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西良

城郭河从上游辗转流入滕州市区,围城西行,清清的河水,迤逦的两岸风景,不仅滋润着沿途的庄稼田园,更是呵护着流域内的生灵,成为人们休闲观光的一道靓丽风景线。然而,城郭河改道遗留下来的漷河故道和孔子听歌的沧浪渊,至今在古滕善国历史文化上散发射熠熠光芒。

“漷(kuò),漷水,古水名。即今山东滕州郭河,一名南沙河。源出县东北,西流经县南入运河”。 在《春秋》襄公十九年(公元前554年)对漷水就有记载:“取邾田自漷水。这一记载说明2600多年就对这条河流有了文字记录。

运河文化大赏(漷河故道与沧浪渊)(1)

漷水因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漷水入荆”,从此改变了路线,留下了一条宽一里多长五里的干沙河。河水的改道就像时代的变迁,对周围的环境、人文都有很大的影响。

漷水(漷河)发源于东部山区平邑县南的深山之中,先后经过古代的兰陵城、祝其城、独孤城、城头(互合乡)、倪城、滕县城、滕城、雍城、煬城,这些古代的城邑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和漷水有着紧密的联系,以河筑城是过去诸侯帝王的必然选择。这些诸侯小国在漫长的岁月中已逐渐湮灭,或被大国消灭。在明朝之前,微山湖还没有形成时,南梁水(城郭河)穿过微山湖,直达现在的鱼台县境内和古运河相通。

漷水改道后,留下的一条旧河道,从东郭镇的前坞沟村前一直到东沙河镇东小宫村东和马河口村西与明河(小郭河)交汇处。七十年代故道内一到夏季还流水潺潺,两岸岸高树深,杨柳依依,芦苇丛生。旧河内金黄黄的细沙有一两米深,村民每年都在河滩上种植西瓜。由于故道水浅,清凉甘甜,种出来的西瓜不仅个头大,而且都是沙瓤,甘甜脆口,在县城及鲁南一带有句口头禅:“干沙河的西瓜吃一口甜掉牙”。一到夏季整个漷河故道一个个瓜坑相连,一座座瓜棚立在河道,就像蒙古草原上依次相连的蒙古包。

瓜甜引得客人来。济宁、徐州等地前来采购西瓜的车辆络绎不绝,各个地头瓜棚都涌满买瓜的人。在农业学大寨时期,沿途各村压沙盖土,将河岸上的黄土全部覆盖在沙滩上,不种西瓜种苹果,发展果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后,果贱伤农,集体的果园,全部分田到户,又改种了玉米小麦。目前,漷水古道全部变成了粮田。

运河文化大赏(漷河故道与沧浪渊)(2)

漷水故道的前坞沟村是古代神话传说秃尾巴老李的故事的发祥地,而东小宫村高台寺的区域又传为古代梁国的故城。这里留下了一串串历史人文故事。万历十三年和清道光二十六年《滕县志山川志》皆载“滕南十五里曰漷水,......,由青龙山东南,至宝峰山、马山,迳石沟入焉。西至梁上村,折而南过沧浪渊,纳明河水,明河出自马山前,绕娄山,过灵丘城,至沧浪渊焉。南至仓沟,折而西过沙河店,至黄坝,稍北转赵沟同为漷河西会南梁水入漕。”

《滕县志祠祀志》又载“龙王庙,有五,一在南梁水上源;一在沧浪渊,即明河下流入漷河者,岁以二月初二日祭……;一在跻云桥北;一在三河口……”

这段记载说明历史上在古漷水(漷河)和小郭河(明河)以及小洪河的交汇处就是古代的沧浪渊。现在东沙河镇东小宫村东和马河口村西、万庄村后这个地方三河汇流,过去这里水源旺盛、水势浩淼,河道宽阔。

