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城市意识到,这些极具企业集聚规模效益的市场主体的落地,是对城市发展潜力最直接的肯定,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能产生总部经济的企业特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能产生总部经济的企业特点(总部经济倍增的密码)

能产生总部经济的企业特点

越来越多城市意识到,这些极具企业集聚规模效益的市场主体的落地,是对城市发展潜力最直接的肯定。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总部经济为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也将成为激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密码”。

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看,河南全面深化改革“加速跑”,正以优越的营商环境、出色的连通性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着更多企业纷纷落户河南。

虹吸效应

中科信达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菲,2014年创办了这家公司,经过多年打拼,该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了一席之地。2019年,她将公司搬迁到长垣市。

为何将企业搬迁到长垣市?“原因之一是这里的各项优惠政策吸引了我,另一个原因是这里的防腐业已经发展形成为优势产业,更加有利于企业的成长。”7月22日,李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长垣市防腐蚀产业始于20世纪60年代,历经60余年的拼搏发展,从曾经一把刷子闯天下的艰苦创业,到如今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之一,也因此被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防腐蚀之都”。截至2021年,长垣市注册建筑及防腐施工企业近700家,防腐建筑业产值381.27亿元,同比增速达到15%,完成全口径税收收入21.97亿元。其中防腐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有份额在60%以上。

这也正是李菲看中“长垣防腐”这块金字招牌,心动搬迁的重要原因。如今,她的业务涵盖了电力、冶金、能源、港口、矿山、交通等领域,工程遍及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及缅甸、泰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多个国家。

李菲的企业搬迁故事,成为我省各地发展总部经济的一个缩影。

7月13日,随着中国(郑州)新零售产业基地在郑州金水区启动,包括锅圈App总部、茅酒小铺总部、眷茶总部、Risa总部、邀拍总部、旅划算北方总部、蜂狂精酿河南总部等50个新零售品牌总部类、平台类项目当场签约落户金水区。

郑州市金水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优质企业的入驻为进一步壮大金水区新消费产业提供了持久动力。

近年来,包括华为河南区域总部、阿里云中原研发交付中心、百度自动驾驶基地、东软华北区域总部、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有赞(河南)总部基地、APUS、科大讯飞、海康威视、奇安信、凯美龙精密铜板带(河南)有限公司等企业落地河南,或建立品牌总部,或建设区域总部。

《2021胡润中国500强》名单显示,总部在河南的企业有8家,分别是牧原集团、洛阳钼业、龙佰集团、卫龙、华兰生物、新强联、多氟多、安图生物。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突出招大引强,深入实施“对接500强、提升产业链”专项行动。聚焦引进“三类500强”、行业领军企业等战略投资者,以及“独角兽”企业、“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聚焦总部经济项目引进,发挥政策引领作用,鼓励建设一批总部经济示范园区。

“软环境”激发“硬实力”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

为提升区域优势的内涵,我省加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完善跨国公司、龙头企业总部及区域总部引进政策,鼓励更多龙头企业前来扎根兴业。

许继集团有生产能力,有技术专家,然而在市场推广上遇到了难题。许昌市成立工作专班,指导并制定了《许继绿色低碳园区示范项目技术方案》,与全省600余家配套企业协同发展。

“这几年,政府在用地、税收优惠、车辆补贴等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政策支持,助推了公司的健康发展,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许继电源公司董事长赵成功说。

我省把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作为全省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全省上下把工作聚焦到产业、企业、企业家,抓住发展的关键,推动全省经济发展向着“大而优、大而新、大而强”和“高又快、上台阶”迈进。今年以来,累计解决企业反映各类诉求超万个,问题解决率持续提升,超两万家工业企业被纳入“四保”白名单。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制度建设,积极开展营商环境核心指标优化行动,持续优化市场主体结构,积极实施财税政策支持企业发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助力营商环境的高品质发展。我省出台了《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今年,省政府印发的《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实施方案》,则是结合我省实际先行开展9个方面共57项的改革创新事项。

去年7月,我省公布了首批认定的6家跨国公司区域总部及总部型机构,并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500万元资金奖励。

对此,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博士郑广建认为,通过培育和引进一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总部型机构,有利于我省提升市场主体整体素质、发挥经济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

在一系列简政放权、减税降费政策激励下,总部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今年一季度,全省新设市场主体29.4万户。新设市场主体中,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增长较快,增速都超过了20%。

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省正在加快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包括正在修订的《河南省省级招商引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和总部型机构的暂行规定》等,将通过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扩大奖励范围、优化申报程序、简化申报材料等务实举措,给予外资企业更大支持,鼓励和吸引更多总部企业落户河南。

蝴蝶效应

一个优质企业尤其龙头企业所产生的“蝴蝶效应”有多大?

走进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座座标准化厂房整齐有序,墙壁上“香雪海”“澳柯玛”“万宝”巨大的品牌标识耀眼夺目。

民权县在20世纪80年代成立第一个制冷企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聚集了全国知名制冷品牌企业112家,冰箱、冰柜年产能达1800万台,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全国销售前10名的制冷企业,民权县占4家。如今,民权县制冷产业指数,已成为全国制冷产品价格的“晴雨表”。

总部设在内乡县的牧原股份,目前在内乡注册的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已超过3000家,落地建厂200余家,从产业链最前端的原粮输入、饲料加工,到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再到农牧装备、物流配送等,共同打造产业生态,实现多方共赢。

牧原股份的实力,加上当地政府的支持,吸引了不少外来企业投资营商。2021年,内乡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92.11亿元。

在位于安阳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园的莱美森机电有限公司车间内,一卷大约六七吨重、闪着银光的硅钢卷经过纵剪机,像裁布料般被剪成不同规格的硅钢片,为制造各类电机零部件转子做准备,而原材料硅钢就来自一路之隔的安钢冷轧。

硅钢是电磁新材料,安钢冷轧已经成为继宝武钢铁、首钢后,第三家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的钢铁企业。随着安钢冷轧电磁新材料的投产,来自全国的电磁新材料下游电机生产企业已有9家入驻高新区微特电机产业园。今年前4个月,安阳高新区精品钢及新材料全产业链完成值实现78.2亿元。

近年来,随着以天海汽车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鹤壁耕德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迅速做大做强,鹤壁市形成了以光通信电子、汽车电子、3C智造为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一个优质企业,带动一个集群,形成一个上下链条,这也正是总部经济“蝴蝶效应”的优势所在。

在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喻新安看来,总部企业的落户,将会为当地的发展赋能。越来越多企业总部集聚河南,相当于将他们的“大脑”放在这里,对经济的发展大有裨益。总部经济的形成和丰富,对于税收、产业关联、消费带动、就业等产生很大帮助。

在省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西三等专家看来,我省应积极探索“总部 基地”“总装 配套”“技术研发 中试转化 生产制造”等产业协作新模式,以龙头企业带动,形成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为我省实施换道领跑战略,在传统产业上高位嫁接,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在未来产业上前瞻布局,从而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壮大支柱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