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谣70多年来,它让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都认识了“王二小”,也让这个抗日小英雄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儿时记忆里闪光。

王二小是真实的故事么(揭秘真实的王二小)(1)

然而这个家喻户晓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他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的形象缩影。

当年在太行山,在晋察冀根据地,到处都活跃着儿童团员的身影,都曾有过许多像“王二小”这样的少年英雄,他们在民族危亡之际,坚韧不屈,慨然赴死。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这个“王二小”,在这群少年英雄中,最符合“王二小”生活原型,是一个叫闫福华的孩子。

闫福华,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因为在家中排行第二,村里人都叫他“二小”。

1939年的冬天,二小发现村里来了大量陌生人,一打听,才知道是《晋察冀日报》(人民日报社前身之一)和新华电台的工作人员,然而二小他并不知道什么是报纸和电台。

由于二小家地处偏僻,山高林密,院子很大。组织和二小父辈商量后,把报社编辑部设在了二小家。因为二小的个性和胆识,住在他家的八路军武装梯队和报社的工作人员都非常的喜欢他,常常会给他灌输一些积极的向上的革命思想,和英雄们的战斗故事。

渐渐地,滚龙沟的这些人,这些事,都极大的影响了二小,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保家卫国,消灭日寇的革命思想逐渐占据了懵懂少年的心。他逐渐成熟,成为了一个心向革命的热血少年。

他迫切的希望能为革命出力!很快,二小的机会来了!

为了应对鬼子的扫荡,为了掩护报社,村里不光成立了民兵连,妇救会等组织,就连孩子们也成立了儿童团。

王二小是真实的故事么(揭秘真实的王二小)(2)

一方面,相较同龄人,二小算是长得虎背熊腰的,再加上自小就爱打抱不平,比二小年龄大的也怕他,比他小的也怂他,在村里,他就是个人尽皆知的“孩子王”。

再加上那段时间,二小成长的很快,在他的带动下,全村的20多个孩子都被他的精神和变化所感染,成了他忠实的小部下,他的号召力和领导能力被村干部和部队领导看在眼里。

于是有领导能力、有威望、有胆量、又有革命思想的二小被选派为儿童团长,当上了儿童团团长后,二小每天都领着十多个孩子,一边放牛,一边肩负起了放哨、送信的任务。

此外,二小和他的伙伴们还完成了很多大人们都无法完成的任务,比如穿越过宅北的炮楼封锁线去送信,去指角沟日寇的营房周边查看兵力和火力部署、晚上去西柏坡村送情报穿越原始丛林,由于他对地形的特别熟悉,都能尽早尽快的完成的任务。

王二小是真实的故事么(揭秘真实的王二小)(3)

史林山老人讲述二小牺牲的经过

由于晋察冀日报的影响,国际形势和世界舆论对日军大大的不利。日本陆军高层特别生气,要求在1941年底必须将共军的喉舌晋察冀日报社一举歼灭。1941年8月22日,日伪军7万多人“扫荡”晋察冀边区,2000余敌人合围滚龙沟一带。为了躲避敌人的扫荡,报社从村里转移到了深山“铧子尖”里。

9月16日,敌人又来扫荡了,当敌人出现在“铧子尖”的山口上时,一直在放牛监视他们的二小见形势不对,主动暴露,出现在了山口上。

敌人用刺刀顶在二小的后胸,逼着他找出报社所在地。二小不为所动,他很清楚在暴露的那一刻,他就没有退路了,为了掩护报社、电台机关的所在地,为了给他们转移拖延时间,二小带着敌人在山沟里乱转,把敌人一步步地带进了包围圈。

王二小是真实的故事么(揭秘真实的王二小)(4)

最后,二小把鬼子带到了悬崖顶上,想抱住一位日军同归于尽,但由于人小力小,没能拉动,反而被另一名日军用刺刀刺穿,挑下了悬崖……

年仅13岁的二小壮烈牺牲!

二小的事迹,被时任西北战地服务团记者方冰知道后深受感动,创作了《歌唱二小》这首歌曲,发表在1942年1月1日《晋察冀日报》副刊《老百姓》上。

王二小是真实的故事么(揭秘真实的王二小)(5)

史林山老人给战友“二小”跨越时空的回信

节目现场邀请到已90岁高龄的史林山老人,他是二小的儿时玩伴,也是二小的守墓人。他说,当年就是他和二小一起放牛的,他也是二小牺牲全程的目击者。二小牺牲的那天,是否有留下口信呢?史林山老人又有哪些心里话想对二小说?明晚9:20《跨越时空的回信》跟随史林山老人重温更多关于二小的感人故事,一同回顾让他痛彻心扉的那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