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达尔第一次直播(88岁戈达尔的最后一次缺席)(1)

本届和第69届戛纳电影节海报图案分别选自戈达尔影片《狂人皮埃罗》和《轻蔑》。

戈达尔第一次直播(88岁戈达尔的最后一次缺席)(2)

《狂人皮埃罗》

戈达尔第一次直播(88岁戈达尔的最后一次缺席)(3)

1930年出生的戈达尔依旧充满着革新电影语言的颠覆精神。

戈达尔第一次直播(88岁戈达尔的最后一次缺席)(4)

(从左至右)导演克劳德·鲁路修,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路易·马勒,罗曼·波兰斯基在1968年的戛纳电影节现场。

北京时间5月20日凌晨,历经12天的戛纳电影节落下帷幕,各大奖项揭晓,其中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戛纳电影节特别增设了一个“特别金棕榈”颁给了88岁的新浪潮活化石让-吕克·戈达尔。这次戈达尔入围主竞赛单元的最新作品是《影像之书》,在此之前,他曾7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均与金棕榈无缘,仅于2014年凭借《再见语言》获得过一个评审团奖。在此之前,戈达尔已经获得过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和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唯独缺一个金棕榈,否则就可以实现欧洲三大A类电影节“大满贯”。在很多媒体看来,这次戛纳为戈达尔特意设置的“特别金棕榈”更像是一个安慰奖,毕竟老爷子今年已经88岁高龄,由于精力和体力问题,下一部作品还是个未知数。

在颁奖结束之后的答记者问环节,担任本届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的凯特·布兰切特对此事做出了解释,“在电影节,始终可以有特例。戈达尔的这部作品给我们惊喜,也有愤怒,在电影节期间一直影响大家,留下很深印象。影片是一部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作品,也超越了竞赛的意义,会对电影未来产生影响,所以我们颁出这个特别金棕榈。我们看待一个奖项,不能孤立,还需要看它出现的背景。”

《影像之书》

睡倒一大批观众

在今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21部入围影片中,戈达尔的《影像之书》在戛纳的场刊分数为3分(满分4分),在21部主竞赛入围影片中名列第三,仅次于李沧东的《燃烧》(3.8分)和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3.2分),评价算是相当高了。

然而,从观影体验来说,这部《影像之书》对于绝大多数观众来说并不“友好”,在戛纳放映时,曾睡倒了一大批观众。如果说,4年前获得戛纳评审团奖的《再见语言》还有主人公和一条故事线,那么,《影像之书》则更为极致,全片85分钟,没有演员,影像也都是由一些电影片段、纪录片素材等剪辑而成。并且在音画上不同步,故意破坏视听语言的完整性和叙事的连贯性。对于戈达尔而言,他现在已经基本放弃了拍摄,而是把剪辑放在第一位,认为这种创作更自由。其实,戈达尔这种对于影像语言的颠覆精神一直贯穿着他创作的始终,早在他1960年的处女作《筋疲力尽》中,他就大胆利用“跳轴”、“跳切”等无视规则的剪辑方式挑战着传统的视听语言。

晚年的戈达尔对于电影形式和语言的破坏更为彻底,完全放飞自我,不想与观众沟通,创造了只属于自己的影像世界。《银幕》杂志这样评价他的新作:“对许多观众来说,观看《影像之书》无疑是一次‘跟疯子聊天’,遇到戈达尔这样一位不受现代电影驯化的导演,简直是一场噩梦,但对一小部分能读懂他电影语言的观众来说,看《影像之书》会是一种特权和快乐。”

戛纳缺席者

最有存在感的人

当晚的戛纳颁奖典礼上,《影像之书》制片人代表导演上台领取“特别金棕榈”奖,而此时的戈达尔正在瑞士家中用手机观看现场直播。电影节和媒体对于戈达尔缺席电影节颁奖典礼似乎已经习以为常。活到这个岁数的戈达尔,根本不在意得不得奖。2010年,美国电影与艺术学院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颁给戈达尔,他都没有出席颁奖典礼。

