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叹》读书笔记(八)印度 一条河 一个佛,三个人,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一个老和尚的故事感悟?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一个老和尚的故事感悟(千年一叹读书笔记)

一个老和尚的故事感悟

《千年一叹》读书笔记(八)印度 一条河 一个佛,三个人

印度人不仅把伟大的恒河,看成母亲河,而且看成是一条通向天国的神圣水道。他们认为,天天被河水洗涤的信仰是多么干净,在晨雾中男女共浴的图景是多么具有诗意,“我拒绝说它美丽。”

就在这样一个地方,大概是在公元前五三一年前的某一天,来了一位清瘦的中年男子,来找寻他的五个伙伴。释迦牟尼后来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真正悟道。宗教的起因可能是对身边苦难的直接反应。

沙杰汉这个皇帝不管在政治上有多少功过,他留在印度历史上最响亮的名位应该是“杰出的建筑狂”。他主持的建筑难以计数,最著名的要算她为皇后泰姬玛哈修建的泰姬陵。一个非常现实又相当铁腕的帝王,居然建造了一个世间童话,又埋藏了一个心中童话。

顺道经过庄严的印度门,停下,抬头仰望。因为我知道这个建筑与甘地墓之间存在了一个重要的历史逻辑。墓首有几个不锈雕刻的字,是印地文,那不是甘地的名字,而是甘地遇刺后的最后遗言:“嗨,罗摩!”

在释迦牟尼的时代,阿育王定都波吒厘子(今巴特纳),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弘佛决定,都在这里作出。法显和玄奘都来拜访过。这个阿育王的首府一定有很多文化遗迹,但一看行路情况已经使我们害怕,只怕玷污了对神圣之地的印象,那就对不起了,伟大的阿育王,我们明天只好别你而去,去尼泊尔!

以上原文摘抄,下边分述如下。

恒河及“恒河晨浴”

印度人不仅把伟大的恒河,看成母亲河,而且看成是一条通向天国的神圣水道。一生能来一次瓦拉纳西,喝一口恒河水,在恒河里洗个澡,是一件幸事。如果老人感到身体不好,走向恒河,睡在恒河边,只愿依傍着它结束自己的生命,然后把自己的骨灰撒入恒河。正由于这条河的神圣性,历史上有不少学者和作家纷纷移居到这里,结果这里也就变得更加神圣。这里边有一个鹿野苑的地方,是佛祖释迦牟尼初次讲法的圣地。

恒河边上有非常多的各种各样的等待死亡的人,死在恒河边就能免费火化,骨灰撒入恒河。恒河晨浴开始,无数黑乎乎的人全都泡在水中,无人交谈,一声不吭的浸水、喝水。每天死的人很多,焚烧一直不停。他们认为,天天被河水洗涤的信仰是多么干净,在晨雾中男女共浴的图景是多么具有诗意,但“我拒绝说它美丽。”

释迦牟尼.菩提.洞

鹿野苑,就在这样一个地方,大概是在公元前五三一年前的某一天,来了一位清瘦的中年男子,来找寻他的五个伙伴。这位中年男子就是佛祖释迦牟尼。先在尼连禅河畔苦行修炼,后来他觉得苦行无助于精神解脱,决定重新思考。释迦牟尼后来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真正悟道,现在找他的伙伴来了。释迦牟尼初次开讲的地方,有一个直径二十五米的圆形讲坛,讲坛下边是草地,上边错落有致的建造着石砖坐墩,讲坛北边有一组建筑遗迹,为阿育王时代所建。此后这里差不多热闹了一千年,《大唐西域记》中描写了公元七世纪的“层轩重阁,丽穷规矩”。现在佛教在印度早已衰落。

菩提树在菩提迦耶的大菩提寺,巨大茂盛,佛教本性安静,菩提树下坐着的人大概都在参悟佛祖的各种要蒂,心头清明。当然这棵树只是与佛祖悟道那棵有亲密的血缘关系。

宗教的起因可能是对身边苦难的直接反应。但一旦产生便不再受一时一地的限制,因此也无法具体地整治一时一地。

沙杰汗.爱情.泰姬陵

沙杰汉这个皇帝不管在政治上有多少功过,他留在印度历史上最响亮的名位应该是“杰出的建筑狂”。他主持的建筑难以计数,最著名的要算她为皇后泰姬玛哈修建的泰姬陵。泰姬陵已经进入任何一部哪怕是最简略的世界建筑史。泰姬皇后在他争得皇位之前就嫁给了他,同甘共苦,最后死于难产,遗嘱希望有一个美丽的陵墓。沙杰汗不仅做到了,而且远远超出爱妻预想。有几个感人的场面:沙杰汗全程参与了长达两年的建陵方案讨论,方案既定,他也须发皆白。泰姬陵建好后,他定时去看妻子的棺椁,每次都泣不成声。

一个非常现实又相当铁腕的帝王,居然建造了一个世间童话,又埋藏了一个心中童话。如果按部就班、承前启后地在人类建筑史上占据一席之地,那叫成熟,如果既不承前启后,只把建筑当做率性的游戏,这就出现了童话。

甘地.不合作.遗言

顺道经过庄严的印度门,停下,抬头仰望。因为我知道这个建筑与甘地墓之间存在了一个重要的历史逻辑。这座印度门,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英国参战而牺牲的九万印度士兵,战场上英国军官信誓旦旦,到战争结束,一定会让印度独立,但英国食言了。

甘地就是在英国不讲信义之后,领导了民族独立运动,他发起了一场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不合作运动”,来对抗英国。但是人民喜欢暴力。他说:“如果我们用残暴来对付邪恶,那么残暴所带来的也只能是邪恶。如果印度想通过残暴取得自由,那么我对印度的自由将不敢兴趣。”终于,人民渐渐懂得了他。他成功了,印度也取得了独立。但是,甘地还是被宗教极端分子杀害。

甘地的墓地在德里东北部的朱木拿河畔。墓首有几个不锈雕刻的字,是印地文,那不是甘地的名字,而是甘地遇刺后的最后遗言:“嗨,罗摩!”

告别阿育王

在释迦牟尼的时代,阿育王定都波吒厘子(今巴特纳),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弘佛决定,都在这里作出。法显和玄奘都来拜访过。这个阿育王的首府一定有很多文化遗迹,但一看行路情况已经使我们害怕,只怕玷污了对神圣之地的印象,那就对不起了,伟大的阿育王,我们明天只好别你而去,去尼泊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