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盲人提示红绿灯的智能仪器、晴雨天自动感应换顶的蔬菜大棚、智能除霾的家用吸顶灯、能进行垃圾容量和重量提示的自动感应垃圾箱……

这些科技感十足,又创新且实用的发明,居然都出自成都的小学生们之手。

今日,第34届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成都第八中学举行,来自全市22个区(市)县的青少年带着作品前来参赛展示。据主办方成都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大赛共收到30000多项创新项目和作品,经过30多名专家评委初评,共有2000余科技创新项目入围大赛。这些项目在现场接受评委们的评判,最终胜出的参赛者和作品,还将参加省级有关赛事。

在大赛现场作品展示区,来自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六年级的男生石林的作品“关爱盲人红绿灯助手”,引起了不少人围观。在小型模拟红绿信号灯变成红色时,立刻有语言响起:“请注意,现在,是红灯”。而发出语音提示的是一个小小的蓝色盒子。

石林告诉记者,这是通过无线蓝牙广播通信技术,在交通信号灯上安装蓝牙装置,将把红绿灯信号通过蓝牙广播出去,再通过编程,由盲人使用的这个接收设备将信息转换成语音。不过,比起小盒子造型的接收设备,他说,更加便捷的方式是使用专门接受蓝牙广播信号的手机专用app,他也专门进行了app的编程,完成了一套完整的红绿灯信号提示系统。

生态照明技术(生态环保雨棚智能红绿灯)(1)

景子晗发明的生态环保雨棚

在大赛现场作品展示区,有一个弯弯的拱形支架,上面盖着蓬布。乍一看,龙泉驿区第一小学的这件作品并不奇特。但细看却会发现,这个手工制作的“蔬菜大棚”,却暗藏许多玄妙机关。支架左侧安装了水车,右侧安装了太阳能板,它们的作用是驱动马达。

据六年级的小发明者景子晗介绍,这个是“生态环保雨棚”,可在务农中作为蔬菜大棚使用。顶棚由防雨布和纱布构成,下雨时,雨水落下驱动左侧水车,水车转动以驱动马达,这时,转轴就跟水车一起转动,将纱布卷起,把防水布拖到顶上进行覆盖。晴天时,阳光照到太阳能板上,光能转化为电能,再次驱动马达,就会将防水布卷起,让纱布覆盖顶部,让阳光投进棚内。

“因为我回到爷爷家的时候,总是看到爷爷遇到下雨天要给蔬菜盖上防水布”,景子晗说,这让他决心设计一款智能自动的防水雨棚。如今,他设计的这款雨棚在参赛的同时,已经在爷爷的农田里开始使用了。

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编辑 官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