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福(1837—1917),字渊亭,汉族客家人,广东钦州(今属广西防城古森洞小峰乡)人,祖籍博白东平,清末民初军事人物,原是反清的黑旗军将领,1883年率黑旗军参加中法战争,屡次大败法军甲午战争期间,奉命赴台抗日,但最终失败1895年5月25日台湾割让后,台湾民众公推巡抚唐景崧为台湾民主国总统,刘永福为大将军唐景崧内渡后,同年6月刘永福被公推为台湾民主国大总统,但他三拒总统印,以抗日盟主的身份继续领导台湾民众抗日1917年1月病卒于钦州,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刘永福的英雄故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刘永福的英雄故事
刘永福(1837—1917),字渊亭,汉族客家人,广东钦州(今属广西防城古森洞小峰乡)人,祖籍博白东平,清末民初军事人物,原是反清的黑旗军将领,1883年率黑旗军参加中法战争,屡次大败法军。甲午战争期间,奉命赴台抗日,但最终失败。1895年5月25日台湾割让后,台湾民众公推巡抚唐景崧为台湾民主国总统,刘永福为大将军。唐景崧内渡后,同年6月刘永福被公推为台湾民主国大总统,但他三拒总统印,以抗日盟主的身份继续领导台湾民众抗日。1917年1月病卒于钦州。
刘永福(1837——1917年),广东钦州(1951年划归广西)人。原名刘义,字渊亭。幼年时随父母迁至广西上思谋生。据史料记载,刘永福因家境贫寒,13岁时便出来闯荡社会,为“滩艇中佣工” 。15岁时,随叔父习练拳棒,练就一身好功夫,膂力过人,“武艺绝伦” ,骑射皆精,且他生性胆大,处事公正,敢作敢为,在船工、水手、纤夫中颇有威望。
后来因父母双亡,加上负债累累,于咸丰七年(1857年)参加反清武装天地会,在广西归顺州(今百色地区靖西市 )一带活动,与清军作战。
同治三年(1864年)率200余部众加入吴亚忠的大股天地会武装,驻扎安德(今靖西市安德镇),特制七星黑旗一面,为所部军旗,自号“黑旗队”。清朝文献将活跃于越桂边境的天地会武装称为“游匪” 。
同治四年,在清军的残酷围剿下,刘永福率黑旗队辗转进入越南北部的崇山峻岭中。
同治六年(1867年)为躲避清军追剿,30岁的刘永福率领黑旗军300名将士进入越南北部。刘永福进入越南后,仅有300人的黑旗军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摆在刘永福面前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是像大多数入越农民军那样,继续与越南政府为敌,攻城踞地,安营扎寨,自树一帜,称霸为王,从而成为官府打击和追剿的对象;二是向越南政府靠拢,取得合法地位,再寻求时机,从容谋求发展。其实早在入越之前,刘永福就有了向越南政府靠拢帮助越南政府保边安民的打算。他曾对部下说:“刻下安南苗瑶造反,各霸一方,越国王家战则必败,无法以救百万生民。弟此去一探情形,意在为越王攻击苗瑶。事可为则为之,事不可为又当机而行耳!”
1867年在越南六安州建立“中和团黑旗军”。 作为一支外来势力,刘永福部与越军的冲突、较量自是避免。
初到越南,刘永福第一个落脚点是苏街大墟。一年后,刘永福以剿匪的名义率黑旗军于同治七年(1868年)进扎六安州。越南史书记载此事称:嗣德二十一年(1868年)春正月,“清地股匪盘文义、梁文利等挂白旗号扰掠六安州(属宣光),省臣潘文述请责令权管阮文潘督新降头目刘永福等剿之。帝令兼督臣阮伯仪熟筹剿抚,处置要永无碍”[2]。这是因为当时六安州被反政府的武装骚扰,正需要刘永福帮忙平乱,所以越南地方政府给他一个“团勇头目”,合法地驻扎下来。这是越南史书上关于刘永福活动的最早记载,从这我们看出刘永福已向越南政府表示归顺,将所率黑旗军改称为越南民间武装团练。
盘踞六安州(今高平)的盘文义白旗军是一股与越南政府和人民为敌的恶霸势力,“其人凶恶异常,所有受他控制的各府、州、县,受其荼毒惨害者,呼号无门,真是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无可奈何,只得任其鱼肉……以致各地受害者,只得忍气吞声,逆来顺受。这股势力危害一方多年,“虽越王叠次用兵,惟皆被其击败”[3]。刘永福率黑旗军进扎六安州后,四乡百姓如久旱逢甘霖,纷纷前来恳求保护他们免受盘文义的扰害。刘永福进扎六安州却惹怒了盘文义,多次起兵攻打黑旗军,刘永福依靠当地老百姓的帮忙巧布竹签阵打败了盘文义。
