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你是这样过的吗(寒假已经结束了)(1)


刚刚进入农历大年初六,在本科同学呐喊“过年七天乐”、畅谈冬奥盛典、比拼哪所大学寒假更长的当下,大学里却有一群人,已进入满负荷状态,和寒假早早告别。


他们就是大学里的科研人群,和一部分研究生群体。


寒假来临,导师一句“搞科研的人没有假期”,打破了多少科研“新人”对大学假期固有的印象。早上七八点踏进实验室,晚上十点以后离开实验室,通宵达旦更是许多科研人的生活常态。而随着假期的到来,用“24小时工作制”来形容科研人的研究劲头也毫不夸张。


这个寒假你是这样过的吗(寒假已经结束了)(2)

截图自知乎


众所周知,科学研究取得突破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而在于持续不断的积累。科研人无假期的背后,也是当下科研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甘坐冷板凳,潜心探索


对于高校教师们而言,寒假只是无数个科研日子中一段平常时光。假期成为他们集中精力做科研的好时间,也是易出成果的时间段。


正如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贾泽峰所言,“假期是搞科研、出成果的黄金时期,能静下心来做点事儿,老师们都很珍惜这段时间,整个假期都跟平时上班的工作状态一样,甚至比平时的工作量还要大”。


其实,部分高校教师每临寒假更忙,也是由于奔波于一年一度的“科研大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基金项目是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重要资金来源,而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等国家级基金项目在我国科学研究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利用寒假时间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准备工作,成为众多高校科研团队的“重头戏”,不仅要撰写申报书,还要完成课题申报书的初稿、发给校外专家进行书面评审、由校外专家提出修改意见后邀请校外专家到学校对申报书进行现场诊断等工作。


这个寒假你是这样过的吗(寒假已经结束了)(3)

截图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


此外,科研实力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科研成果影响着高校的教学培养、人才队伍建设、学校声誉等多方面。教师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主体,是高校前进发展的动力,不可避免地承担着高校科研实力提升的压力。


相关研究显示,以高校教师队伍中占比较大的“青椒”群体为例,他们在科研方面的压力主要来源依次为:发表高质量论文困难,占比高达80.30%;申请基金课题困难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占比也高至77.27%;科研考核任务繁重(40.91%)和缺少学术团队(40.91%)紧随其后。


这个寒假你是这样过的吗(寒假已经结束了)(4)

截图自论文《青年教师压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S大学为例》


因而,对于大部分高校教师群体来说,他们承担着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多种角色。其科研课题、论文发表质量与数量与教师群体的职称评聘、岗位考核、个人收入待遇等息息相关,在高校中流行的“非升即走”制度也将科研成果列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他们承受着科研和教学的双重压力。


因此,“放假不休息,休假不休息”便成为了他们的常态,一批批科研人的身影出现在实验室、在各种学术会议上。正是他们满腔热情的坚持与对科研的坚守,才能为学校科学研究的高质量发展创造出崭新业绩,为我国实现了诸多科研领域的重大突破。


扎根实验室,孜孜不倦


与“科研大牛”共同奋斗于科研道路上的还有一届届研究生。虽说研究生和本科生共享一个校历,但却并未共享假期。宿舍、食堂、实验室三点一线的生活,是众多科研“老手”的常态。


研究生选择假期埋头于实验室有诸多原因。一方面,我国实行研究生导师负责制,研究生的具体休假时间多是由导师灵活安排。若在科研任务比较重的导师门下读研,“全年无休”的科研生活更是“家常便饭”。跟着导师做实验、做科研、撰写论文、开展野外调研等,都是研究生群体放弃假期潜心科研的缘由。


另一方面,教育部等愈加严控研究生教育质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例如,重视研究生中期考核。2017年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要完善研究生培养分流退出制度,加强研究生课程学习、中期考核等环节的过程管理和考核”。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再次强调:“重点抓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环节” 。


这个寒假你是这样过的吗(寒假已经结束了)(5)


