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是南朝刘宋政权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刘道邻)次子刘义庆组织一班文人,集体创作的一本笔记体小说,主要记载东汉末、三国、两晋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
品藻 第九(中)
【原文】
31.简文云:“何平叔巧累于理,嵇叔夜俊伤其道。”
【翻译】
简文帝说:“何晏的言辞精巧,拖累了他的义理本身,嵇康的俊才损伤了他自身的抱负。”
【原文】
32.时人共论晋武帝出齐王之与立惠帝①,其失孰多。多谓立惠帝为重。桓温曰:“不然,使子继父业,弟承家祀,有何不可?”
【注释】
①齐王司马攸是司马昭次子,晋武帝司马炎之胞弟。性情温和聪慧。惠帝,司马衷。司马炎次子,于泰始三年(267)被立为太子。司马炎晚年,朝野内外要求司马攸继位的呼声越来越高,司马炎不但不同意,还将司马攸赶出了封地,致使司马攸忧愤而死。司马衷昏庸无能,登基后很快引发了“八王之乱”。
【翻译】
当时的人士都在评价晋武帝让齐王离开和让惠帝做太子这两件事,哪一件损失更大。大多数人认为惠帝这件事问题更严重。桓温却说:“并非如此,子承父业,弟弟帮忙治理国家,有什么问题?”
【原文】
33.人问殷渊源:“当世王公以卿比裴叔道,云何?”殷曰:“故当以识通暗处。”
【翻译】
有人问殷浩:“当代的王公贵族都把你和裴遐并列,你有什么感想?”殷浩说:“想必是因为我们都能用自己的见识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原文】
34.抚军问殷浩:“卿定何如裴逸民?”良久答曰:“故当胜耳。”
【翻译】
抚军将军司马昱问殷浩:“你和裴相比,到底怎么样?”过了很久,殷浩才回答:“自然是超过他的呀。”
【点评】
这种自我评价的话,其实是很难讲的,如果真的觉得自己超过对方,也不好意思由自己说出来,所以殷浩思考了良久,才有些尴尬地说,是胜过那个人的。
【原文】
35.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惊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翻译】
桓温年轻时和殷浩齐名,对殷浩常有一种竞争之心。桓温问殷浩:“你和我相比,如何?”殷浩回答:“我和自己长期周旋,宁愿做自己就好。”
【原文】
36.抚军问孙兴公:“刘真长何如?”曰:“清蔚简令。”“王仲祖何如?”曰:“温润恬和。”“桓温何如?”曰:“高速迈出。”“谢仁祖何如?”曰:“清易令达。”“阮思旷如何如?”曰:“弘润通长。”“袁羊何如?”曰:“洮洮清便。”“殷洪远①何如?”曰:“远有之思。”“卿自谓何如?”曰:“下官才能所经,悉不如诸贤;至于斟酌时宜,笼罩当世,亦多所不及。然以不才,时复托怀玄胜,远咏《老》《庄》,萧条高寄,不与时务经怀,自谓此心无所与让也。”
【注释】
①殷洪远:殷融(生卒年不详),字洪远,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约晋惠帝永康元年(300)前后在世。西晋大臣,清谈家,光禄勋殷羡之弟。
【翻译】
抚军将军司马昱问孙绰:“刘惔如何?”孙绰回答:“清新秀丽,简洁优雅。”又问:“王濛如何?”回答:“温润恬静。”“桓温如何?”回答:“高雅爽朗,豁达精神。”“谢尚如何?”回答:“清爽随和,美好豁达。”“阮裕如何?”回答:“宽宏温润,通晓广博。”“袁乔如何?”回答:“谈吐不凡,优雅畅达。”“殷融如何?”回答:“情致思维精妙。”“你认为你自己呢?”孙绰说:“我所擅长的,都不如诸位贤达;说到与时俱进,把握机会,也多有不及。但是我虽然不才,也时常寄托情怀超然物外,赞叹歌咏《老子》《庄子》,洗涤自己的俗气,不受世俗的打扰,自认为在这方面是当仁不让的。”
【原文】
37.桓大司马下都,问真长曰:“闻会稽王语奇进,尔邪?”刘曰:“极进,然故是第二流中人耳!”桓曰:“第一流复是谁?”刘曰:“正是我辈耳!”