消灭了盘文义,因功被越南政府授予官职。越南史书记载:嗣德二十一年(1868年)夏四月,“刘永福率团勇从官军剿匪,三次胜仗,宣光省臣潘文述以闻,赏九品百户”[4]。九品百户,是越南官职中最低的一级,是个虚衔,既无地盘,也无军队,可见纯属羁縻性质,但却是刘永福出任越南官职之始。
刘永福在六安州得胜后,发现六安州的地盘太小,不利日后的发展,于是就想转去红河边的保胜。越南的红河发源于我国的云南,它从西北流向东南,和从东北流来的南溪河会合,合口的地方北岸是云南河口,南岸是越南保胜。因此,取道红河无论是越南商货进入云南,或是云南货物输往越南,都要经过保胜,这种优越的地理环境,提供了设关收税的良好条件。但是,这个地方却被一个叫何均昌的武装头目占据,到处设立关卡,强行征收过往商客的关税,而越南政府却不能过问。刘永福决定起兵攻夺保胜,“一则为越王出力,一则为自己栖身”。这时黑旗军已经发展到六、七百人,刘永福派少数人留守六安州,自己率领主力去攻打保胜。何均昌听说黑旗军来攻,急忙派部下前去迎敌,双方鏖战相持近年,黑旗军人马精壮,以一当百,以少胜多,多次打败何均昌,何均昌势穷力蹙,只得派人去河阳请黄旗军前来助战。
黄旗军是一支由广西入越的反清农民武装,黄旗军首领黄崇英是广西农民军的重要头目,反清武装起义失败后,黄崇英率领黄旗军进入越南,占据河阳地区(今河江市),他同时还不断招集和联络其余陆续败退入越的广西农民军残部,形成一股与越南政府对抗的割据势力,从而成为中越两国政府共同追剿的对象。由于黄崇英也想占据保胜。嗣德二十一年(1869年)夏黑旗军和黄旗军因争夺保胜而火并,黑旗军取得保胜,黄旗军败回河阳。越南史书记载此事称:在嗣德二十一年(1869年),夏四月,“先是黄崇英来保胜,以开矿为词,不肯回宜静候。至是与刘永福构衅相攻,图往河阳。宜次省臣张福李、潘文述请以陈廷肃会商,许之。再令总督阮伯仪派出阳道兵五百,与兴化捕矣及团目刘永福、潘美利、许元斌,土目黄龙等协剿”。
打败黄崇英后,刘永福率黑旗军入踞保胜,准备把它作为自己的根据地。然而,未待刘永福在保胜站稳脚跟,着手经营,越南政府却已开始考虑怎样赶走刘永福,收回保胜的事了。
同治八年(1869年)二月,为了追剿溃败入越的农民军首领吴阿忠,清政府派广西提督冯子材率兵入越作战。同治八年(1869年)七月,吴阿忠在北宁中弹受伤,不久死去。余部见大势已去,纷纷向清军投降,数以万计,越南政府要求清军把这些投降农民军成员带回中国。越南宣光省赞理陈廷肃、阮廷诗联名奏报越南政府,建议趁此机会将刘永福和黑旗军也遣返中国,收回保胜。“保胜财富可居之地,刘永福党伴类皆犷悍难制,去年径往兴辖与何均昌争居,邀征商税,只欲据此为巢穴。将来基址已成,谅亦难于禁遏。请由三次总统山督阮伯仪商与子材,早饬回唐,庶乎边务可舒而边民获蒙其福矣。”越南政府采纳了这个建议,“命三次臣遵依妥办,勿留一梗”。十一月,冯子材军要撤回国内,越南政府以国书挽留,“内述何均昌、刘永福、苏四、邓志雄、黄崇英未尽剿灭,尚多为梗”,要求冯子材一并剿除始行撤军,但为冯子材拒绝。清军撤离越南后,同治八年(1869年) 十一月 ,原为吴阿忠部将的梁天锡,在已经投降清兵之后又重新起事,袭灭清军的胜字右营后,率众赴河阳与黄崇英会和。冯子材奉清政府命令,率军追剿梁天锡,黄崇英也成了打击的对象。越南政府因派出官军协助追剿,反而无暇顾及处置刘永福和黑旗军了。
六月,冯子材在击毙梁天锡后,未待攻克河阳,七月清军撤师入关。待清军一撤,黄崇英等又东山再起,卷土重来,声势浩大。越南政府派出官军前去攻剿,却被黄崇英等打得大败,十分狼狈。刘永福认为这是向越南政府表示诚意的机会,于是请求率领黑旗军协助越南官军作战。越南史书记称:嗣德二十三年(1870年):“团目刘永福回唐惧诛,请留保胜营生,寻复请从官军剿匪。兴化布政使阮辉玘、按察使陈尹达以闻。帝曰:以蛮攻蛮,一要蓍也,永福素与黄崇英相仇,善激用之,但野性难驯,勿使过望,转成难制”。这标志着越南政府对刘永福的态度已有很大的转变,从把他与黄崇英等人等同看待,伺机驱逐,转为利用他去对付黄崇英,这就等于进一步承认刘永福和黑旗军已经可以合法地留在保胜了。