学校方面也高度重视对研究生的“严格”培养。如2021年10月南京大学官网发布的《南京大学关于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决定(南字发[2001]29号)》中明确:在研究生的培养中,加强中期考核,考核不通过者不得转入论文阶段。


这个寒假你是这样过的吗(寒假已经结束了)(6)

截图自南京大学官网


中期考核是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并在开题结束进行一定研究后、进入学位论文写作前进行的重要关口,是对研究生研究进程中取得成绩和遇到问题的一次“全面体检” 。以硕士研究生为例,中期考核期间多集中在研二阶段,南京大学对攻读学硕的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在硕士二年级上学期结束前完成,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时间在入学后第三学期内完成。


这个寒假你是这样过的吗(寒假已经结束了)(7)

截图自华中科技大学官网


中期考核是确保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顺利完成的过程监控,也是分流淘汰不合格研究生的时间节点。时间紧,任务重,埋首于实验室多实践,亦能避免因实验设计和科研手段不完善等原因影响学位论文质量和毕业进程。


此外,对研究生而言,优秀的论文成果也是体现其科研水平的重要依据,而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更是研究生评奖评优、博士生申请和毕业求职过程中的“硬通货”。而且,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数量和发表刊物的级别等都与学生的毕业及未来发展有一定关联 。


这个寒假你是这样过的吗(寒假已经结束了)(8)

图源:某高校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科研成果基本要求


“学海无涯,不学则罔;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为了能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投入大量时间做实验,攻克科研“难关”是研究生们的必经之路。因此,利用寒假时间争分夺秒投身科研,已成为了研究生群体的常规操作。


科研——光荣的荆棘路


搞科研并非如人们所想的“高大上”,科研成果的收获在于日积月累,成就大小更取决于科研人的耐心、恒心和决心。


做研究周期长、出成果慢,熬得住是对科研人的硬门槛。一旦实验开始,期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bug都会让其焦头烂额,甚至推翻重来。实验过程中获得的实验数据需要进一步加工、分析、对比、查询各种资料、运用各种数据分析软件以确认数据的可靠性及实用性等,所得出的数据只有足以成为论文写作的支撑材料和依据,才算真正发挥实验成果的价值。正因如此,实验过程马虎不得。为了让实验得以“开花结果”,大多数科研人都会日夜鏖战。


这个寒假你是这样过的吗(寒假已经结束了)(9)

截图自湖北中医药大学官网微信公众平台


如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张立源教授,其坐在观测三维量子霍尔效应这张“冷板凳”上静心搞科研,从而取得重大突破——首次验证三维量子霍尔效应,不仅将预言变成了现实,更解答了困扰物理学界几十年的难题。该成果不但入围2019 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并荣获2020 年度“科学探索奖”,还发表于国际顶尖期刊《自然》。


这个寒假你是这样过的吗(寒假已经结束了)(10)

截图自南方科技大学官网


这群甘于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的科研人,他们面对的是不断推翻重来的实验、大量枯燥的数据研究……而选择科研之路,犹如暗夜寻光,个中艰辛,唯有自知。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希望每一个奋斗的科研人在产出更多成果造福社会的同时,也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戴发山,李(王晋),郑淑文.青年教师压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S大学为例[J].河北企业,2021(07):117-121.DOI:10.19885/j.cnki.hbqy.2021.07.035.

[2]岳珊,孙宇娟.个案视角下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41):152-154.DOI:10.16541/j.cnki.2095-8420.2020.41.043.

[3]阎江洪,杨竹,于超.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4(43):216-218.

[4]卢红梅,韩凯,苏丽.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1(13):5-8.

[5]杨庭颂.取消“博士论文发表要求”的再审思——基于“三角协调模式”的视角[J/OL].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01):63-71[2022-01-26].DOI:10.19834/j.cnki.yjsjy2011.2022.01.09.

[6]闻坤. 让科学家甘坐原始创新“冷板凳”[N]. 深圳特区报,2021-08-23(A01).DOI:10.28776/n.cnki.nsztq.2021.0046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