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刚结束“远门不能出”的假期里,老母亲、老父亲们的带娃技能是不是又日益精进了呢?

前两天和一位朋友聊天,她家的假期家庭聚会生生变成了小型的炫娃battle现场,家里有娃的,这种场面大家应该秒懂~

家长之间关于娃的话题无非就是:

3岁之前比饭量、比个头儿;

上学之后比学习成绩;

这学龄前的娃嘛,多半儿是比识字量。

孩子太早识字要怎么避免危害(3岁识字过千先别羡慕)(1)

这一波比较下来,又有多少父母陷入了孩子识字的焦虑之中。

前段时间开学季,看过一位宝妈的倾诉:

她的孩子今年9月份刚上一年级,之前没有给孩子过多识字,孩子上学后,由于同班的孩子很多都有一定识字量基础,这位宝妈后悔没给孩子早点学识字。

孩子要不要早点识字?我想大部分父母应该都是保持赞成意见,毕竟早些学,有了基础,上学后学习不会太吃力!

真是这样吗?也许,知道真相的你会大吃一惊!

识字过早

可能坑惨了娃!

孩子太早识字要怎么避免危害(3岁识字过千先别羡慕)(2)

在某社交平台看过一个3岁的小萌娃,年纪虽小,已经认识1000多个汉字了,底下的评论区是一边倒的羡慕声音。

无独有偶,曾经在一档综艺节目《挑战不可能》中,也有一位“小神童”,仅仅5岁,就能识字3000 ,熟背诗词400首!

有了这些早早认字的优秀娃案例,大家教孩子认字就更起劲儿了,每每孩子多认识几个字,都会格外欣喜。

先别高兴太早,还没教孩子识字的你也不用焦虑,有研究统计发现:

6岁前过早被迫认字的孩子,刚上小学时可能会成绩凸显,随着年龄增长,过早认字的孩子优势不再明显。

想象力受限

想象力对孩子日后的学习能力有多重要,不用说大家也都懂,无论哪一门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想象力

有这样一种说法,提前学识字,会影响孩子的想象力,是真的吗?

孩子在小的时候,通常具有发散性思维,比如O,我们大人看见,首先会想到这是字母O,可孩子却看到可能是甜甜圈、棒棒糖、皮球......

过早单一化向孩子的脑子里输入识字概念,可能会导致孩子早早产生思维定式,背多少古诗、英语单词、识多少字,多半是停留在口语发育期,而并非真正带着理解去认识,反而限制了孩子本身天真烂漫的想象能力。

容易骄傲自满

尤其是7岁之前的孩子,普遍会有一种“迷之自信”~当一件事情刚get到一些皮毛,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完全会了,什么难题都难不倒自己。

在学识字方面也是一样,过早让孩子掌握一定的识字量,到了上学的时候,老师教的字,孩子可能会觉得“这题我会,那题我也会,老师教的我都会!”

当别的同学都在一脸懵懂、认真学习时,孩子已经提前掌握知识要义,久而久之,容易产生骄傲自满心理,就像是龟兔赛跑一般,反而是跑的最慢的那个。

产生厌学心理

神经科学家玛丽曾提出:阅读需要我们大脑中的听觉、视觉、语言等大脑分区功能整合运用,这些功能,都需要孩子的“髓鞘”高度配合可能完成。

孩子的“髓鞘”一般需要在5-7岁形成,过早学习识字,孩子的生理机能并不能做到很好配合,反而不利于日后的阅读学习,心生抵触。

其次,为了教孩子识字而识字,是家长的一种“功利性”,而忽略了孩子真正的兴趣使然,孩子不懂其意,家长教得起劲儿的后果,可能就是孩子被迫学习、认字,变得烦躁、逃避。

父母的“不懈努力”下,孩子的确是掌握不少字词量,但从小被迫填鸭式学习,孩子会早早对学习、认字打上“抵触”的标签。

学习本身的确是枯燥、复杂的,每个孩子都无法躲避必须要学习知识的命运,太早让孩子感受到学习令人痛苦的一面,没有从激发兴趣入手,孩子只会越来越讨厌学,产生逃避心理。

要不要提前学

不看年龄看TA!

孩子太早识字要怎么避免危害(3岁识字过千先别羡慕)(3)

看到这里,估计大家又开始新一轮焦虑了?

不学怕孩子上学后真跟不上,学得早又有这么多坑,到底还能不能给孩子提前学认字了?

几岁学才不早不晚刚刚好?

学龄前的孩子,并不是看孩子到几岁了应该学认字,主要是看孩子有没有进入识字敏感期。

我怎么知道孩子是否进入识字敏感期?