同治九年(1870年)底,冯子材奉清政府命令,再率兵入越追剿黄崇英。因为得知刘永福愿意出兵助剿,遂派部将杨瑞山、冯月亮来保胜见刘永福,刘永福派部将农秀叶率领福字两营前往助剿,黑旗军作战英勇,协助冯子材攻下了黄崇英的根据地河阳。事后冯子材赏给刘永福四品蓝翎功牌,并给木制关防一颗。刘永福自己则率领黑旗军的主力,在兴化省一带和黄崇英作战。直到同治十年(1871年)正月,刘永福在龙鲁将黄崇英打伤,才最后决出胜负。二月,越南地方官为他请功。越南史书记载称:“刘永福、黄崇英交攻,兴化省臣以闻。且言探闻英为永福所杀,请赏永福品衔。帝曰:前言永福力不足制英,兹英为永福所杀,不知果否?或探报失实,或永福托此为辞,一以邀厚赏,一以遂他所求。黄佐炎请权为两抚,先赏金银,示他以信,俾乐为用,俟高太事平另拟。已而宣光次臣探报,黄崇英只被炮伤,现方医治,永福党追抵平安,已回龙鲁。”
这次越南地方官员为刘永福请赏品衔虽然被驳回,但越南政府从上到下已对刘永福产生了好感,“俾乐为用”,从而也巩固了刘永福在越南的地位。刘永福协助冯子材追剿黄崇英,还给他自己和黑旗军带来了两点变化:一是刘永福接受了清政府的四品翎顶功牌和木制关防。虽然是一些虚衔并非官职,但却意味着刘永福开始和清政府搭上了关系,而不再是被清军追剿的对象。时任太平知府、后擢升广西巡抚的徐廷旭在所撰《越南世系沿革》中写道:同治“九年,兴化省保胜首领刘永福来降”,表示承认刘永福已具有合法身份。
二是黑旗军内部初步摆脱了过去那种散漫自发,近似各自为政的组织形式,开始仿照清军营制进行改编,这对提高黑旗军的战斗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同治十年以后,随着黑旗军在保胜站稳以及不断打败黄崇英等形势的发展,刘永福声望大振,入越广西农民军纷纷前来投奔,势力发展得很快,从当初的三百余人发展成二千余人。成了越南北圻一支举足轻重的武装力量。
同治十二年(1873年),黄崇英部袭击越南地方政府,对越南政府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越军统督黄佐炎请刘永福出兵协剿。越南史书记载称:五月,“英匪肆扰于兴化、镇河,次臣黄佐炎、尊室说派领兵官吴必宁协与刘团进剿”。黑旗军很快就打败了黄崇英,事后,黄佐炎于九月奏报越南政府,以刘永福历从官兵效剿,请擢为防御使。越南政府开始不同意,有旨曰:“拔用永福,资其死力以绝英,情势亦合,但未有大功,遽许官职,不几于滥赏乎?姑准支出库银三四百两赏给,且抚慰之。
由于不久就发生法军安邺攻占河内城事,越南政府需要黑旗军出兵收复河内城,这才勉强给刘永福“权充兴化保胜防御使”的衔头,而且还只是代理,并非实授。但在接着下来的十月,因为刘永福率黑旗军消灭了占据河内等省的法军安邺部,越南政府论功行赏,授予刘永福副领兵衔,仍充保胜防御使。越南史书记称:嗣德二十七年(1874)二月:“准刘永福—拔该次副领兵官。该团自管带以下赏升三秩,并晋赏在行兵勇银两钱文,录纸桥战功也”。
刘永福的履历则记称:“是年十月法匪攻陷河内,职员冒险当先,鏖战经日,斩获法国大臣三画首级一颗、二画首级二颗、一画首级一颗,及杀散匪颇多,克复城池。蒙统督保奏,奉国王旨,刘永福著授副领兵衔,仍充保胜防御使。”“副领兵”一职还是虚衔,但“保胜防御使”一职却成了实职,意味着黑旗军可以合法地据有保胜这块地盘。
同治十三年(1874年),是越南政府对刘永福进一步信任的一年。这一年,黑旗军先后在立石、夏和、镇河、保胜等地屡败黄崇英,越南政府当年八月下旨:“兴化之镇河据匪黄崇英负固有年,至是巡抚阮辉玘督刘团剿拔之。总督黄佐炎具折奏闻,帝嘉赏之,其得力之副领兵刘永福赏升领兵官,俟乘胜力追,早获黄逆,尽灭三宣余匪,必加奖拔。”刘永福由副领兵提升为正领兵。
刘永福由副领兵提升为正领兵官后,越南政府还决定在红河驰禁通商,正式允许黑旗军在保胜设关收税,以补军用。越南史书记称:嗣德二十七年(1874)八月,“初宣辖上游匪党滋扰,沪洮诸江并行封禁,至是,统督黄佐炎奏请驰禁通商,既已补给刘团,亦免病民。兵部以为封江禁商所以困贼,今英匪虽穷,尚于上游据聚,散党尚扰于兴,清、宁诸辖,遽行驰禁,无亦有妨垂成大局。乃命佐炎再详察英匪果能早灭,驰禁无碍,另复厚准。嗣复剿灭英匪,现奉筹办,凭仗威灵,想亦可能奏绩。帝曰,如果无碍,听依驰禁,俾永福得以抽丰之利,尽心办贼,而方民亦免受害,如或贻碍,必责问”。
得到越南政府正式允许在保胜设关收税后,刘永福遂大力经营保胜。关于黑旗军在保胜地区的政权组织和税收问题有史料记载:光绪十年(1884年)《黑旗军刘大将军事实》载:“(黑旗军)严明纪律,教养兼施,凡务农、经武、明刑、任人诸要政,则刻意讲求,力洗浮文。其刑法专尚严峻,有斩、吊、笞、杖之条,无军流监禁之罪。各镇设立头目,文武各一,专制一方,拥兵若干,训练耕作,赏罚精当。”
