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律诗,律诗概念

什么叫律诗?应以律诗,最好的诗来下定义。古往今来,能以崔颢诗《黄鹤楼》比较的几乎没有。

以《黄鹤楼》诗为例来确定律诗的概念。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律诗怎么理解(什么叫律诗律诗定义)(1)

《黄鹤楼》诗起承转合无谈,全诗压韵没得说。首联、承联(颔联)平仄不对,但大体,重要字又合平仄。开头第一句,第四句不合平仄,第一句只有第六个字"鹤”字,第四句只有第四个字“载”字,重要位置的字合律,其它位置的字不对,但读来爽朗顺口。后两联四句完全合律,人们说的"正体"“格律体”,也就是律诗的"格式,要求像这样"。“律”就是音律,声音的旋律,“格”就是声音的平仄。“格律”就是要合声音的的平仄旋律。上面两联有些字不合平仄,但重要位置的字又合,这种我们叫做"无形"或"散格",由"无形"变"有形",我们叫"正体"或“格律体”。

所以格律诗的定义:应该是特指五言、七言诗中有某两联完全合律就视为"格律诗"标准为四句和八句,前人已把它们命名为“绝句”和"格律诗。“绝句”就是把在四联八句格律诗中的两联完全合律的,变为"正体"的截止下来的叫“绝句。”意思就是比较“绝对”的,就是现在人必须要求合律的,美上添花的。

综上所述:在一首诗中如果有两句完全合律或者合平仄,叫律诗,如果平仄、对仗、压韵的都合的,或者说"正体"的,就叫格律诗,如果一首诗中相邻两句诗不合律或者不讲究平仄的诗就是古诗。古诗和律诗的区别就在于此。那么四句诗的绝句就必须要合律,按起承转合写的四联八句诗的,只要某相邻两联完全合律的就视为格律诗。

同理四联八句诗中,只要有相邻两联合律,完全和平仄、对仗、压韵的就是格律诗,其它某个位置上错的,一句中重要位置的字又有对的。就复合律诗标准。

律诗怎么理解(什么叫律诗律诗定义)(2)

附《评鉴黄鹤楼》以增加律诗的理解。

闲情雅趣,只为娱乐,评鉴《黄鹤楼》

评鉴古人的诗应从原文入手,诗的好坏前人自有评说。本人首先声明,人丑而才疏学浅,对于学诗的体会不是很精道,但在此想写出一点,自己对于学诗的认识、见解和体会。纯粹娱乐,如有不对之处敬请诗家高人指出雅正,敬请诸位贤人对小的不才,虚心一点,原谅安的不是。

评赏《黄鹤楼》应从本诗开始,这首诗的内容写的是什么呢?应该是作者见到游黄鹤楼或者说登临游览黄鹤楼,而联想到它的过去,描写了它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情怀。至于本诗的四联八句我想在此就省略了,凡是有点文化的人都能背下来,现就只把它的白话译文书写在下面:

律诗怎么理解(什么叫律诗律诗定义)(3)

第一句就是说:过去的什么仙人子安,在此处乘驾黄鹤飞走,至于这个"昔人,仙人"到底是什么人呢?,我想可能是过去得道的高人,或者比较有名气的人,才把他神化了在此修建一栋楼来纪念他。不然那里来的什么仙人?书上说的都是民间传说,记载的都不可信。但作者借此典故传说而开头,也因此得出黄鹤楼这楼在此的原因,当然标题以《黄鹤楼》为题目,自然要以它为中心,不论你写什么?都要写与黄鹤楼有关的东西,或事,不然开头就不入题,首先以它的典故传说来写,进入题目,也有怀古以此起兴然后展开生发承接往下写完成此诗的写法。律诗章法上的起、承、转、合,这就是说开头入题了,叫破题。

接着第二句就说这个地方现在只有这一座楼在这里,而且是空空的,什么都没有,一座孤零零的搂,与上句合起来就是,过去的人己经驾鹤而去了,现在只有这一栋空楼在这里,到这里看不出什么来呀?说得明白如话,不怎么难。接着说黄鹤、仙人这一去就再也就没有回来过,至于飞到什么地方这里没有作说明,我们不管他。第四句就写只有天上的白云,千百年来,在此天上悠悠飘飞,悠闲自在。说明了这楼时间长的问题,也就是说这楼在这里很长时间了,悠久的古楼。这句作一过度转则到下一联,这下联就承接上句写登临所见到的景色:晴朗的天空下,进入眼帘的全是这山川平原,历历在目,清清楚楚汉阳的树,和鹦鹉洲上那茂密萋萋的芳香花草。最后一联说:此时已是日暮傍晚了,说明作者来得很早了,游到晚来尽兴处,遥瞰家居思乡愁,再不走天就要黑了,而日暮时分放眼望去,我的家乡在何处呢?在那里呢?下面烟波浩渺的江上的黄鹤楼只有我一个人,漂泊在外的我不禁失落惆怅。由于羁旅,漂洎在外,想到自己的苦衷或者说自己事业上的不顺,思念家乡,对时、对景所以说"烟波江上使人愁",

总观全篇作者由写楼的由来开始,典故传说开头,启上承下到楼的千古,转到写景最后合到抒发愁情,结构上毫不含糊一路直下,一气呵成,非常符合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规律。没有半点拖泥带水的痕迹。生发的非常好,而且自然流畅,所以受到后人的好评。