自从2001年《爱的挽歌》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戈达尔出席了电影节之后,他便再也没踏入过戛纳电影节一步。“我干吗要去?我现在都一把年纪了,那地方整天乱哄哄的,像个马戏团,去一次真是好累。最关键的是,我都不一定有机会公开讲讲自己的电影,为它的内容作些解释。”其实,戈达尔也并非不愿意参加电影节,他很愿意在电影节上聊聊自己的电影,但很多媒体都将焦点放在一些政治问题上,“你怎么看待特朗普?”之类的问题让戈达尔很头疼,最终决定还是不要在电影节出现了。

虽然,戈达尔缺席了戛纳电影节,但他却是电影节上最具存在感的导演。今年戛纳电影节官方主视觉海报就致敬了他的作品《狂人皮埃罗》里的经典镜头——让-保罗·贝尔蒙多坐在跑车上亲吻着安娜·卡里娜。而在两年前的第69届戛纳电影节上,组委会同样致敬了他的作品《轻蔑》中的镜头。在《影像之书》的媒体发布会上,虽然戈达尔没有到现场,但却通过手机视频与现场媒体互动,排着长长队伍的媒体向视频中抽着雪茄的戈达尔发问,成为今年戛纳电影节上十分值得纪念的精彩时刻。

戛纳渊源

搅黄1968年电影节

1980年,戈达尔凭借《人人为己》首次入围第33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然而,这并不是他与戛纳电影节的首次接触。说起他与戛纳电影节的渊源,还要追溯到1968年那场席卷欧洲的“五月风暴”。当时的社会状况十分混乱,学生罢课、工人罢工,但戛纳电影节却进行得如火如荼,戈达尔、特吕弗等一批新浪潮导演不满这种现状,公开抵制戛纳电影节,在一场戛纳举办的论坛上,戈达尔率先发声:“我们已经迟了十天,现在必须立即表现出与学生、工人的团结一致来。所以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所有电影的放映活动,即刻全部停止……我在这里说的是要和学生、工人并肩作战,而你们要说的却是推拉摇移和特写画面!你们真是一群白痴!”

然而,戛纳电影节并没有停止放映活动,当天下午西班牙导演卡洛斯·绍拉的参赛片《薄荷刨冰》正在开始放映,包括戈达尔、特吕弗、绍拉本人等一群抗议者走上舞台,扯下舞台幕布,与工作人员发生了肢体冲突。戈达尔双手吊在了幕布上,眼镜被人砸落,依然不为所动。最终,影院只得结束了放映。那届戛纳电影节提前5天结束,原定的27部入围影片,仅有8部完成放映,最终奖项也没有颁出。

自从这次搅黄了戛纳电影节之后,戈达尔与戛纳就一直没有太多缘分,相比他在威尼斯电影节上一次金狮奖、一次终身成就奖、两次评审团特别奖和在柏林电影节上一次金熊奖、一次银熊奖最佳导演的辉煌战绩,在戛纳电影节上的成绩就相对惨淡了些。

★戈达尔的戛纳电影节征战史:

1980年,在第33届戛纳电影节凭借《人人为己》首次入围主竞赛单元

1982年,在第35届戛纳电影节凭借《受难记》入围主竞赛单元

1985年,在第38届戛纳电影节凭借《侦探》入围主竞赛单元

1987年,在第40届戛纳电影节凭借《华丽的咏叹》入围主竞赛单元

1990年,在第43届戛纳电影节凭借《新浪潮》入围主竞赛单元

2001年,在第54届戛纳电影节凭借《爱的挽歌》入围主竞赛单元

2014年,在第67届戛纳电影节凭借《再见语言》获得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奖

2018年,在第71届戛纳电影节凭借《影像之书》获得特别金棕榈

撰文/滕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