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北京三里屯散步 住在不曾去过的三里屯(1)

2023年1月31日,是“三里屯”的最后一天。众多人前来拍照留念,和曾经的最潮流和国际范儿告别,和即将逝去的青春告别。

从东三环长虹桥到北京工体的第一个路口,向北的马路东侧,紧挨着一片使馆,从1995年有第一家酒吧开业起,就逐渐成为北京夜生活的代名词——三里屯。三里屯酒吧一条街,也几乎是整个北京乃至北方“潮”的鼻祖或者代名词。

而对生活居住在三里屯周边社区的几十万“北京居民”而言,这里是不曾去过的三里屯。

【最堵的路】

如果说CBD是北京“早晚高峰”堵车最严重的地方,那么,三里屯起点的那个路口,就是平日里拥堵最严重的路——不仅堵车,人多时候,甚至还堵人。

路口向东三环方向延伸,路北是安静的使馆区和寂静的外交公寓,巷子深处,还藏着一家隶属军队的三甲医院。路南,是兆龙饭店和盈科中心,还有通盈中心的洲际酒店。

在云集了全球顶级五星级酒店的北京,兆龙饭店,显得有些灰土。并不高的楼,灰棕的外墙,老旧的四方平顶尖……

只有很多久居此地的“市民大爷”,才能给你侃侃而谈:兆龙,乃香港爱国商人“船王”父亲的名字;1981年,为了争取在距离北京内城三里的地方,建设中国第一家外商投资的涉外酒店,最终在小平同志的亲自同意批示下,才得以成行。“兆龙饭店”四个字,也由小平同志亲自题写。

去北京三里屯散步 住在不曾去过的三里屯(2)

比兆龙饭店更靠近三里屯路口的,是二代港商(李嘉诚之子李泽楷)的杰作——盈科中心。2001年,在父亲世界五百强巨头和记黄埔的帮助下,李公子的盈科买下兆龙饭店旁边那块地,建成了当时北京最现代的写字楼,盈科中心。那一年,中国“入世”,也是在那一年,世界最大的民航企业巨头波音的“东半球总部”,开始驻扎于此。

兆龙饭店,还在经营——在懂行人眼中,那依旧是正经的五星级酒店。盈科中心,却在2014年,随着“李氏家族的逃离”被卖了。盈科中心的西边,更靠近三里屯路口的拐角处,由北京企业投资经营的超星级洲际酒店,已经开业好几年。再旁边的那个鼎鼎大名的三里屯SOHO,潮流与时尚的外表下,却是和不远处CBD和周边相比,租金更便宜、空置率更高的写字楼和公寓。

除了巷子深处的那家医院,兆龙、盈科或者是洲际,对周边居民来说,几乎都是未曾到过的地方。只是被堵在这个路口的时候,会在车里或是骑车驻留,或等红绿灯与避开拥挤人群的瞬间,惊鸿一瞥。

去年,我去三里屯最多的地方,就是三里屯SOHO,两次。去那里一个小馆子,吃了一次羊肉泡馍,一次秦镇米皮,走路去的,路程5分钟。

【更早消失的路边摊】

比起停业改造整顿的三里屯,让北京市民更怀念的,可能是随着北京整治“开墙打洞”而消失的路边摊。

酒吧的夜生活,是潮流小青年的专属。夜晚路边摊的烧烤,才是奋斗漂泊“帝都”者们,夜生活的日常。即便是在酒吧如云的三里屯。

在盈科中心前的小广场马路边,煎饼摊和包子铺,以前一直有。原来的路口,不仅有带着娃卖玫瑰的大姐,也有推着烧烤平板的“铁板鱿鱼”。

那时候,但凡邻着路的房子,不管是居民楼的一层,亦或者是怎样的一个老式建筑,都会把窗打开成门,把墙凿成窗,然后挂上米面烧烤之类的店名,亦或者烟酒茶铺的招牌。

去北京三里屯散步 住在不曾去过的三里屯(3)