【翻译】
桓温到京城建康后,问刘惔:“听说会稽王清谈进步奇快,真的吗?”刘惔说:“是有非常大的长进,不过仍旧是二流而已!”桓温说:“第一流的人又是谁呢?”刘惔说:“正是我们这些人呀!”
【点评】
脸真大。
【原文】
38.殷侯既废①,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
【注释】
①殷侯既废:殷浩曾任中军将军,都督五州军事,北征时大败。桓温一向忌妒他,就乘机上奏章请求惩办他,结果殷浩被废为庶人。
【翻译】
殷浩被罢官以后,桓温对众人说:“小时候我和殷浩一道骑竹马玩,我扔掉的竹马,他总是拾来骑,所以他本该在我之下。”
【点评】
桓温对舆论认为自己和殷浩齐名一直耿耿于怀。
【原文】
39.人问抚军:“殷浩谈竟何如?”答曰:“不能胜人,差可献酬群心。”
【翻译】
有人问抚军将军司马昱:“殷浩的清谈到底是什么水平?”司马昱回答:“不能胜过别人,勉强能让大家听听。”
【点评】
清谈跟辩论一样,一看能否用道理说服对方,二看说理的过程是否精彩绝妙。
【原文】
40.简文云:“谢安南清令不如其弟,学义不及孔岩,居然自胜。”
【翻译】
简文帝说:“谢奉不如他弟弟谢聘那么清新秀丽,学识上也不如孔岩,但也有他的可取之处。”
【原文】
41.未废海西公①时,王元琳问桓元子②:“箕子、比干③,迹异心同,不审明公孰是孰非?”曰:“仁称不异,宁为管仲。”
【注释】
①海西公:晋废帝司马奕。司马奕(342—386),字延龄,晋成帝司马衍次子,晋哀帝司马丕同母弟,东晋第七位皇帝,也是东晋唯一一位在位期间被废黜的皇帝。为桓温所废后降为东海王,后又降封为海西公。
②王元琳:王珣。桓元子:桓温,字元子。
③箕子、比干:箕子为商纣王之叔,因劝谏纣王不听,就披发佯狂,被纣王囚禁;比干为纣王伯父,因强谏被纣王剖胸挖心而死。
【翻译】
海西公还没被废之前,王珣问桓温:“箕子和比干,事迹不同用心一致,不知道阁下更认可谁?”桓温说:“既然他们都被视为仁者,我宁愿做管仲。”
【点评】
桓温权势日壮,直接废晋帝为东海王,立简文帝,接着又降封东海王为海西公。在他眼里,箕子和比干这种人愚不可及,说做管仲完全是虚伪,他内心想做的是曹操和司马懿。
【原文】
42.刘丹阳、王长史在瓦官寺集,桓护军亦在坐,共商略西朝及江左人物。或问:“杜弘治何如卫虎①?”桓答曰:“弘治肤清,卫虎奕奕神令。”王、刘善其言。
【注释】
①卫虎:卫玠小名叫虎。
【翻译】
刘惔和王濛在瓦官寺聚会,护军将军桓伊也在,众人一起评价西晋和江南的名士。有人问:“杜乂和卫玠相比,如何?”桓伊回答:“杜乂容貌清新,卫玠神采绝伦。”王濛和刘惔都赞同他的评价。
【点评】
这些名士的评价经常给人“说了等于没说”的感觉。
【原文】
43.刘尹抚王长史背曰:“阿奴比丞相,但有都长①。”
【注释】
①阿奴:对王濛的爱称。都长(dūzhǎng):指容貌漂亮、本性敦厚。
【翻译】
刘惔拍着王濛的背说:“你和王导相比,就是长得漂亮,生性敦厚。”
【原文】
44.刘尹、王长史同坐,长史酒酣起舞。刘尹曰:“阿奴今日不复见向子期。”
【翻译】
刘惔和王濛同坐,王濛喝酒喝得痛快了开始随性起舞。刘惔说:“你今天不逊色于向秀了。”
【点评】
意思是说他有些超凡脱俗了。
【原文】
45.桓公问孔西阳①:“安石何如仲文②?”孔思未对,反问公曰:“何如?”答曰:“安石居然不可陵践③,其处故乃胜也。”
【注释】
①孔西阳:孔严,字彭祖,历任丹阳尹、尚书,封西阳侯。
②仲文:指桓温之婿殷仲文。
③陵践:欺压。
【翻译】
桓温问孔严:“谢安和殷仲文相比,如何?”孔严思考着一时没回应,反问桓温:“您认为呢?”桓温回答:“谢安不能被人欺压,自然是更胜一筹。”
