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如何给孩子做好阅读训练?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如何给孩子做好阅读训练(孩子阅读习惯培养)

如何给孩子做好阅读训练

今天我要讲的是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第十一个方法:父母做出好示范。这是“孩子不爱看书怎么办?”这个模块的最后一讲,把它放到最后,不是因为不重要,而是因为太重要了。

观察父母如何培养孩子阅读,我发现很多父母都早在“让孩子读”上下足了功夫,有的从孩子几岁起就买绘本馆的年卡,带孩子去看绘本、听故事;有的坚持亲子共读,每天都花上一两个小时带孩子看书、给孩子讲书,一做就是好几年;有的给孩子买阅读网课、送孩子去阅读辅导班,听说有什么好的阅读方法,就赶快让孩子学起来。

有的方法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比如号称能训练孩子一分钟读10000字还能记住80%,这也能吸引到大批父母。

但我一直在想一个可能挺尖锐、挺不客气的问题:在“让孩子读”上不遗余力的父母,他们自己平时看书吗?

自己有阅读习惯的父母,带动孩子成为阅读者,会毫不困难。我的很多开书店、做出版或者做文字工作的朋友,他们孩子的阅读都不成问题。

但如果父母没有阅读习惯,也不觉得阅读是有乐趣的事,恐怕孩子对阅读的热爱也很难真正被激发大人只看手机、电脑、电视剧,孩子不会爱看书;大人见到书就说贵,孩子不敢、也学不会自己买书;大人之间不兴高采烈地分享阅读所得孩子也不会兴致勃勃地发起与阅读相关的讨论。

大人说自己自打毕业后就没完整的看完过一本书,孩子就会奇怪了:你自己都不看书,逼着我看书干嘛?

听到这儿,有的父母可能就会想:我到目前为止还真没有阅读习惯,那是不是我就没有办法培养孩子阅读了呢?

我认为比较难。

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自己不具备的好习惯,希望培养孩子具备,自己没有的才艺,希望孩子能掌握,自己的短处,希望孩子能弥补,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希望孩子能实现。但问题是,父母是成人,成人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凭什么要求小孩子一定要做到呢。

在家庭教育上,我自己对非常“严厉”的父母,基本的主张是,孩子身上的问题,要到父母身上找原因,要求孩子做到的事,父母要先做到。原因很简单,(1)父母是成人,理应比孩子更自省、更自律,(2)父母承担着家庭教育的重任,一举一动都是在为孩子做示范,好示范带出更好的孩子,坏示范自然会带出问题多多的孩子。

父母拿自己做不到的事要求孩子,最可能的情况是,父母和孩子在家庭教育各种各样的细节上,都展开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当然,我也遇到很多带孩子带得轻松愉悦的父母,他们觉得教育孩子真是毫不费劲。这些父母其实都为孩子树立了好的榜样。

我还遇到过不少下面这个类型的提问:我没这么教孩子,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比如一位妈妈发现上高中的女儿特别娇气,去健身课,别的女孩都能适应,只有她的孩子不断叫苦叫累。妈妈就很奇怪: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我提醒她想一想,自己是不是那种比较柔弱、经常需要别人照顾的妈妈。她想了想,给我了让人毫不意外的答案:“我就是啊,从小到大,我都认为别人应该照顾我”,接着她又很疑惑:“可是我没有教孩子这样啊?”

这真是不用教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来的最真实的样子,就是最有效的示范。所以我也特別提醒你,要看到那些“看不见的家庭教育”,并且提升它们的品质。

说到日常生活,很多父母想到的都是衣食住行、柴米油盐,认为让孩子吃饱穿暖,日常生活的任务就完成了。但其实远远不仅如此。

美国有一位社会学家,她深入观察了12个美国家庭在孩子9-10岁之间的生活,写了一本书,叫《不平等的童年》,她发现,“家庭生活的各个关键要素紧密结合,组合成一套教养孩子的文化逻辑”,这些关键要素包括孩子的日常生活如何组织、家庭中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方式、家庭和教育机构的关系等等。

我个人认为,其中“日常生活”,也就是孩子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人和孩子做什么样的日常活动,对孩子的作用最为重要。你不需要刻意对孩子做什么,家庭生活的经历和经验已经足够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无论这种自然进行的家庭教育的作用是正面还是负面。

所以我有一个提法,叫“日常即教育”一一当我们把家庭的日常生活打造得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孩子自然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说到这里,我想你大概可以明白,为什么在培养孩子阅读上,父母做出好示范特别重要了。

那么,父母如何给孩子做出好示范呢?

