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开始,2022年北京高考志愿填报工作正式启动。“考得好,不如报得好”,这句被各家志愿填报机构广泛使用的广告词,让一些家长心甘情愿地为孩子的高考志愿填报花上一笔几千乃至上万元的“咨询费”。但事实上,这些机构所使用的是高校、教育部门发布的公开数据,所谓“高考志愿规划师”等职业资质也未经国家认证。近日,教育部已发布预警,切勿轻信所谓的“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服务。

选便宜点的学校还是选贵的(4980元选个好学校别信)(1)

值吗?

志愿填报服务

收费少则数百多则上万

大数据精准匹配、帮孩子挑选最适合的专业……通过网络搜索,记者发现高考出分前后,一些商家都在售卖价值数百元的“高考志愿填报卡”等商品。记者联系上其中一家,对方表示,数据库中,各大学、专业的历年录取分数线一目了然,本年度的招生计划也可实时查询,同时还能提供专业介绍、政策讲解等参考资料。不过,底下的评价却褒贬不一,有人认为“简单省事方便”,也有买家在使用后追评称“白花钱”“对报考没有任何帮助”。

不少机构还推出了高考志愿填报的个性化服务,当然价格也是水涨船高。一款提供高考志愿一对一填报服务的小程序,将高考志愿填报、职业规划、学业规划等服务打包销售,根据服务项目不同,咨询价格从800元至12800元不等。

记者以考生家长身份联系到北京某志愿填报机构。工作人员介绍,该机构提供咨询的专家都有5年以上的报考经验,签约后会有专家一对一与孩子、家长沟通,进行职业生涯测评,帮助孩子深入分析合适的院校和专业,最终由专家组给出填报方案。“我们每年都服务很多北京地区的考生,不会浪费孩子的分数,签约后100%保录取,不录取全额退费。”

但事实上,北京高招本科普通批可填报30个平行志愿,录不上的可能性极小。那么保录取的含义是什么?针对记者的疑问,工作人员称,填报方案是依据各校历年的录取分数等情况,通过大数据比对,判断录取概率和专业组内调剂概率,并结合职业测评结果给出相匹配的院校、专业建议,“我们是给孩子做规划,不是光看数据的。”这一系列服务,该机构标价为4980元。

周女士的弟弟今年参加了高考,作为“智囊团”的她认为,数据库通过分数等信息的简单统计便作出推荐,仅能作为报考的参考,而咨询师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家人会更多地参考孩子的成长经历,选择孩子更擅长、更感兴趣的领域,并结合各个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判断。我们还是更相信自己搜集信息之后作出的判断。”

信吗?

所谓高招数据库 其实都是网上公开信息

事实上,这些机构销售的所谓“高招数据库”,其数据均来自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高考成绩统计情况和近年来各高校录取分数情况,信息在高校官网、各地教育部门网站、阳光高考平台等渠道均可公开查询。目前,一些互联网平台也推出了免费的高考志愿数据库,可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选科情况和兴趣方向,推荐“可冲击”“较稳妥”“可保底”三类院校作为参考。

除了通过网络搜集信息,记者采访的多名高考生均表示,所在学校会组织志愿填报相关的讲座,老师也会根据个人情况给出报考建议。

杨女士和女儿一起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志愿报考专家讲座。关于志愿方向,孩子早已确定,希望能就读师范类大学或学习地理相关的专业,杨女士则多方关注官方信息,为女儿做好“参谋”,“我想让孩子参与,毕竟这也是她的重要选择,对于孩子来说,她的人生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位西城区高中教师告诉记者,其实早在2014年市教委印发的《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修订)》中,生涯规划就已被列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在新高考改革后,孩子的选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未来的专业选择,因此相关的教育贯穿着学生的整个高中生活,帮助他们尽早明确发展方向。

“由于志愿填报模式的变化,知分填志愿以及平行志愿让考生很难在分数上‘吃亏’,当前的难点更多在于,考生怎样把自己的优势潜能与未来的社会需求相结合。”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一些孩子从小被父母、学校安排着学习,缺乏自主性,不仅缺乏对自身优势、劣势的认知,对社会的需求也缺乏认识,“选择方向,最关键的是要了解自己。而了解自己,不是简单地通过一个软件、一次咨询就做得到的。”

“高考志愿填报”这样职业根本不存在

记者以“志愿填报”为关键词搜索发现,在全国范围内,企业名称、经营范围、产品信息等包含志愿填报业务的存续、在业企业达2400家,其中1600余家是近三年内新成立的,甚至有600余家企业成立时间还不足一年。

在相关机构中提供服务的咨询师,大多以“高报规划师”“高考志愿填报师”“国家职业生涯规划师”等标签进行宣传。一家机构提供的职业技能证书显示,辅导老师为“高考志愿规划师(高级)”,发证单位为“全国职业人才认证管理中心”。但记者查询发现,其网站的备案单位并非官方机构,而是一家名为北京新职业人才认证管理中心的企业,成立于2020年12月。

相关职位的招聘门槛也不高,多家机构招聘“高考志愿规划师”的学历要求仅为大专。记者咨询一家招聘“高考志愿填报知识主播”的机构,对方明确表示,应聘者没有经验也没关系,咨询运营会传授话术、技巧、节奏,一周内就能快速掌握相关技能。

储朝晖表示,“高考志愿规划师”等职业认证并不存在,考生和家长要仔细辨别。

填报志愿究竟应该听谁的?储朝晖认为,伴随孩子成长的老师、亲友所给出的建议,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论是他人的建议,或是各种职业测试量表得出的结论,都只能作为最终决定的辅助信息。孩子需要有自己的体验,努力去发现自己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究竟对哪些方面更有兴趣,“最关键的,还是要让孩子自己来做决定”。

教育部近日也发布预警:社会上有机构或个人向考生和家长开展的“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活动,存在政策解读不精准、信息提供不准确、费用收取不规范甚至诈骗等问题。请考生综合参考本地招生考试机构和所在中学、有关高校提供的咨询服务信息,结合本人实际,自主合理填报,切勿轻信所谓的“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服务。

■提示

别掉进

这些“高价”陷阱

专家介绍,在高考志愿填报期间,虚假宣传拥有“内部信息”、假冒“志愿填报专家”身份甚至假借咨询服务名义进行诈骗等陷阱屡见不鲜,考生和家长要谨防这几种“高价”陷阱:

某网站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能够“精准定位院校”。事实上,每年高考填报志愿前,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都会发布当年高考成绩统计情况和近年来各高校录取分数情况,并不存在“内部信息”。

某咨询机构打出广告,称团队的专家“获得高考志愿规划师认证”“来自著名高校”等。事实上,有关部门从未发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这类职业资格证书。该机构一些所谓“志愿规划师”都是临时招募的社会人员,按照总部提供的“台词”给考生和家长辅导。家长购买这些机构的服务不仅花了冤枉钱,而且可能报错志愿。

有的机构声称“百分百保上”“一分不浪费”,但实际上为提高所谓的志愿填报成功率,鼓动考生填报较低分数即可录取的高校或专业,损害考生的正当权益。

有的“志愿填报辅导”APP和网站假借为考生一对一服务的名义,收取高额费用后溜之大吉;有的伪造录取通知书,要求考生提前交学费;还有机构要求考生填写许多不必要的个人信息,或者发送带有木马的链接,造成个人隐私信息外泄。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刘苏雅

流程编辑:严圣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