【原文】
46.谢公与时贤共赏说,遏、胡儿并在坐。公问李弘度曰:“卿家平阳①,何如乐令?”于是李潸然流涕曰:“赵王篡逆,乐令亲授玺绶;亡伯雅正,耻处乱朝,遂至仰药。恐难以相比!此自显于事实,非私亲之言。”谢公语胡儿曰:“有识者果不异人意。”
【注释】
①平阳:李重,字茂曾,江夏钟武(今河南信阳东南)人。西晋时历官吏部郎、平阳太守。
【翻译】
谢安和当时贤达之士一起共同赏评人物,当时谢玄和谢朗都在座。谢安问李充:“你家李重和乐广相比,如何?”这时李充泪流满面,说:“赵王司马伦叛乱篡位之时,乐广亲自奉献玺绶;而我的伯父李重为人高雅中正,耻于在乱臣贼子的朝廷为官,于是服毒而死。这两人怎么能比较!这是事实,不是我为亲人美言。”谢安对谢朗说:“有识之士,果然都情意相通啊。”
【原文】
47.王修龄问王长史:“我家临川何如卿家宛陵①?”长史未答,修龄曰:“临川誉贵。”长史曰:“宛陵未为不贵。”
【注释】
①临川:王羲之,曾任临川太守。宛陵:王述,曾任宛陵县令。
【翻译】
王胡之问王濛说:“我家族中的王羲之和你家的王述相比,如何?”王濛还没回答,王胡之又说:“王羲之的名声好,更尊贵。”王濛说:“王述也不能说不尊贵吧。”
【原文】
48.刘尹至王长史许清言,时苟子年十三,倚床边听。既去,问父曰:“刘尹语何如尊?”长史曰:“韶音令辞不如我,往辄破得胜我。”
【翻译】
刘惔到王濛那里清谈,这时王修十三岁,就靠在床边听。刘惔走后,王修问他父亲:“刘尹的谈论和父亲相比,如何?”王濛说:“要说音色声调,言辞优美,他不如我,只是他总是一语道破,胜过我许多。”
【原文】
49.谢万寿春败后,简文问郗超:“万自可败,那得乃尔失士卒情?”超曰:“伊以率任之性,欲区别智勇。”
【翻译】
谢万在寿春县吃败仗后,简文帝问郗超:“谢万会败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怎么会失去兵士们的人心?”郗超说:“他一直以直率的个性,想要区分智谋和勇敢的作用。”
【点评】
谢万自视甚高,为人放纵,对下属并不好,这样的人管军队,当然很难让人信服。
【原文】
50.刘尹谓谢仁祖曰:“自吾有四友,门人加亲①。”谓许玄度曰:“自吾有由,恶言不及于耳。”二人皆爱而不恨。
【注释】
①四友:四位好朋友。据王先谦校勘,“四友”或应为“回也”之误。原注引《尚书大传》,其中“回也”与“由也”对仗,“回也”指颜回,“由也”指仲由。颜回(字子渊)、仲由(字子路)是孔子最有名的两位弟子。颜回贫而好学,子路刚正勇敢。意思是把谢尚看成颜回,许询看成子路。
【翻译】
刘惔对谢尚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就更加亲近了。”又对许询说:“自从我有了仲由,恶语就再也听不到耳朵里了。”两个人都接受了这番话,没有讨厌他。
【点评】
本文的意思是刘惔把谢尚看成自己的颜回,把许询看成自己的仲由,把对弟子说的话用来对待同辈。两人听了当然会不爽,但也没说什么。
【原文】
51.世目殷中军:“思纬淹通,比羊叔子。”
【翻译】
世人评价中军将军殷浩:“思维广博通畅,可以和羊祜并列。”
【原文】
52.有人问谢安石、王坦之优劣于桓公。桓公听欲言,中悔,曰:“卿喜传人语,不能复语卿。”
【翻译】
有人向桓温问起谢安和王坦之孰优孰劣。桓温正要说,中途反悔,说:“你喜欢传播别人的话,不能对你说。”
【点评】
看来桓温想说的不是什么好话,如果是夸奖,自然不介意说出去。魏晋人物互相之间的评价,都是希望流传下去的。
【原文】
53.王中郎尝问刘长沙曰①:“我何如弟子?”刘答曰:“卿才乃当不胜苟子,然会名处多。”王笑曰:“痴!”
