”乃升车。既至,则是间所见大异。(当然,韦太后回来后,就算她想把钦宗赵桓弄回来,以完成誓言,赵构也不会同意的,弄一个朱祁镇回来夺门?赵构与朱祁钰一样没儿子呢。。。)果然不久,韦太后失明了,募医疗者莫能效。有道士应募,导之入宫,金针一拨,左翳脱然复明。太后大喜曰:“吾目久盲,得师复明,更烦终治其右,报当不赀。”道士笑曰:“后以一目视足矣,以一目存誓可也。”此所谓誓不可乱发也。(这个道士,人传言叫皇甫坦,据史书记载,皇甫坦“善相人”,有未卜先知之术。大概是管恪一类的人物,宋朝与道教也是永远纠缠不清的了。)

不过韦太后回来后,倒是在一直怼赵九,挑赵九不爽戳。韦太后至临平,问:“何不见大小眼将军(岳飞)耶?”人曰:“岳飞死狱矣。”遂怒帝,欲出家,故终身在宫内道服也。 (《七修类稿》记载。)太后见将相大臣班列于道,顾左右曰:“孰是韩世忠?虏皆知名。”左右指世忠,太后嘉叹久之。(《三朝北盟会编》记载)

后来又有拆穿“柔福帝姬诈骗案”的故事。靖康之耻,官家女眷,全部北狩。柔福帝姬赵多富与韦太后一样,被金军掳走,受尽凌辱。(宋徽宗听从宰相蔡京的建议,皇帝之女仿照周朝的“王姬”称号,一律改称“公主”为“帝姬”。经此一役,“帝姬”一词的名声彻底臭了,后世不复闻有称“帝姬”者。南宋时有人认为此号与“帝饥”同音,很不吉利,于是宋高宗在建炎元年AD1127年恢复旧制,仍称皇帝之女为“公主”。而真是因为什么而“帝姬”显得“不吉利”都假装不知道么?)柔福帝姬赵多富后来据说乘金人不备逃回,宋高宗赵构将封她为福国长公主。(据说她就能倍说宫中陈设与情景。至于体态容颜什么的。。。备受摧残还能说什么。。。)

绍兴十二年(AD1142年),宋高宗母亲显仁皇后韦氏从金朝回到南宋后,指认所谓逃回的公主为假帝姬,于是宋高宗以假冒帝姬之名,将自称赵多富者杖杀于大理寺。(此事多有存疑。在赵多富逃回南宋之前,也有一名妇人曾冒充宋徽宗的第二女荣德帝姬赵金奴,可是等老宫女来检验时一眼就认出她是假冒的。而柔福帝姬则是经过检验,并且所有人也都认为她是真的公主,因此之后也没有人再怀疑过,所以宋高宗才将她认回。《四朝闻见录》记载,韦氏之所以一口认定赵多富就是假帝姬,是因为她怕赵多富说出她在金国的各种不堪的遭遇,《宋俘记》记载,韦氏与赵多富等人当时都被分配到了金国的浣衣院,金朝所谓“浣衣院”里面充盈着宋朝抢来的女子,与“教坊”无异,之后韦氏与赵多富被金熙宗从浣衣院释放后,又将她们一齐给了盖天大王完颜宗贤,想来也有共同羞羞的时刻,现在韦氏装模作样作起太后来了,怎么能容忍让一个知道自己在金国丑态的人在自己眼前晃悠。。。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韦氏为了证明赵多富是假帝姬,故意说赵多富是在她回来的前一年就已经去世,还找来一个名叫徐中立的医官,说是赵多富嫁给了他的儿子徐还,在徐还的家中五国城去世,并且还说自己与赵多富生活在一起,是亲眼看见她去世的。韦氏说的这些,都是她一人所言,根本没有别的证人,也无法考证。《随国随笔》里也记载,当时韦氏是非常着急地让宋高宗处死赵多富,宋高宗或许也知道韦氏是在说谎,但韦氏毕竟是自己的母亲,又是一国的太后,为了皇家的颜面,所以不得不牺牲了赵多富。)这大概就是韦太后的体面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