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亭衣
开国皇帝朱元璋当政时期,对对宦官的控制非常严格,不允许太监读书识字,曾在宫门口立了一块大铁榜,上面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但是又害怕一些私密的任务会被宫外官员知道,所以呢,只好交给身边的太监去办。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打开了宦官干政的大门,这种风气尤其在朱元璋过世后愈演愈烈。
都听说过郑和下西洋的事,那你可知道郑和其实就是一个宦官。郑和不光获得了皇帝的赐姓,还成为了帝国的代表,率军出海,远征大洋,将中华文明展示给了海外诸国。
直到今天,每当我们谈到中华文明的传播,郑和永远是第一个被提起的名字。
01目不识丁的太监坐上了权力之巅随着太监获得的权力越来越大,内廷问政的制度也开始逐步确立。在这里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的名字——魏忠贤。
很多太监入宫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在宫廷斗争中获得生存的空间。
魏忠贤,原名李进忠,出身于市井无赖,没有任何文化修养,但生性机敏,很快发现太子的儿子朱由校算不上是一个好学上进的优秀王储,更像一个灵气四溢的小木匠。
从那时起,魏忠贤就刻意讨好这个未来的帝国继承人,经常提供一些新奇古怪、机关巧妙的玩具给这个小孩。就这样,一老一少的感情就在这日常生活中逐渐稳定下来。
魏忠贤的陪伴,让朱由校真正体会到了一个人少年时代应有的轻松和乐趣,这也让魏忠贤成为了朱由校身边最重要的人。
公元一六二零年,泰昌帝归天,天启皇帝朱由校即位。魏忠贤的机会来了,魏忠贤觉得但凭着自己的力量还很难掌控权力,他还需要一种更为直接的方式获得皇帝的信任。
这时,一个叫客印月的女人出现了。客氏是天启皇帝的乳母,这个乳母在朱由校的心里地位很重要。在当时的宫廷中,客氏的风头确实是一时无二,朱由校即位不到十天就封客氏为奉圣夫人。魏忠贤要找寻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她,而客氏也需要魏忠贤的配合,两人一拍即合,结成了对食。
魏忠贤现在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不止是皇帝宠信的太监,还加上了皇帝的乳母,这样的实力谁都会忌惮三分。你以为魏忠贤要的仅仅如此吗?不是,他要的是真正走到历史的前台、控制内廷,所以他必须要先扳倒另一个大太监——太监总管王安。
除掉王安是魏忠贤走向权力顶峰的最后一步,可王安也不是好对付的。王安在朝中名誉颇佳,在朝野中也有一批自己的人马,还与东林党人互为引援。
魏忠贤先是在宫内收罗了司礼监太监王体乾、李永贞、石元雅、涂文辅等,让这些人不断地散播王安的坏话,加上客氏不断地在皇帝那煽风点火,渐渐地朱由校也对王安疏远了。
魏忠贤看到了皇帝对王安起了疑心,就让自己的帮手霍维华上书弹劾王安。这魏忠贤和客氏在皇帝面前说王安的坏话,皇帝自己也不派人去查明事实,被蒙在鼓里,而且也相信魏忠贤和客氏的话。过没多久,一道圣旨将大太监王安发配到了南海子的太监部队。
魏忠贤怕这样做不够彻底,指使自己的人去把王安迫害致死,这样魏忠贤也就完全地拿到了对内廷的控制权。
02除掉王安,魏忠贤得势除掉了王安,魏忠贤就从惜薪司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宝和三店。司礼监秉笔太监是要代皇帝阅批大臣奏章的,可魏忠贤目不识丁,这就有点无厘头了。对于这个自己不能胜任的职位,魏忠贤却不费吹灰之力的当上了,这确实有点搞笑,可魏忠贤机灵,对于自己不识字这块,他让亲信把难看懂的奏折翻译成大白话,再给他批示,再让亲信措辞写成文言格式。
这样的问政方式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可皇帝却不觉得不妥,童年时代建立起来的感情,在皇帝心里成为了不可替代的地步。明明是朱由校坐着的皇位,却是魏忠贤把握着实权。这要是让朱元璋知道了,不知道会不会把肠子悔青了。
每个朝代都有大太监的发迹历史,仔细看,你会发现一个现象,大多数都在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太监伴随左右,这些太监会成为太子的玩伴,和太子会建立起很深厚的感情。这些太监有先入为主的亲近,这也说明了帝王家的皇权传承中,父母给予子女的关心与陪伴远远不够,这些太监们就相当于是父母的角色,弥补了王储们对父母之爱的需求。
魏忠贤的专权,除了他本人的野心、客氏等人的配合外,还有就是皇帝的态度。
朱由校当上皇帝时也就十四五岁,正是贪玩的年纪,没有责任心,对处理政务一窍不通。前面说了朱由校的梦想就是成为木匠。魏忠贤也真是会投其所好,帮着皇帝实现他的理想。朱由校也把处理奏折的大权慢慢地交到了魏忠贤手里,就像是交易一样。
客氏的走红也许就是一个机遇,她帮了魏忠贤,客氏也得到了她想要的。历朝历代的乳母都是在皇子断奶后,赏些银子,然后毫不留情地逐出宫门。朱由校的童年不好,母亲早逝,对于一个缺乏母爱的小皇子来说,客氏的存在承担了母亲的角色,日积月累中她与皇帝的感情变得非比寻常。