【注释】
①刘长沙:刘奭(shì),字文时,东晋彭城人。历官车骑咨议、长沙相、散骑常侍。
【翻译】
王坦之曾经问长沙相刘奭:“我和王修相比,如何?”刘回答:“你的才气自然比不了王修,不过领悟名理的地方多。”王笑着说:“真傻。”
【点评】
谈论名理是魏晋时清谈的一个主要内容。这里王坦之说的痴,可能是说自己为什么要主动去跟王修比,自讨没趣。
【原文】
54.支道林问孙兴公:“君何如许掾?”孙曰:“高情远致,弟子蚤已服膺;一吟一咏,许将北面。”
【翻译】
支道林问孙绰:“您和许询相比,如何?”孙绰说:“说到情趣高远,弟子早已心服口服;说到吟诗作对,许逊要对我拜服。”
【原文】
55.王右军问许玄度:“卿自言何如安石?”许未答,王因曰:“安石故相为雄,阿万当裂眼争邪!”
【翻译】
王羲之问许询:“你自己说,你和谢安相比如何?”许询还没有回答,王羲之便说:“谢安自然可以和你难分伯仲,谢万恐怕要怒目相争!”
【点评】
王羲之是说许询跟谢安在伯仲之间,谢万就差一些了。
【原文】
56.刘尹云:“人言江虨田舍,江乃自田宅屯。”
【翻译】
刘惔说:“人们说江虨像个庄稼汉,其实他是在经营田地建造村庄,自有一套。”
【原文】
57.谢公云:“金谷中苏绍最胜①。”绍是石崇②姊夫、苏则孙,愉子也。
【注释】
①金谷:原名,是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城外金谷涧修建的。
②石崇(249—300):字季伦,小名齐奴。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西晋时期文学家、官员、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大司马石苞第六子。永康元年(300),贾后等为赵王司马伦所杀,司马伦党羽孙秀向石崇索要其宠妾绿珠不果,因而诬陷其为乱党,遭夷三族。
【翻译】
谢安说:“在金谷园聚会中,苏绍的诗最为出色。”苏绍是石崇的姐夫,苏则的孙子,苏愉的儿子。
【原文】
58.刘尹目庾中郎:“虽言不愔愔似道,突兀差可以拟道。”
【翻译】
刘惔评价庾敳:“虽然言谈看似不符合大道,但是其中有些突出的地方差不多接近于道了。”
【原文】
59.孙承公云:“谢公清于无奕,润于林道①。”
【注释】
①林道:陈逵(生卒年不详),字林道,晋颍川许昌人。官至西中郎将,梁、淮南二郡太守。
【翻译】
孙统说:“谢安比谢弈清雅,比陈逵温润。”
【原文】
60.或问林公:“司州何如二谢?”林公曰:“故当攀安提万。”
【翻译】
有人问支道林:“王胡之和谢家两兄弟相比,如何?”支道林说:“应该够得上谢安,可以提携谢万。”
【点评】
说明支道林认为王胡之在谢安和谢万之间。
喜欢的话请转发、关注!
免责声明:文章素材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同时文章仅代表本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