保胜原来并无城垣,现在刘永福建起一座周围约二里许的小城,城边建起五座高大坚固的炮楼,以拱卫全城。除了在保胜设关由自己收税外,又在其下游保河、电鹤、壮支等地设支关,上游程舍、家喻等地设正关,由黑旗军在左右管带吴凤典、杨著恩承办分税。当时进出关的商货,由云南而下者,除烟土照例不抽税外,抽税商品以锡为大宗,以2500斤为一票,每年可抽2000余票。由河内而上者,以盐大宗,每年可抽税百万斤。合计保胜关每年可抽税银5万两上下;商家如银不足,可以用物相抵,这些税银都由刘永福支配,主要用于黑旗军的军费开支。红江诸关除保胜关收银作税外,其余各关都收铜钱作税款。计程舍、家喻等两关每年各可抽税钱十六七万贯,壮支、屯鹤、保河等三关每年各可抽六七万贯,这些钱则由左右两营分收。有了巩固的根据地和可靠的经济来源,就为黑旗军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关于黑旗军在保胜的生产建设和生活情形,有史料记载:光绪十年(1884年)《黑旗刘大将军事实》“越南遣使招之(招黑旗军),约于天府镇一带山中垦荒,许以三年后再升科,并予以耕牛谷种,将军(指刘永福)遂居焉。复招纳四方豪杰,施惠布恩,明传遐迩……。将军各梭以田土,使之耕种,自食其力,久之生齿日繁,拓田愈广,计东西得地长七百余里,各处屯田之所,悉成巨镇,烟户稠密,合数万家……。其所居之地,在树林丛杂涧壑幽深之际,山中多虎狼。……当黑旗军至时,田中大半种包谷,秋深成熟,猴群往取摘。……虽包谷数十顷,可一夕使尽,于是设法警之,猴始绝迹”。
据《中法战争调查资料实录》记载,1960年3月至1961年冬,原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组成中法战争调查组,先后访问了中法战争的参加者和目击者以及黑旗军、萃军、桂军、滇军的后代及其亲属六百多位老人,把他们的口述内容记录下来,整理制成卡片。收入本书的有三百二十五人的口碑资料。以下是其中几位的口述:
钦州县城刘国桢(66岁)述:“黑旗军打老番缴得银钱拿来开保胜街,士兵们自己打砖起屋,保胜两岸的两条街是黑旗军筑的,还起了一座刘家祠堂。”
云南省河口县城李文初(74岁)述:“黑旗军来到保胜,开了大街,客人越来越多,出现了商品铺头,市面也热闹起来。刘永福主张公道,告诉士兵和外来商人,买东西一定要给钱,不要欺负土人;同时又行文给越南海防,转上保胜。在保胜也有几百只船通上云南蛮耗。过往的货物很多,没有栈库,货物都是露天搁放,但没有人敢拿一件。地方很平静,商人非常满意,老百姓更不用说了。”
云南省河口县城黄炳南老人(81岁)的口述称:“保胜原来都是竹屋,街道很小,黑旗军后来才开大街,黑旗军都是两广人,什么都会做,自己烧砖砍木起屋,筑了一条街,有两三百间砖瓦屋,刘永福的大营设在老街的五画楼山上,不怎样架势(笔者注:粤语“架势”意思是“富丽堂皇”),只是两三间较大的砖房子。保胜修起新街后,刘永福就招两广人、越南人进来居住。人多住定了,大家商议在保胜河边起个亚婆庙,在中国河口这边起个亚公庙,隔着南溪河口相对着,意思是说:中国和越南是他们的父母之邦。从前保胜人烟稀少,地广人稀,因为世乱很多人逃到这里,大家就动手开荒。当时没有地主,遍地都是无主荒地,谁有气力垦田就是自己的,不用交租,个人自找生活。黑旗军也招人来开荒种田,新开的田三年才纳税粮,田税很轻,山区100斤种收一两元,平原地区收五六元,冬月收谷,地方官就去收粮。”
“黑旗军在保胜驻扎后,没有仗打,自己开荒种田。保胜对岸的水尾州一大片坡田,是黑旗军和他们的家属开出来的。他们要用耕牛自己买,牛很便宜,几元一头。那时在保胜一带种很多玉米、甘蔗、芋头、木薯、花生。刘永福很优待自己的兄弟,种田不用纳粮税,只收几文火烟钱,自己种自己得。但是,保胜是山区,粮食还是不够吃,要从河内用京船载粮来济。”
广西南宁市余一清(66岁),根据童年时听到回祖国的黑旗军将士讲述的情况作了这样的回忆:“刘永福在黑旗军中威信很高,不但会打仗,大家乐意听他指挥,就是在平时也绝对服从他。因为他的个人品行好,不乱搞女人,30岁才娶一个老婆,大家对他这点最尊敬。另外,对钱银也看得开,部下有困难,都设法帮助。”
黑旗军的饷银很少,主要经济来源要靠自己赚钱,才能养活家属,所以士兵在平时都有自己的头路(职业)。有的做小贩,好像卖米粉、汤圆、小洋杂、油盐酱醋之类;有的做手艺,好像纺纱织布、编竹器、做木工、打铁等。有些店摊是单干的,有些是几个人合伙的。没有本钱又无手艺的人就去捉鱼卖、赌钱、帮人做散工、田工,有的人耕田种菜。总之,个人有什么专长就做什么,生活有困难和遇到生老病死就互相帮助借垫,再过不下去,就去找刘永福或别的大哥头想办法,真正困难的就不多了。
