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史进程,主体部分发生在欧亚大陆。直到19世纪前半期,世界文明史上的主要故事都发生在欧亚大陆。而美国的强势崛起,迅速提升了美洲在文明史上的地位。尤其是北美洲,如今已经是世界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财富汇聚地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美洲的资源、气候并不差,为何文明进化那么慢?

美国发现史前文明(美洲文明进化为何那么慢)(1)

大尺度文明演绎

这个问题看起来非常宏大,需要从历史大尺度上解释。

对照欧亚大陆发展进程,古文明大致有三种,概括起来为“两大一小”。

一大,欧亚大陆的大河流域催生出璀璨的农耕文明,如黄河流域的华夏古文明,恒和流域的印度古文明,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古文明等等。美洲也有大河,如南美的亚马逊和拉普拉塔河,它们的流域面积比亚洲的河流还要大,但是没能孕育出古文明;如北美的密西西比河,也没能滋生出古文明。这是为什么?

二大,欧亚大陆的草原和沙漠中一直活跃着游牧文明,比如蒙古草原上的匈奴、突厥、蒙古、女真人传承的马背游牧文明,比如中东阿拉伯人传承的骆驼背上的游牧文明。南美和北美都有大草原,却没能产生草原文明。这又是为什么?

一小,欧亚大陆的古文明中,还有一脉天然带有海洋基因的商业文明,如巴尔干半岛上的古希腊文明。在美洲大陆没有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情况下,就不要指望出现海洋基因的商业文明了。

美国发现史前文明(美洲文明进化为何那么慢)(2)

美洲历史上也曾产生过三大文明:

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印加文明

其中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主要围绕墨西哥湾分布,主要是吃玉米,也可以称之为“玉米文明”。如果当年美国吞并墨西哥,那么美国也就成了文明古国。

印加文明在南美洲,以秘鲁、智利为中心,沿着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分布,主要吃土豆,也可以称之为“土豆文明”。

美国发现史前文明(美洲文明进化为何那么慢)(3)

玉米和土豆在人类食物供应链上非常重要。它们传遍全球,是今天地球能养活这么多人口的原因之一。因为玉米、土豆、番薯非常适合旱地种植,它们在明朝末年传入中国,在康乾时代大规模推广种植,是中国人口第一次爆炸的主要原因。如果它们能早几十年传入中国,在明末就能大规模种植,那么明朝也许就不会灭亡。若明朝不亡,那么南方的资本主义萌芽就会继续壮大,历史走势就会有所不同。

然而适合旱地种植的玉米、土豆在美洲种植了几千年,却一直局限在大洋沿岸,始终没能在广袤的美洲大陆上推广。为什么呢?就因为美洲有大河而没有大河文明。

美洲大河

南美北部的亚马逊,是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支流最多的河流。其流量比非洲的尼罗河、中国的长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加在一起还大好几倍;流域面积占整个南美大陆总面积的40%,可谓绝无仅有。南美洲的印加古文明,和亚马逊平原之间,还隔着安第斯山脉。

美国发现史前文明(美洲文明进化为何那么慢)(4)

正因为其流量过大,造成上游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不适合人类生存繁衍。其下游虽然流经巴西平原,但繁茂的热带植物仍然不适合早期人类进行农耕。农耕文明在发明铁器之前,绝不会把触角伸入密集的雨林;普通农民如果没有金属工具,砍树是一件大费周章的事情,清除树根更难。青铜时代金属太贵,一般用于兵器或礼器,日常生产用的还是石器,没法开垦雨林,更何况还是最麻烦的密集雨林。与此同时,广泛分布的大型食肉动物和毒蛇(人类对毒蛇有天然恐惧),直接威胁早期的人类生存。所以亚马逊流域虽然广阔,却并没有孕育出大河文明。

美国发现史前文明(美洲文明进化为何那么慢)(5)

在工业文明之前,冶铁技术代表着科技生产力。种植土豆或玉米,不需要铁器这种高科技工具进行翻土。相比之下,欧亚大陆上种植小麦和水稻,则比较依赖铁器工具。所以美洲热带雨林没有大河文明,被科技这一环卡住了。

