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讲“言”部的一个汉字“讎”,“讎”字在现代汉语简化为“雠”,雠字在现代汉语部首检字法中,部分辞典、字典归入“隹”部,检字时要注意。标题中的问题答案,请见正文加粗部分。雠字的详情如下:
雠。读chóu。《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雠,犹譍也。从言雔声。”形声字。本义是对答。《玉篇·言部》:“雠,对也。”《诗·大雅·抑》:“无言不雠,无德不报。”朱熹《集传》没有出言无反应,施德总能得福禄。《新唐书·王世充传》:“而世充素诡妄,不能雠其语。”“不能雠”,即不能对答。
(对答)
实际上,雠的字形中,也含有意义,看一下字形发展:
(雠的字形发展)
早期字形,像二鸟相对,因此,有双鸟义,匹配义,也有两鸟互相应答义。显然,它是“雔”字增加了声旁分化了出来的形声字。它的引申义也跟字形相关。
本义之外,雠的用法还有很多,常用的有:
(1)相等;类同;俦匹。《尔雅·释诂上》:“雠,匹也。”郭璞注:“雠,犹俦也。”《广雅·释诂一》:“雠,辈也。”《汉书·霍光传》:“卒不得遂其谋,皆雠其功。”颜师古注:“晋灼曰:‘雠,等也。’”
(2)应验。《字汇补·言部》:“雠,应验也。”《汉书·律历志》:“乃者有司言历未定,广延宣问,以考星度,未能雠也。”颜师古注:“雠,相当。”前不久有主管部门说历法没有确定,要求多召集一些人询问对策,用来推算历法的星度,这件事还没有应验。
(汉书作者班固像)
(3)符合;适当。《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上使御史簿责魏其所言灌夫,颇不雠,欺谩。”于是皇上派御史按照文簿记载的灌夫的罪行进行追查,与魏其侯所说的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犯了欺骗皇上的罪行。
(4)报复。《字汇·言部》:“雠,报也。”汉路粹《为曹公作书与孔融》:“睚眦之怨必雠,一餐之惠必报。”瞪一下眼睛那样的怨仇也要报复,一餐饭的恩惠也要报答。
(5)卖。《洪武正韵·尤韵》:“雠,售也。”《史记·循吏列传》:“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烧毁了织机,说“难道要让农民和织妇无处卖掉他们生产的货物吗?”
(史记作者司马迁像)
(6)付给;酬偿。《洪武正韵·尤韵》:“雠,偿也。”《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五年》:“云臣私报诸羌,雠以钱货。”胡三省注:“雠,偿也。”也引申为补偿。《新唐书·王忠嗣传》:“恐所得不雠所失。”
(7)同“仇”。《广韵·尤韵》:“雠,仇也。”既指仇怨;仇恨;又指仇敌。仇与雠互为异体字。
(7)校勘。《正字通·言部》:“雠,校勘书籍曰雠,比言两本相对覆如仇也。”校对书籍,是以两本书相比对,两本书如同仇家一样,所以,校勘也叫校雠。比如晋左思《魏都赋》:“校雠篆籀,篇章毕觌(dí,相见)”。从头到尾的校勘。
(校雠《战国策》)
(8)施行;运用。《吕氏春秋·义赏》:“久兴而不息,民之雠之若性。”高诱注:“雠,用也。”长久兴起而不停息,百姓运用就会养成习惯。
此外,雠还是姓氏,《正字通·言部》、《万姓统谱·尤韵》均有记载。
雠的小篆写法如图:
(雠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389,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