“打洞”的也不罕见。就是带着地下室,和路面齐平的半地下室的窗户,也能成了猫着腰往下钻的门,成为名副其实地下店。以至于,三里屯有一条巷路,曾被叫做“三里屯脏街”。

这就是“开墙打洞”。开墙打洞的店铺,曾经是北京最常见的路边摊,也是当时夜生活的最日常:开着几万几十万的车,或者打车地铁公交前往,到某一处马路边,小马扎一座,小板桌一围,鸡翅肉串,各来两三,啤酒瓶吹,完事代驾走人。

很多人会很吃惊,很意外,作为中国最繁华的都市,北京可能是全国夜啤酒撸串最便宜的地方。满大街“开墙打洞”的路边摊,络绎不绝的客人,在酒吧生意最火爆时期的三里屯,也是如此。

2017年,北京全城发起“整治‘拆墙打洞’”工作,每一个区每一个街道,无一例外。标准简单明了:恢复原貌、美化环境,不再有牌匾、经营行为。而三里屯所在的朝阳区,更是早在2014年开始,就已经开始了。

和各个街道一样,三里屯街道也被“整治”,三里屯脏街,消失了。

去北京三里屯散步 住在不曾去过的三里屯(4)

与路边摊不一样的是,三里屯太古里和酒吧,在互联网的声量里,是更潮更流行的存在。

那些失去的路边,是三里屯潮人们不曾去过的三里屯。

【三里屯,一直很安静】

对大部分工作居住在这里和周边的人而言,如果赶上不是堵车、堵人,三里屯一直是安静的。

那一路的酒吧后面,方圆三里范围内,除了那个医院,是超过7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机构的驻华使馆(全北京总共183个)。

每个使馆,都能让人感觉到严肃与静谧,门口持枪站岗的武警战士,围着一圈的铁丝网栅栏,还有门口令人窒息压抑的阻车栏。

去北京三里屯散步 住在不曾去过的三里屯(5)

即便常去三里屯酒吧的人,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哪怕多走十米的另一个小路,就成为禁止停车、随时道路管制、禁止鸣笛的路。

酒吧对面人潮拥挤的现代时尚购物中心,苹果中国第一家店远处不到500米,隔着几栋六七十年代就已建成的老旧居民小楼围绕着的,是北京朝阳区最好的小学校。

这里,一直很安静,以至于能够听到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

2022年6月,几十个病例的传播,让“天堂酒吧”一下子为国人所知。700余户餐饮企业、74家酒吧、52家文化及体育类培训机构、67家文化娱乐场所、123家非保供类七小门店,230余户美容美发门店……一个买酒的店铺,导致面积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区域,所有的“酒吧街商户”,按下暂停键。

去北京三里屯散步 住在不曾去过的三里屯(6)

这是经历过“南三里屯改造成为三里屯SOHO”和“三里屯脏街整治”之后,留在三里屯的数字。天堂酒吧,为国人所周知,但哪怕一直生活居住在三里屯的居民,可能都需要打开手机里的地图,搜一下,这个天堂酒吧到底在那里。

三里屯街道,周边包围着左家庄、朝阳门外、呼家楼、团结湖、麦子店几个街道社区。每个街道,按官方统计,“常驻居民”都接近10万。

脏街最人潮涌动的日子,这些街道的小区、医院、学校、高高在上的使馆区和外交公寓……,一直很安静。

【曾经消失的,不止是酒吧】

三里屯,距离老北京城墙三里的屯子。1976年的时候,才真正成为行政意义上的区域,成立的名字,叫“三里屯街道革命委员会”。

改革开放开始的那一年,才改名叫如今的“三里屯街道”。

而在三里屯酒吧街成名之前,这个街道上,最大的生意,是鞋帽服装,是汽车零配件。

去北京三里屯散步 住在不曾去过的三里屯(7)

如果三里屯不再有酒吧,和三里屯脏街一样,对很多人来说,消失的,可能是风景、快乐、忧伤、思绪,也是曾经的店铺和感叹。

只是,对抹不去“帝都”情怀和梦想的北京,消除安全隐患的腾退,改造道路,打造友好街区,更新整体景观,补充夜景亮化……要告别的,可能不止是那个“住在不曾去过的三里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