黑旗军虽然平时分散回家住,但一有事情,一道命令就能马上集合起来。因为编制是现成的,各人都知道自己在那个营哨,长官和士兵之间非常熟悉,而且住在附近。所以,他们有组织纪律、讲团结,不是乌合之众。
黑旗军也有一部分常备兵,长年住在军营里,薪饷较高,完全可以薪饷来养家。他们的任务是维护地方治安,护送商人过境。黑旗军士兵之间很讲义气,好胜心强。交谈时总是夸耀自己战斗勇敢,杀敌立功,救死扶伤,谁也不愿给别人讥笑为胆小鬼,所以打起仗来各个冲锋在前,宁死不退。平时大家都能以自己的棚(班)做事为光荣。有些人到外面做生意赚钱来给兄弟用,大家就称赞他有办法;不会弄钱的也不示弱,就到外面捉鱼回来给大家吃;连捉鱼也不会的就是去打担柴回来也好,不让兄弟笑为傻瓜。
永福黑旗军从1867年入越至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回国在越南生活战斗长达十八年之久,帮助越南政府剿灭越南北圻的地方割据武装,继之抗击入侵越南的法国侵略者,立下赫赫战功,被越南皇帝赏授三宣提督,赐正二品官服,晋封一等义勇男爵。
刘永福黑旗军在越南保胜长达十八年之久的生活战斗生活中和保胜人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保胜人民的支持下,黑旗军以保胜为根据地,“开辟山林,聚众耕牧”,实行屯田。由于辛勤开垦,保胜地区得以开发,出现了“鸡犬相闻,桑麻接壤”的景象。同时保胜地区物产丰富,又是中越贸易交流的通道。刘永福任保胜防御使后,在这里整顿关卡,收税充饷,实行公买公卖,发展商业,建设城镇,并向阮朝请允开矿,促进了这个地区的安定与繁荣。阮朝大臣、著名的抗法领袖阮光碧在其诗文说“一自刘军严驻后,此中多少有繁荣”,描述和评价了刘永福黑旗军在越南保胜驻扎期间的对于安民保边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
据说,黄飞鸿曾经协助刘永福参与抗日活动,还治好了刘永福遗存多年的伤病,刘永福为了表达感谢,亲自为“宝芝林”题字“技艺皆精”,赞扬的正是黄飞鸿。
1837年9月11日( 清道光十七年)刘永福出生于广东钦州防城司古森垌小峰乡(现为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扶隆乡小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刘以来,叔父刘以定从博白迁到防城,初居十万山腹地古森恫小丰村。原名建业,号渊亭,排行第二,俗名刘二,被人尊为刘义。“永福”是他转战越南时改用。
1841年,叔父刘以定结婚成家,兄弟分居,刘以来携妻儿迁北鸡村(今防城扶隆乡北基村)谋生。
1842年,刘永福5岁时,他就能自制钓鱼杆,在离家不远的小河里钓鱼,为自家的饭桌增添一些“美味”。
1845年,刘永福8岁时,因家庭破产,永福随父母从小峰迁居广西上思州新圩八甲村(现上思县平福),以种地为活。
1850年,刘永福13岁就开始在船上当水手。做工之余,他仔细观察,非常熟悉何处水深,何处水浅,哪里行船安全,哪里行船危险。
1852年,刘永福15岁时,他成了一名熟练的水手,被船主雇为“滩师”(引航师傅)。同时,他还拜一些武术高手为师,学得了一身好武艺。
1854年,刘永福17岁那年,由于贫病交加,父母亲和叔父在几个月内相继病故。埋葬完几位老人,刘永福已经一无所有,连住的地方都没了,只好借了一间茅屋暂时落脚。他白天出去做工,换口饭吃,夜里回到茅屋栖身,日子过得极为穷困。据说,刘永福有一天上山砍柴,累了就躺在山间的石板上午睡。睡梦中,忽然走来一位长髯老人对他说,自己是虎将,应该反清,自己是陈近南之后。
1857年,咸丰七年时年20岁的刘永福加入天地会,投身于农民起义的行列,走上反抗压迫剥削的道路。刘永福在天地会首领吴凌云的部属郑三手下任先锋。他率部打垮巫必灵为首的地主武装,队伍迅速扩大。后来,清朝政府大举清剿农民起义军,天地会首领吴凌云壮烈牺牲。
1863年,刘永福已27岁,时吴凌云已牺牲,余部由刘永福和张三率领,转移至广西靖西、那坡一带活动,约一年后刘永福投入黄泽宏部。
黑旗将领