评鉴《黄鹤楼》当然还要依据律诗的要求来解析,律诗的要求除结构、字数、四联八句外,重要的还有三大特点:庒韵、平仄、对仗。诗的好坏也就是最重要的部分中心主旨。书中说的要新,要写出新意来,不能用词陈腐,堆砌成句,重点突出"新意"。旧文,过去的人写出像《黄鹤楼》这样的诗,都已经写得很好了。现在的人都把它作范本,标准来写。现在的人再写,能写出新意来吗?我想各个时期都能写出新意来,文以时而作,要依时进取,这是古人总结出的原因和结果。

此诗开头以楼名入笔,由楼名生发叙述承接,转折自然流畅,娓娓道来。写景开阔雄远,结尾生发愁情,是一首借物抒怀的经典之作,或吊古伤今之作品。前人把它评为律诗第一,是有一定道理的。虽前两联平铺直叙,只注重音律压韵,不讲究平仄,这属于创作中的"无形",人们说的散格,然后进入规范的律诗对仗,也就归正,律诗对仗的整饬之美,所以把它归入律诗之列。这属于创作中的章法,于章法无形,由无形到有形。由无形中进入有形,"有形"就是达到律诗的所有情况,平仄,压韵,对仗实虚结合这些全部吻合。古人评价已进入最高境界了。而有人说的对仗这句有缺陷,平仄不合律。我觉得再也不能因为一点瑕疵而淹没了诗的精髓。瑕不掩瑜,也就是说好玉有点瑕疵也不能掩没它,好玉还是好玉。

上面说的"陈腐",旧文就是陈文,他所用的词句,都是作者都独创出来的,别人再用他的词句,就是旧句,俗语,如用了就是陈腐,不新。所以说只能化用别人的句词,把别人用过的句词转化为自已的言语,叫化用。

此诗的立意上是借物抒怀,吊古伤今,怀念过去感叹眼前。作者写来自然生发,娓娓道来。书上说的"只要立意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都使得。"还说"若是果有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若果此处按平仄、对仗来写,我想可能就达不到这么好的境界。所以说格凋规矩是未事,或者说不重要,只要新奇为上。

李白到黄鹤楼,而搁下笔不敢作,留下一首诗就走了。一拳锤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虽然说是后人附会,但也说明此诗好的程度。李白写黄鹤楼的诗也有名句传下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谁说他不敢写呢,只是换一种方式写了。难道说他写的《登金陵凤凰台》是为了仿写崔颢的诗。虽有模仿的成份,但也有独创的成份,为什么说他写的又不及崔颢的诗呢?又说各有千秋。"古人的诗有对的极工,也有不对的,也有顺的,也有二、四、六上错的,难道是古人不懂律诗规矩?我想不是的,现代的人写出诗来,用搜韵网来对平仄,当然有时也能增长知识,词汇量。但有时改来改去,都把意思改变了,这就叫“不以词害意"。你把词句改了,原来的意思就变了,除非用相近的词,就是近义词有些表现的意义都不一样,皆有出入。这就叫意变了,或意趣不真了。本来你想抒发这样的感情,但为了合律把词改了,你表达的意就变了。但有时改变词意和平仄又比较好,这就要看具体情况而定,而非要平仄相合虚实相对,不一定是好诗,只要律诗能够符合某些条件,就算有不对之处,只要意真了,也就是好诗,能够全对的,意又真,境界又高的,当然就更完美了。

《登金陵凤凰台》的诗,它的第一联是仿崔颢诗的,但承接的第二联就变了,"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写了两种"花草“"衣冠"情况,我觉得这种并列的写法,只要有两种情况,就属于堆砌词藻,这种对仗法,生发的不好,所以有的说,此诗没有崔诗好就在于此。其它两联就和崔诗一样,只是抒发情感不一样。有的说崔诗抒发的情感是愁情,而李白的诗,抒发的不仅有愁情而有爱国之情,所以李诗又比崔诗高,这不觉得是瞎扯淡。只能说此二诗的异同,他们都写了他们所要歌颂的事物,其抒感情层次不一样。

评诗注重三平头,三仄尾,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句子合乎语法,意真,感情真实,果有奇句应不论平仄这最特殊的一种,其写作要领要合律诗,总的写法,再看这首诗的质量。

损律取意,反过来合律无意的文章怎样,当然既合律意又好的,当然就更完美,有的不合律的但意又奇的,称为奇句佳联,传唱千古的名句也有。古人评诗还有一点特别重要特点,"诗中有人,诗中有事,"比如巜黄鹤楼》写的是《黄鹤楼》有关的东西,比如写它的典故,景色。并没有叙述事件,而其中暗含人物、事件在里面,人物有作者本人,及思念的亲人,事件暗含作者登楼赏景拜访"黄鹤楼"的原因和结果,参观拜访黄楼楼也许还有同伴。其次诗背后还有的含义。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看像现在人,有的写诗,以某一事件作标题或题记,然后依据律诗平仄、压韵凑出一首诗来,还觉高妙,且不知已误入歧途。

律诗怎么理解(什么叫律诗律诗定义)(4)

总之律诗是作诗的最高境界,古人都已经把他定形,格式化了,后人就只有像公式一样直接仿写就行了?这是很多会写诗的人的观点,如果不合律就判断你写的诗一文不值,什么返璞归真?我觉得自有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