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识 有温度 欢迎关注

造纸术历史文化遗产(造纸原创文明中的陕西民间世界)(1)

《造纸》 张兴海 朱春雨 著

西北大学出版社

古语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书籍风行的社会生活中,文字之于纸张,犹如毛对皮的依附,如果没有纸张,文字何存?再有一个比喻:道教的教义是性命双修,意思是说人的存在意义其实是性与命两种形式的互在。所谓性,是指人的内在的道,即心性、灵魂、精神;所谓命,是指人的外在的道,即肉体、生命、能量。纸张之于文字,相当于人的命对性的容纳,如果没有命作为躯壳,性也就无从谈起了。不难想见,如果没有书籍,文明社会成何体统?因而可以说,造纸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条件之一,造纸术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如果没有造纸术的发明,人类文明的脚步还会在“纸前”的狭窄小路上艰难踟蹰。

为什么要提“人类文明”?因为造纸术的发明源自中国的陕西,由陕西向全国各地辐射推行,后来又传到周边国家,朝鲜、日本、越南都采用了这种技术生产了当地纸张,形成自己的造纸产业。丝绸之路对造纸的外传起了重要作用,一波传一波,越传越远,遍地开花,结束了“纸前”小路的种种困厄,世界文明的发展得到了有力推动。

造纸术历史文化遗产(造纸原创文明中的陕西民间世界)(2)

汉中洋县龙亭镇蔡伦祠堂正门

造纸术历史文化遗产(造纸原创文明中的陕西民间世界)(3)

蔡伦祠堂内的蔡伦纸文化博物馆

当今时代,冒出了一个新词语:电子媒体。在这个网络时代,电子书和各种电子传媒风靡于世了。纸质媒体的圈子日益萎缩,而且,工业造纸早已代替了传统手工造纸,这种古老的造纸工艺命悬一线了。将近2000年的皇皇传统造纸业和造纸术,即将油尽灯灭,徒留空名了。就在这样的时代大环境中,我们需要对传统造纸来一番回顾,来一番梳理,对于这个神州大地的独生女儿,应该给她重新梳妆,还她故有的靓丽姿色,让对她久违的世人在她面前伫立凝眸。

传统造纸业和造纸术不光是一种生产行业和手工技艺,而且具有非常特殊的文化内涵和研究价值。造纸术,从它的“受孕”到“分娩”,既有切切实实的可以条分缕析的缘由,也充满神秘莫测的奇幻色彩,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在以往漫长的历史岁月,造纸术和造纸业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它承载着劳动者养家糊口的生活重任,也是劳动者心血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那些纸匠们,一个人穷其一生,甚至穷其几代几十代人的生命,去做造纸这一件事情。他们传承的不仅是谋生的饭碗、操作的技能,更是一种神圣的信仰,匠人的操守与创造精神。

随着工业造纸的兴旺和科技技术的发展,传统古法造纸受到巨大的冲击。这种造纸工艺全部由手工完成,工艺操作过程复杂,尤其是捞纸技艺要求手法精湛,从原料采集加工到最后纸张的打理,需要付出较多的人力,需要投入很强的心智,往往举全家之力,耗多日之时,练毕生之技,传数辈之人,方能做得有模有样。但自工业纸诞生以后,手工纸用途有限,市场效益较差,难以致富,甚至连维持一家人的日常生活也勉为其难。多年以来,传统手工造纸业逐渐衰落,作坊大量减少,纸匠成了当地最不受欢迎的职业。

就在这时,国家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传统手工造纸技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些世代相传的能工巧匠成了享受优惠政策的传承人。作为一种纯手工工艺,传统造纸包含着难以言传的意义,蕴藏着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最深刻的奥秘,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原生状态。它依托于人的辛勤劳作而存在,以创造、产品和一整套技艺为表现手段,体现了原创文明的形态和意义,承载着生长于民间的工匠精神。

陕西,作为传统造纸术的诞生地,现今还有不少手工造纸作坊的遗存,有些偏于一隅,艰难地维持在人迹罕至的大山角落,濒临消失;有些依然保留着它的一线生机,但是缺乏兴盛的前景;有些在新的社会生活中呈现出相应的转型,在不失传统工艺的前提下走出顺应发展的路子。这本书,是我们对陕西境内列入非遗项目名录和重点传承人所做的调查摸底,通过对他们的观察分析,了解陕西传统造纸的前世今生,并对他们所代表的地区和各自的工序技艺特色做比较细致的记述,对目前的生存现状做出理性分析。这本书,原原本本地展示现状,既是一种鼓励与呼吁,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也会使我们认识到抢救和保护传统手工造纸技术的紧迫性,也算是对非遗工作的一点贡献吧!

让我们从这里出发,走近现实生活中久违的手工纸,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体悟古人智慧,感受匠人精神。


造纸术历史文化遗产(造纸原创文明中的陕西民间世界)(4)

“原创文明中的陕西民间世界”丛书

造纸术历史文化遗产(造纸原创文明中的陕西民间世界)(5)

了解更多图书信息

欢迎关注西北大学出版社各自媒体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