1866年,刘永福带领余部200多人同另支起义军首领吴鲲汇合,经过扩充整编,组建一个旗,刘永福被任为旗头。由于刘永福“胆艺过人,重信爱士”,深得部下爱戴和拥护,不久便成为吴鲲农民军中坐第三把交椅的“三哥头”。刘永福着手操使士兵,整肃纪律,选择人才,统一军令。当时他扎营于归顺州(今靖西)安德圩的北帝庙,看见北帝庙神像旁边的周公像手执着一面绘有“北斗七星”图案,镶有狗牙白边的黑色三角旗,就仿造黑旗作为自己队伍的旗帜。从此以后,这支队伍就举黑旗作战,称为黑旗军。
1867年秋,清政府派广西提督冯子材调集兵力重点进剿桂西南农民军,拉网扫荡,农民军伤亡惨重,军需银晌难以为继,加上农民军首领在艰难时期意见不一,只得分道扬镳,各自率领所部转移到越南。刘永福举义之日,正值越南多难之秋,内忧外患,国无宁日。1867年法国侵略者强行侵占了越南的南半部之后,疯狂地发动越南北部进攻,梦想灭亡越南,进而从西南入侵中国,建立一个所谓“伟大的法兰西东方帝国”。
中法战争
1873年11月20日,法国当局派安邺带兵180名和两艘炮舰突然轰击河内。刘永福见义勇为,挺身抗暴,亲自率军2000人,翻越宣光大岭,日夜兼程,南下抗法。12月21日黑旗军在河内郊外罗池与法军开战,击毙了法国主将安邺这个不可一世的战争狂人,其部属百余人也成了黑旗军刀下鬼,取得了“诱斩安邺,覆其全军”的罗池大捷。法军被迫退出河内。这是刘永福捍卫国疆,支援友邦抗法的首次战功。越王擢升刘永福为三宣副督,又赐印信一颗,文曰:“山西、兴化、宣光副提督英勇将军印”。以彰表功绩,并命刘永福扼守红河两岸。
1874年 8月,在兴化等地助剿黄崇英有功,获授正领兵官。越南王正式允许黑旗军在保胜设关收税,以补军用。同年10月,越南政府进剿黄崇英,命刘永福权充三宣副提督,督率四路大军。
1882年4月,法国又进攻越北,直窥我国云南。刘永福率黑旗军三千人。两军相遇于河内西面的纸桥,刘永福见敌人在武器上占优势,决定采用伏击战,取得纸桥大捷。越南国王晋升刘永福为三宣提督,一等男爵。
1883年农历三月初八,唐景嵩作为天朝派来的“联络员”进驻黑旗军,成了刘永福的军师,为其出谋划策——可以说:这是黑旗军从流寇成为正规军的第一步的开始——而且让刘永福欢欣鼓舞的是:唐景嵩给他带来了可以恢复他和他的部队大清国国籍的确定回答——“天朝宽大为怀,凡我华夏子孙,但能御外侮,卫国疆者,皆是大清的好子民。”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8月,清政府正式对法宣战以后,收编了黑旗军,授予刘永福记名提督。1883年法国国会任命李威利为总司令,率领法军2000人先后攻占河内和南定。接着又分兵进犯越南国都顺化及北宁、山西。刘永福满怀“为越南平寇,为祖国屏边”的宏愿,于5月6日率领黑旗军3000人挺进河内,发挥近战、夜战的优势,诱敌深入,使法兵腹背受敌,陷入重围。这一仗打死李威利及以下军官30多名,打死法兵200多名,夺得军械弹药无数。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纸桥之役。越王为了表彰刘永福纸桥大捷的军功,晋升他为三定提督,加赐一等义勇男的爵号。
1883年取得纸桥大捷。中法战争爆发后黑旗军在越南的山西等地抗法,次年,刘永福接受清政府给的“记名提督”头衔,成为清朝的官员。
1885年,清政府为了逼刘永福率部回国,一个月内就连下九次上谕,采取胁迫利诱,恩威兼施的手法,赐予刘永福“依博德恩巴图鲁”和“三代一品封典”的荣誉。
1885年8月,刘永福被迫率领黑旗军三个人从越南保胜启程入云南省文山县南溪,于同年10月,刘永福率3000黑旗军入关回国,清政府下令将黑旗军裁减大半,只留1200人。
1885年正月,黑旗军在左育与法军援师血战,予敌重大杀伤后败溃。同年刘永福回广西博白祭祖,慈禧太后赐“福”字大匾挂于华尖岭刘家祠堂。
1886年4月,任刘永福为南澳镇总兵。此后,黑旗兵又被历年裁撤,最后只剩300余人。
1886年春清政府委任刘永福为闽粤南澳镇总兵。
1887年 5月,调署碣石镇总兵。8月任职。
赴台抗日
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命刘永福赴台帮巡抚邵友濂办理防务。8月,刘永福率黑旗军赴台北,后又奉命驻守台南,并先后在潮汕、台湾等地招募新兵,将黑旗军扩充至八营,决心为保卫台湾血战到底。