东沙河镇境内的沧浪渊,离荆泉只有八里之遥。据传,过去曾经是至圣先师孔子前来听孺子之歌的沧浪渊。后来孟子非常感叹孔老先师所听的孺子之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沦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孟子感悟很深,对弟子说:“不仁的人难道可以和他商议吗?他们对别人的危险心安理得,从别人的灾难中牟利,把导致家破国亡的事当作乐趣。不仁的人如果可以和他商议,那怎么会有国亡家破的事发生呢?从前有个小孩子唱道:‘沧浪的水清呀,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呀,可以洗我的双脚。’孔子听了说:‘弟子们听好了啊!水清就用来洗帽缨,水浊就用来洗双脚,这都是因为水自己造成的。’所以,一个人总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一个家庭总是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一个国家总是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尚书·太甲》说:‘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运河文化大赏(漷河故道与沧浪渊)(3)

古代的沧浪渊有多处,而这里距离孔子的家乡曲阜最近。《论语·述而》载: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和政治主张等,开始并不为世人所理解,甚至连当时乡风不甚很好的鲁国附属的邾地互乡这个地方的人都不愿理睬孔子他们。以至于孔子弟子们也反感互乡的人,认为难以与他们交谈。有次互乡有个小少年来拜见孔夫子,徒弟们感到迷惑不解。孔子说:“我赞成他的进步,不赞成他的退步,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洁身而来,就应该赞成他的自洁,不要老追究他过去的事。”孔子是伟人,就在于思想不泥古与园囿于世人的观念。而这个“互乡”经专家根据史料考证,就是现在的城头镇所处的地方。互乡的小少年跑到一百里外的曲阜去拜见孔子,这有点不可能。孔子到漷水之滨的互乡来,互乡少年拜见应该是事实。从这点来说,孔子应该到过现在的城头镇的互乡。

城头镇离现在的古沧浪渊只有12里路,城头这个地方历史上曾是一条横贯南北的古驿道。恰巧从出滕县城经古沧浪渊到互乡(城头镇)是古代的一条直通沂蒙山区的大道。因此,孔子来沧浪渊有一定的历史根据。

漷河上的沧浪渊是一片宽阔的深渊,时有地下泉水在此汩汩涌出,这里和荆泉同属峄山裂隙水系。无论天气多么干旱,河流断水,而这个深渊从来都不干涸。至今这里仍然是又深又宽的河道处。

沧浪渊的南岸,旧时有龙王庙,盖是唐代时建,为了祭祀镇水的龙王。且渐渐形成有一定规模的二月初二日龙王庙香火会。后来春季的香火会日期有所变更,据1987年本版《滕县商业志》载:东沙河乡香火会,日期为农历二月十九,起于唐代,“文革”期间被取消。

马河口村西漷水故道有个龙塘,就是历史上记载的沧浪渊的东岸。过去这里河岸很高,树木参天,芦苇丛生,水深不见底、面积很大。漷水和小郭河交汇处的河岸上,建有一龙王庙,香火一直很旺。几个村的村民在农忙时,还经常到这里躲雨、休息避暑。每到大旱之年,村民都抬着整猪、整羊、活鸡等供品,将龙王庙塑的龙王请出来,跪拜上苍,祈求老天早点下雨。

运河文化大赏(漷河故道与沧浪渊)(4)

沧浪渊岸上的龙王庙,也在那场史无前例的“破四旧立四新”摧枯拉朽似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被破坏殆尽。龙王爷被推下宝殿,和鱼虾一样游入沧浪渊水中。

史传孔子听“孺子之歌”处,漷水故道上的沧浪渊和龙王庙的历史,还需人们进一步考证。但是至圣先师孔子来沧浪渊,这段历史至今还为人们广为传颂,提升着这里的历史文化地位。

孔子“沧浪渊”听孺子之歌的地方,据传全国不下五六处,但这里不仅有多处史料可考,而且这里还是最近的地方。挖掘沧浪渊文化对于丰富滕州历史,必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运河文化大赏(漷河故道与沧浪渊)(5)

马西良,山东滕州市人,大专文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枣庄、滕州市华促会理事,古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先后在国内报刊发表作品300万字,出版了散文集《眷恋》《沉香》和文化读本多部。《滕州墨子国家森林公园探秘》一书获山东省写作学会一等奖,《沉香》获枣庄市政府榴花文学奖,几十篇散文选入国家年度散文作品集或大中院校教材。

壹点号善国马西良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