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武汉。湖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连安徽,南邻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为邻,北接河南。该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在长达800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楚文化。截至2017年,湖北省辖1个副省级市(武汉市),11个地级市。其中,就县级松滋市来说,总人口超90万,为湖北省人口较多的县级市。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松滋这一县名原本来自于安徽省,后来成为今湖北省松滋市一带的建制。

湖北人口最少十个县(湖北省一县级市)(1)

首先,就县级松滋市来说,隶属于湖北省荆州市。在地理位置上,松滋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处于平原和丘陵结合地区,松滋市东临荆州,西连宜昌,南接武陵,北滨长江,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就松滋市的历史来说,早在5000多年前,该地区就有人类活动。夏朝时期,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划分为古九州,今县级松滋市一带属古荆州。春秋战国这一历史阶段,该地区成为楚国的疆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松滋市一带属南郡的管辖。公元前202年,西汉朝廷在该地区设立高成县。东汉建武6年(公元30年)裁高成,并入孱陵。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家争霸,今县级松滋市一带先属刘备,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该地区成为东吴的疆域。彼时,该地区的建制为孱陵县。公元337年,东晋在该地区侨置松滋县,从此县名延续到今。由此,自公元337年建县,该地区的建县历史已经接近1700年了。

湖北人口最少十个县(湖北省一县级市)(2)

那么,问题来了,松滋这一县名是从何而来的呢?对此,比较特殊的是,松滋县原本是今安徽省宿松县一带的县名。就靠近湖北省的宿松县来说,历史上称为松兹侯国,公元5年,西汉朝廷在今宿松县一带设立了松滋县。但是,到了东晋时期,因为战争频繁,该地区的百姓不少来到了今湖北省松滋市一带。于是,公元337年,东晋朝廷在今湖北省松滋市一带设立了松滋县,而原松滋县改名为宿松县,“宿”通“夙”为素有之意,宿松是旧有松滋之意。

湖北人口最少十个县(湖北省一县级市)(3)

最后,就湖北省松滋县来说,在明朝时期隶属于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荆州府。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时,将湖广行省分为湖北省和湖南省,松溪县隶属于湖北省荆州府。1914年,松滋县隶属于湖北省荆南道。1927年,该地区直属于湖北省。1996年5月18日,撤销松滋县,设立县级松滋市。一年后,荆沙市更名为荆州市,松滋市属之至今。如今,县级松滋市总人口约为91万人。

文/情怀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