1895年4月,清政府战败求和,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割让日本。为了迫使台湾人民投降,日本派北白川能久亲王率领日军主力近卫师团,于5月27日在琉球群岛的中城湾海域集结,分兵两路进攻台湾。其中一路日军从貂角强行登陆,攻占基隆。接着,又进犯台北。巡抚唐景崧等人畏日如虎,纷纷逃回大陆。6月7日台北被日军攻陷。这时刘永福在台南发出联合抗日的号召,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仓促,不命倭得”。6月28日,台南地方绅民推举刘永福为台湾民主国总统,领导抗日斗争。刘永福坚持不受,仍以帮办之职,统率防军与台湾义军抗敌保台。
1895年8月中旬,战争转入台中。为了保卫彰化,黑旗军和台湾义军在大甲溪一带同日军展开激战,取得全胜,缴获日军枪械甚多。后来,日军不甘失败收买奸细带路,偷袭黑旗军后路,大甲溪遂为日军占据。大甲溪失守后,日军步步进逼,攻占台中等地。刘永福被迫率军退守彰化。
1895年8月28日,日军以强大兵力进攻彰化城北的八卦山,黑旗军和义军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击毙日本号称精锐的近卫师团一千余人,打死少将山根信成。在这场悲壮的血战中,义军首领吴汤兴中炮牺牲,刘永福部将吴彭年英勇战死。刘永福黑旗军的精锐七星队三百余人也壮烈殉难,彰化失守。尔后,云林、苗栗亦相继沦陷,接着嘉义告急,刘永福命令黑旗军统领王德标迅速率领所部七星队北上增援,又派部将杨泗洪率黑旗军各营及各地义军密切配合,并亲赴嘉义前线坐镇指挥。由于黑旗军与义军的英勇善战,在刘永福的指挥下,各路义军协力作战,此役获大胜,杀敌近千人。并相继克复云林、苗粟、反攻彰化。但黑旗军和义军在连续苦战之后,断晌缺械,刘永福派人回大陆求援,清政府不但不予救济,反而将内地募捐援台款项强烈扣留,并下令严密封锁沿海,断绝对台增援。刘永福痛心疾首,发出“内地诸公误我,我误台民”的悲叹!
1895年9月11日,日本又派第二师团增援台湾。嘉义一战,日酋近卫师团长北白川能久中将重伤毙命。10月15日,日军进攻台南东南的打狗港。刘永福的养子刘成良率军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后来守卫炮台的兵士饥饿不能战,刘成良率部退守台南。这时,据守曾文溪的黑旗军和义军将士,与进攻的日军展开白刃格壮举,孤军不敌,台南最后一道防线失守。
1895年10月18日,刘永福召集部将会议,商讨战守之计,未得结果,次日,日军大举进攻安平炮台,刘永福亲手点燃大炮,轰击敌舰。当晚,日军攻城益急,城内弹尽粮绝,在艰苦的恶战中,士兵筋疲力尽,至不能举枪挥刀。当时城内大乱,刘永福欲冲回城内,部属极力劝阻。刘永福见大势已去,仰天捶胸,呼号哭说:“我何以报朝廷,何以对台民!”当天深夜,刘永福带领养子刘成良等十多人乘坐小艇,然后搭上英国商船“迪利斯”号内渡厦门。21日台南陷落,台湾全境被日军占据。
潜入大陆
1897年春回钦州闲居。刘永福对腐败无能的清廷投降卖国行径早已心怀不满,遂萌发了革命念头。次年,粤督谭钟麟电催回穗任军械局职,委辞不干。
1899年回南宁招募营勇,重建黑旗福军四营。回穗后几次奉令出兵镇压农民械斗而不行,力陈“并无作乱之事”真情,采取说服教育调解,使百姓免遭祸殃,深得众人称颂。
1899年冬,义和团革命斗争席卷北京。刘永福奉调入京镇守而迟迟不行,后经多次催促方始起程。但队伍抵衡州时,又奉电调回广东惠州、潮州弹压农民革命军。刘永福率军转回韶关后静观形势,直至事态平息始返广州。广东巡抚德寿又命令刘永福前往办理善后,永福以不熟悉情况而拒绝接受任务。刘永福同情农民,支持革命之心绪已在实际行动中显现出来。
1902年,粤督陶璜调永福署琼州镇,永福以情况不熟,地僻山荒难以适应,请改调碣石镇,获准。陶璜对刘永福德高望重,兵多将强早就畏惧三分,千方百计削弱刘永福兵力。
1903年,下令将刘部张来营调回省城。刘永福手下仅剩两营,已无足轻重,于是禀请销差。经两广总总督岑春煊批准,遣散为农,自己变成空名镇守。
1904年,刘永福干脆以风湿病发作三请辞职,粤督李鸿章批曰:“声望素孚,威扬中外,纵有微恙,卧治也可,”不予批准。只好回广州沙河刘家祠休养治病。广州是孙中山革命党人宣传活动的中心之一,刘永福接受革命思想越来越多,认识越来越深,思想起了深刻变化,于是,从同情支持革命到积极参与革命,成为民主革命先躯者。