每个孩子的识字敏感出现的时间点不一样,这也就是说为何不要用年龄作为学认字的时间标准。

一般来讲,4-7岁的孩子会出现识字敏感期,他们会突然表现出对“字”的浓厚兴趣。

就像是平日里你求着娃多看一眼汉字,他都爱答不理,进入识字敏感期之后,娃会天天主动追问:这是什么字?那写的是什么?

如果孩子开始有这些迹象,那么恭喜你,学识字的大好时机来了!

强调一点,如果孩子还没有到达识字敏感期,千万不要因大人的焦虑而强迫孩子学。

如果孩子明显抵触,不要强行输入,更不要因为孩子不学、学不会而吼孩子,否则,就算是娃有兴趣,也会给你吓跑啦,还落下了学习=妈妈骂我的可怕印象!

玩中学识字

兴趣最重要!

孩子太早识字要怎么避免危害(3岁识字过千先别羡慕)(4)

老生常谈的“兴趣”,是孩子学习、成长不可剥离的关键字!

如果孩子已经明显进入识字敏感期了,教娃大量认字之前,建立好学识字的乐趣,才是重要基石,日后孩子是爱学还是厌学,就看父母如何引导!

NO.1生活中处处能认字

引导孩子识字,并不是要一本正经地坐下来一个一个告诉孩子:这是什么字?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能见到汉字,从毫不刻意的引导入手,无声胜有声。

新西兰科学家玛丽·克莱认为:

孩子的读写能力是自然发展出来的,我们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文字环境,孩子自然就学会了文字。

平时和孩子一起看电视、买东西、逛公园时,看到广告牌子或者商品标签上的文字,都可以读给孩子听。

孩子喜欢的动画人物、玩具,也可以教孩子对应的汉字是什么,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东西,都可以变成随时随地认字的好素材。

当孩子认识一些字以后,每次看到自己认识的字出现在生活中的某个地方时,孩子会特别有成就感,从而激发想要学的更多的兴趣。

孩子太早识字要怎么避免危害(3岁识字过千先别羡慕)(5)

NO.2亲子阅读有技巧

亲子共读绘本是孩子学习识字最好的方式之一。你们是不是都有每次读绘本都要求“再讲一遍”的同款娃?

这不就是带娃从绘本中识字的好机会嘛?每本绘本中都会有一定重复量的高频词汇,比如故事人物的名字等等。

在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第一遍让孩子听故事,当孩子要求听第二遍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结合书本画面听故事细节,两遍听下来,孩子基本上对绘本中的故事能有个70%的理解了。

接下来我们可以带着故事情节,和孩子玩一玩绘本识字游戏:

大家可以限定一个问题,比如请宝宝找出书中大卫的名字都出现在哪里?

让娃自己去找名字的过程中,实际上就加深了孩子对汉字结合该故事情节的理解,对字本身也会大大加深影响。

孩子太早识字要怎么避免危害(3岁识字过千先别羡慕)(6)

NO.3识字卡片做启蒙

识字卡片是每个学认字的孩子的标配。

其实,给孩子的识字卡片,信息量越简单直给越好,不建议大家用一些花里胡哨、卡通可爱又信息量繁琐的识字卡片。

5岁之前,是孩子的图像敏感期,换句话说,孩子初期都需要靠图像来学习文字的,过多的辅助图案,反而会让孩子产生记忆负担:“这么多图案,哪个才是我要学的?”

给大家的建议是,尽量选择简单、画面简洁的卡片,比如正面是文字、反面是对应文字图案的卡片即可。

孩子太早识字要怎么避免危害(3岁识字过千先别羡慕)(7)

NO.4识字游戏玩起来

通过识字卡片做游戏,可以让孩子的学识字也变得好玩起来,玩中学就需要在轻松一点的氛围中进行,保护孩子的兴趣。

给你们推荐一套进阶式识字卡片游戏,在家都可以和娃愉快地玩起来。

识字初期——识字版“羊了个羊”

一开始认字,我们不必要求孩子一学就能记住,那多少有些强娃所难了。

前阵子大火的“羊了个羊”游戏,这不就能成为咱们给娃做识字游戏的灵感了嘛~

具体可以将一堆卡片打乱随机排列,再让娃从中找到两个一样的字就算消除,直到所有卡片全部消除,挑战成功。

有识字量——拼词挑战

当孩子已经有些汉字储备量了,可以时常和娃来个pk游戏,在规定数量的卡片中,看谁拼出的词语更多。

孩子太早识字要怎么避免危害(3岁识字过千先别羡慕)(8)

NO.5鼓励孩子多输出

孩子学会一些字之后,就要经常鼓励孩子多练、多说。

孩子已经掌握的词,可以在平时绘本中、路边广告牌中、零食包装袋上,引导孩子自己读出来。

识字的目的,不是在于以量取胜,而是要让孩子学而会用、活学活用,转变成他们理解的有用符号,才会让孩子将学会的字转变成孩子想要继续认识更多字的动力和成就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