南美除了亚马逊河,还有拉普拉塔河,全长4100公里(世界第13长河,南美第二大河)。其流域面积约300多万平方公里,比欧亚大陆上所有孕育古文明的大河都要大。南美大陆平原,被亚马逊和拉普拉塔河一分为二。和自西向东流的亚马逊河不同,拉普拉塔河从北向南,流经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滋润了南美的经济中心。当然也可以把它看做是足球之河,它涵盖了世界足坛的半壁江山。

美国发现史前文明(美洲文明进化为何那么慢)(6)

相比之下,孕育华夏文明的华北平原,才30多万平方公里。

拉普拉塔平原阳光、土地资源充足,每年降水在500-1300毫米之间,这些条件看起来很适合孕育“大河文明”。然而实际上南美的印加文明和它关系不大。拉普拉塔河流域具备孕育大河文明的条件,最终却没能孕育出大河文明,原因在于美洲缺乏役畜,没有牛马来帮助发展农业、建立国家。

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也因为类似的原因,没能孕育出大河文明,只有一些原始的印第安人部落。

为何没有游牧文明

参考欧亚大陆上的文明发展,基本上是在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博弈中前进。比方说雅利安人的迁徙,灭掉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在东亚,华夏文明圈内,依托于华北平原的农耕文明和长城以北的游牧文明可以说是千年博弈。

但是在美洲,不仅没有孕育出大河文明,甚至连游牧文明都没有。

以北美洲的美国而论,所处纬度和中国相当,面积也相当,有比西西比河灌溉,也有中部大草原,为何没有诞生游牧文明?

中国地形,西高东低。美国西部是科迪勒拉山系,东部是阿巴拉契亚山脉,犹如两条巨龙横卧东西,都是南北走向(中国山脉以东西走向为主)。美国中部从北方的五大湖到南方的密西西比河(流入墨西哥湾)流域,是超级巨大的中部平原。

美国发现史前文明(美洲文明进化为何那么慢)(7)

因此美国虽然夹在两个大陆中间,却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非常不利于文明初期的农作物生长,也是密西西比河流域没能孕育出大河文明的另一个原因。

美国发现史前文明(美洲文明进化为何那么慢)(8)

没有游牧文明的原因,是美洲缺乏可驯化的牲畜。中国古代的马、牛、羊、猪,古代北美全没有。尤其是马匹,在汽车发明之前,是人类普通的交通工具,而美洲没有。

农耕文明需要马匹去开疆扩土。

游牧文明需要马匹去纵横驰骋。

美国发现史前文明(美洲文明进化为何那么慢)(9)

骑兵,更是古代战斗力和机动性最强的兵种。

美洲不仅缺乏马匹,也没有阿拉伯世界温顺的骆驼,也没有古印度人的大象。也就是说美洲人缺乏交通工具。美洲野牛,体型硕大,难以驯化。

马匹并非是美洲文明进化缓慢的唯一障碍。任何文明发展都需要制作车轮。而轮子首先需要几何基础,必须圆,还需要精巧的结构;同时轮子需要有硬度,耐磨。

因此制作轮子必须用硬木。

加工硬木需要金属工具。美洲古文明处于青铜时代,金属太昂贵,难以作为农具推广。这点可以从美洲三大文明种植土豆和玉米中得到佐证。这又回到前文所说没能产生大河文明的因果中)——缺乏冶铁术。

冶铁技术不仅可以制造农具、促进农耕文明发展;同时还可以制造出马镫,从而提高游牧文明的战斗力。正如华夏文明,马镫出现之后,游牧民族骑兵的战斗力大幅提升。唐帝国为了对北方游牧民族进行科技封锁,从而推动了海上贸易的繁荣。

实际上来说,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彼此依赖,在相互博弈中发展。但广袤的美洲大陆无法孕育出大河农耕文明,也就很难孕育出游牧文明。因为游牧文明需要的科技和物资,大部分来自大河农耕文明。

殖民者抵达美洲大陆之前,北欧海盗中的维京人可能已经抵达美洲,只不过无法适应恶劣的气候而无法生存。地理大发现时代,初到北美的殖民者向北也就能到佛罗里达,再往北就难以生存。当然随着工业革命发展,所有环境问题都不再是问题。美洲大陆严苛的生存环境,变成丰富的资源宝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