有的父母可能会想,我每天都和孩子一起特别认真地做亲子共读啊,我这叫不叫“做出好示范呢?“

肯定地说,不是。真正好的示范是,让孩子看到你如何做自己的事,而不是你给孩子演示他应该如何做他的事,也不是你跟他一起做原本应该他自己做的事。

比如想要孩子做事认真,父母自己先做到不论大事小事、工作生活,都认认真真地去做;想要孩子好脾气,父母先做到温和平静;想要孩子勤奋,大人不要干一点点活儿就喊累。。。

在阅读培养上也是一样,父母的示范,不是和孩子一起读,不是给他示范他该怎么读,而是让孩子看到父母经常阅读,并且一直在通过阅读学习、通过学习不断成长,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看到阅读的力量、理解阅读的力量。

具体说,是父母要做到这三件事

第一件事,每天看会儿书,让阅读成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父母能每天在上班、家务之外,拿出一点时,踏踏实实地看上一会儿书,孩子更容易认为阅读是日常生活很有意思的组成部分,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提升成绩而不得不做的事。

当然,每个人的教育背景不同,有的父母能读话题很严肃的书,甚至学术书籍,有的父母会觉得那样的书读起来很困难。其实我们没有必要非得要求自己读大部头著作,或者读艰深文字,从你能读得进去的书,比如轻松的旅行书、美食书等类型的生活书读起来就好。开卷有益,只要开始读,兴趣和乐趣都会自己跳出来。

第二件事,学会看书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可能有的父母觉得,自己已经毕业离开学校多少年了,不需要再学习了,谈到学习,只会想到孩子,不会想到自己。

套两句俗语,一是学无止境,二是艺不压身。懂得越多,会得越多,能解决的问题越多,生活和工作越容易得心应手。

就以做父母来说,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所以需要学习,而学做父母最方便、高效的方式,我认为就是多读一些高品质的育儿和家庭教育书。能用书中所学解决养育孩子过程遇到的实际问题,会让你特别有成就感。而读育儿书给你带来的变化,孩子会很直接地感受到,同时,他也会很直观地了解到书和阅读的价值。

第三件事,通过看书,让自己不断成长。

作为个人,我们需要成长,作为父母,我们也需要成长,而阅读是成年人学习和成长最主要的途径,可以说,阅读是离成长最近的路。

可能有人会想,我知道全社会都在谈论终身学习、终身成长,但我这个人没有多大追求,就想着能把日子过好、把孩子教育好就行了。其实,所谓成长,并不一定是要你有多大的人生成就,能学会把日常生活中很多小事处理得更好,就是成长。

比如,有人原来总是吼孩子,通过看书学习,现冇学会好好跟孩子说话了;有人原来和爱人一言合就吵架,现在学会不吵架,改成心平气和地讨论了。

父母有没有在成长,孩子都能看得到,父母如何获得成长,孩子也能看得到。这就是父母给孩子的成长示范。

好,来小结一下。在培养孩子阅读上,父母做出仔示范,远比自己从不阅读却总是在“让孩子读”更有效,因为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做给孩子看。父母每天看会儿书,让阅读成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学会通过看书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能通过看书,让自己不断成长,是帮助孩子理解阅读的力量、带动孩子开始阅读的最方式。

讲到这儿,咱们这门课的第一模块就结束了。这个模块,咱们要解决的是“孩子不爱看书怎么办?”的问题,我给你讲了有效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11个方法,你可以复习一下,看看这些方法

你学会了没有,已经用上了多少。我们下次课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