1905年9月,越南革命志士潘佩珠与王族阮述来至广州沙河刘家祠拜访刘永福,邀请刘大将军出任策划越南革命的军事行动,刘永福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并且答应越南革命军组成后,派黑旗军原部将吴凤典组织钦廉和左江一带壮汉族子弟兵编为别动队,与越南人民并肩作战。阮述留在广州,经常与刘永福联系策划。潘佩珠与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是知交,孙中山对他影响很大。他在越南组织领导民主革命运动与中山先生互为呼应。越南革命党人经常来往于刘家祠堂,对刘永福的民主革命思想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刘永福对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也逐步有所认识和了解。时年虽已古稀,仍祈望能参加民主革命营伍,为创建民国“贡献余力”。
1907年,刘永福的晚年,仍关心国事,体恤民瘼。钦州三那(那思、那丽、那彭)群众在刘思裕的领导下,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捐运动,刘永福对此予以同情和支持。1908年,孙中山派遣黄兴、王和顺领导钦州三那(那思、那彭、那丽)农民抗捐斗争失利,刘永福把王和顺藏于堂内,清军统领郭仁璋带领清军前来搜捕,刘永福亲自出面坐在堂中,怒斥郭仁璋为“小人”,不许轻举妄动。郭仁璋无可奈何,只好领兵退走,王和顺免于遭难。当晚深夜,令兵丁带上二千光洋,护送王和顺经十万大山转往越南河内,并秘信通知其妻黄美兰在云南河口的内弟黄茂兰送两挑光洋至河内支援孙中山先生革命,积极筹划河口起义。孙中山任命黄明堂为总指挥,王和顺、关仁甫为副总指挥,指挥部就设在黄茂兰家。黄茂兰是刘永福内弟、黑旗军部下,清政府缩编黑旗军时回云南河口老家任清军管带,革命党人通过刘永福的关系取得了他的信任,同意在他家设立起义总指挥部。刘永福对河口起义作出了应的努力。
1911年7月,在王和顺等介绍下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刘永福不顾年迈体弱,与留粤的革命党人联络活动,积极响应革命,10月30日赴港。11月9日广东宣告独立,11月14日返穗,应广东都督胡汉民之请,出任广东省民团总长,节制广州十数万民军。刘永福就任后,尽自己大的努力,整理营伍,发布通告,分兵巡守,维护社会秩序,为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作出了重大贡献。越两月,全省革命秩序大体安定后,永福即请辞去民团总长职务,告老返乡,住在钦州三宣堂。
1915年,窃国大盗袁世凯为了巩固自己“大总统”的地位,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不惜牺牲国家民族的利益,来换取日本侵略者的支持,企图复辟帝制,刘永福闻讯后,义愤填膺,即拍电上京,请缨抗日,反对复辟,获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
1917年元月9日,刘永福走完了一生的历史途程,在钦州老家溘然长逝,终年80岁,葬于惠州城内西湖畔。
临终遗言
予起迹田间,
出治军旅,
一生惟以忠君爱国为本。
无论事越事清,
皆本此赤心,
以图报称。
故临阵不畏死,
居官不要钱,
虽幸战绩颇著,
上邀国恩,
中越均授以提督之职,
居武臣极地,亦可谓荣矣。
然予心惕惕,终不以官爵为荣,只知捍卫社稷,不使外洋欺我中国为责任。
此身虽老,热血常存。
现今国事日危,外强虎视,
若中政府不早定大计,
任选贤将,练兵筹饷,
振起纲维,各省督军不知和衷共济,
竭力为国,以救危亡,
因循坐误,内乱交作,
蛮夷野性,必乘机入寇,
割据瓜分,亡国奴隶,知所不免。
吾今已矣,行将就木,
恨不能起而再统师干,削平丑类,以强祖国。
儿曹均已成立,各宜发奋为雄,抱定强种主义,投军报效,以竟予未了之志。
倘为国用,自宜竭力驰躯,不惜以铁血铸山河,强大种族,以期臻于五大洲强美之国。
若不能见用于时,
亦宜将于之遗嘱,
遍告当轴名公,
求其人告大总统,
务以尊贤任能为急务。
远小人,贱货色,
严边防,慎取舍,
旁求山林逸才,延揽智谋健将;惜民力以裕财源,养民气以威夷狄;
集群策群力,以鞭笞天下,则天下之尚力者,自然入我范围而不敢抗。
如是,则国基巩固,国势富强,吾虽死,九泉之下,亦将额首而颂太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