处理掉了王安,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权势后,魏忠贤得意了一番。别看他没有文化,他的心思可是缜密的很。想要让自己的手能够伸得更长,结交官员、然后就是控制外庭才是最重要的一步,而现在最大的对手就是以东林党人为代表的政治集团。
早在魏忠贤还是个普通的太监时,当时供职翰林院的沈潅曾给宫中的宦官们讲过课,这样算,魏忠贤还是沈潅的学生。沈潅入阁之后,魏忠贤立刻和这位昔日的老师结为同盟。
在接下来的数年间,魏忠贤组成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政治黑手党”。在魏党的组成人员中,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魏忠贤在这个基础上,意识到了权力的巩固需要军人的支持。他又以卫戍的名义控制了数千人的精锐部队。
魏忠贤结党营私的各种活动,东林党人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朱由校即位不久,就有官员侍郎陈邦瞻、御史周宗建、王心一等人上疏要求客氏出宫。朱由校年纪轻轻觉得这个要求没有过分反对,于是就同意了。可是客氏走后没多久,朱由校对客氏甚是思念,还绝食。
最后还是把客氏接回来,客氏这一进一出的,坚定了皇帝留下客氏的决心,无论以后谁要求客氏出宫,朱由校都会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从此,客氏地后宫地位就此确立。
03他的离开,象征了明朝最黑暗的时刻的结束魏忠贤得知东林党人对客氏地攻击很是大怒,回到皇宫不久,魏忠贤便对东林党人进行了攻击。
第一个要收拾的便是吏部尚书周嘉谟。周嘉谟作为掌管官员任命的最高长官,周嘉谟算是帝国中的实权人物。魏忠贤唆使给事中孙杰,弹劾周嘉谟,说他替前任司礼监秉笔王安翻案。
周嘉谟在天启元年十二月,被罢去了官职。
接下来就是内阁大学士刘一燝。东林党人也没闲着,他们决定从外部动手,打掉魏忠贤在外廷的援手、内阁大学士沈潅。
这次斗争中,刘一燝是带头人,沈潅是魏忠贤在外廷的最强同党,肯定是不能被刘一燝打倒的。于是,魏忠贤指使党徒弹劾刘一燝,然后魏忠贤假借圣旨将刘一燝罢官削籍。
几番斗争下来,东林党落下风。于是,东林党人转而攻击沈潅背后的靠山、已退休的前任首辅方从哲,希望能借力打力。
红丸案,乃是明万历至天启年间接连发生的内宫三大奇案之一。东林党新任吏部尚书孙慎行重翻旧案,上疏追论方从哲在“红丸案”中的罪责。
皇帝看到东林党人来势汹汹,只好下圣旨让朝臣凑在一起商议此事,最后的结果是赶走了孙慎行。东林党人继续攻击沈潅。在双方死命角逐的过程中,魏忠贤东踢西挡,虽然占据了斗争的主动,将王纪削籍罢官,但最终沈潅也于当年的七月下台。
失去了沈潅对于魏忠贤无疑是丢失了强有力的帮助,但魏忠贤是打不死的小强,他继续扩大自己的羽翼。天启二年三月,魏忠贤开始将一部分太监武装起来,装备了最为先进的火器。等到天启三年,魏忠贤在宫中的这支太监军队竟然达到了九千多人。
天启三年十二月,魏忠贤又获得了对“特务”机构东厂的统辖权,除了木匠皇帝朱由校之外,天下一切臣民的言行,都在魏忠贤的控制之中,他可以随意地编织罪名,并通过特务组织不留痕迹地予以消除。
东林党人弹劾魏忠贤,说他排除异己、结党营私,句句如芒,可魏忠贤却表现得十分沉稳。
叶向高有个外甥名叫林汝翥,官居御史,一次率领部下巡城,正巧碰上宫中的两位宦官当街抢劫,于是便命令手下冲上去抓住,按在地上就是一通臭揍。
魏忠贤将这件普通不过的事操作成藐视皇帝的事,判了廷杖之罪。打到一半林汝翥跑了。得知林汝翥是叶向高的外甥,觉得这是一个可以搞倒叶向高的机会。派了一批太监,跑到叶向高家撒泼,要叶家叫出林汝翥来。
叶向高觉着黑白颠倒,这官没法做了,便辞了官。
魏忠贤又把自己的党羽顾秉谦扶上首辅之位,彻底完成了对外廷的整合。
“九千岁”的称呼在此时应运而生,可有一件事让魏忠贤意识到了危险,明熹宗驾崩,时年仅23岁。信王朱由检即皇帝位,是为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即明思宗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继位时仅17岁,处事却非常冷静、机敏。崇祯帝上位后没有动魏忠贤,反而还授魏忠贤的侄子和侄孙以“铁券”。
可魏忠贤在朝廷里所做的事,所树立的敌人太多,弹劾他的奏折不少。魏忠贤得知有人弹劾他的消息,急忙跑到崇祯帝面前哭诉。崇祯帝让他的同党太监王体乾大声朗读钱嘉征奏疏。魏忠贤跪听,惶恐至极。
没过多久,崇祯帝下诏免去了魏忠贤东厂太监等要职,贬魏忠贤凤阳安置,将客氏交浣衣局收押,同时对他们进行抄家。
魏忠贤听到朝廷新下密诏,要逮捕他回京重新收审。一想到要回到那个冰冷的地方,吓得浑身颤抖不已,最后魏公公与他的同党宦官双双对缢于房梁。
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专制、最为黑暗的时期,宦官的专政,除了少数一两位勤政外,其他十几位昏聩,疏于政务,才让宦官有可乘之机。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