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宝林

薄荷红薯的故事(青未了地瓜的故事)(1)

昨天,妻子在菜市场买回一大袋子地瓜。

我问:“买这么多地瓜干吗?”

她说:“吃呀!”

我不置可否地摇摇头。说实在的,我不喜欢吃地瓜,为了换口味,尝新鲜,偶尔吃上一小块可以,拿它当饭吃我是接受不了的。

说起地瓜,不由得让我想起我小时候关于地瓜的一些趣事。

我小的时候,那个年代人们普遍贫穷。记得我上小学时,有一年,由于粮食不够吃,大部分家庭只能常吃地瓜。有的个别同学,为了讨好老师,有时会从家里瞒着大人偷带了地瓜去上学,送给老师吃;为了填饱肚子,老师也不顾为人师表的那份尊严了,毫不谦虚地来者不拒。

地瓜这物儿少吃可以,天天吃很容易让人生厌,而且吃多了烧心;更可气的是,常吃它还好放屁,并且放屁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分时间地点的搞不清它什么时候就悄然而至。如果在人多的地方弄出那响儿,会让人非常的尴尬。

有时,也许老师在讲课,也许同学们在默写,说不准会由谁的下体来那么一声,使整个教室里弥漫着一股腐烂的臭地瓜味儿,

有的个别同学爱面子,自控能力强,放地无声无息,屁臭在教室里弥漫开来。臭是臭了些,但学生们为了不影响课堂秩序,也只能忍气吞声。可恨的是那些捣蛋包,有屁要放时,故意憋足了劲,“砰!”地来那么一声,搞得整个教室哄堂大笑,还昂了头自鸣得意地显摆,像是做了什么光荣的事似的;相比之下,女同学就不那么爽快了,本意是想无声无息的一点一点往外挤,可一但把握不好,那音儿像自行车内胎漏气似的,拉长了音儿,吱——吱——地叫,这种燕语莺声的响儿轰动效应更大,常常会使整个教室里笑翻了天。

我三哥是个厨师,我见过他做菜,刀功特别好,我想这很可能和他小的时候喜欢切熟地瓜有很大关系。由于小时候家里穷,平时没什么零食可吃,放了学没事的时候,他总爱弄块大熟地瓜,自己躲在一个角落里不厌其烦地切呀切的。把地瓜切成筷子样粗细的条状,找块干净的小木板,一条一条地在上面排列开,放在阳光下晒干后,收进一个自制的小木盒子里。为了提防着我和二哥偷。装模作样的用一把破锁锁了,其实我和俺二哥当时根本没拿他那晒干的烂地瓜条当回事儿;长大了才知道,这东西还能进超市,城里人把它叫作薯条。

薄荷红薯的故事(青未了地瓜的故事)(2)

我们弟兄仨个一起去上学的时候,我三哥总爱带些薯条放在口袋里,在上学的路上边走边吃,故意地嘴里弄出响儿来,在我和俺二哥面前洋洋得意地显摆。俺二哥自尊心强,不愿答理他,我跟在他屁股后面央求半天,他也只是给个一条两条的。

记得有一回,是个星期天,三哥上街玩去了,俺爹娘一起出去串门了,家里只有我和俺二哥两个人的时候,俺二哥把三哥那小木盒子抱在怀里翻来复去地研究了半天,终于有了主意。他两眼瞪着我很严肃地说:“去!到门口看着去!”

我明白俺二哥的意思,他是让我去看着俺三哥。我很听话地跑到门口站着,心却还在二哥身上,扭着头目不转睛地看着他。见俺二哥手里拿着一段细铁丝,用手弯成钩状,弯着腰在木盒子的缝隙间抻进去,小心意意地往外提,一根薯条慢慢地被他钩了出来。

二哥钩一根放在口袋里,钩一根放在口袋里。我站在门口兴奋地小声问:“好了吗二哥?——好了吗?”

俺二哥虎着脸低着声呵斥我:“别嚷!好好看着!”

但我仍然控制不住兴奋的心情,两眼紧紧地盯着他看,比在教室里上课时还聚精会神。

我只顾探着头往屋里看,当俺三哥走到门口时我才发现他,我大吃了一惊,但一切都晚了,三哥像疯了似的向二哥扑去……

俺三哥太不自量力了,他哪里是比他高出一头的俺二哥的对手,只一个回合。就哭着败下阵来。

俺三哥正哭得欢,俺母亲回来了,三哥委屈地向母亲哭诉。母亲问清原由后,扭住二哥要打,好在二哥力气大,最后终于用千斤坠地招儿挣脱了母亲的手,仓皇地跑出了家门。

吃中午饭的时候,母亲消了气,见俺二哥还没回来,她就走出家门,在街上小二、小二地喊着寻找,找了好一会没找着,回到家里,一个人坐在炕上默默地掉眼泪。那个年代不比现在,做母亲的也是难,心里即挂着被她打跑了的,又挂着家里没吃饭的,这都是穷闹的。

俺母亲哭够了,她对我说:“四,去找你二哥回来吃饭。”

我出了家门,围着村子边喊边找。在村西的小树林里,我终于找到了俺二哥。他躺在一个朝阳的斜坡上,嘴里慢慢咀嚼着薯条,晒着太阳,显得悠然自得的样子,像是把挨打的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我说:“二哥,咱娘叫你回家吃饭哩。”

他抬起头看看我,翻着白眼儿,抬起一只手搓着被娘打过的脸,很不高兴地嘟囔着:“让你好好看着不好好看着,你看看、你看看我的脸。”

我在他脸上研究了好一会儿,也没找到任何痕迹。

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他还是从口袋里抓出几根薯条递给我:“吃吧,很好吃哩。”

娘打了二哥;二哥打了三哥。我既没挨打,又有薯条吃,我说我不高兴你信吗?

薄荷红薯的故事(青未了地瓜的故事)(3)

关于地瓜的故事还有:比如星期天帮父母下田劳动,或三五个玩伴放学后,结伴给家里的猪羊去拔菜,也常是偷了田里别人家的地瓜,在田头沟沿就地取才拾柴火烧着地瓜吃,一个个脸上弄得似黑脸的包公,一旦被人家大人发现,便像要索命似地追着打。我们便用上牙咬了下嘴唇,拚了命似地跑,一边跑一边思索着如何摆脱,既锻炼了身体又长了智慧,和现在放学后,手里托个手机,用另一只手的一个手指,在屏上胡划拉的孩子比起来,我的童年真的不一般。

看着妻买回来的一大袋子小时候吃厌了的地瓜,为了在心理上能接受它,晚上闲着没事,我在网上搜索吃地瓜的好处,还真找到几条,具体有如下三条:

地瓜营养丰富,能给人体提供大量的热能。

地瓜含水分多,脂肪少,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而且地瓜含热量较低。

经常吃地瓜,对胃有调和作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的记忆力,补充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

综上所述,改变了我从前的传统观念,这说明不愿吃的不一定就不好,美到惊艳的花儿并不一定都是美好,有的还有毒。良药苦口利于病,一日三餐只吃鱼肉对身体并不一定就是有益的。街上行走着的娇艳女子,并不是都适合你领回家做老婆。

圆鼓轮墩的地瓜,吃多了会在公众场合放屁,会让人丢了脸面又很尴尬,你可能想不到,它对你是有好处的,关键的关键,是它能让你放屁排毒。

有时尴尬一下,也并不一定就是坏事。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简介】崔宝林,笔名:洪琳,山东聊城茌平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聊城市作协会员,茌平区作协会员。热爱文字,爱好散文和小说,忆似水流年,书岁月情怀。

壹点号当代散文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