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应然到历史必然,纪录片《一九五八炮击金门》蕴含了感动与力量,也指向了道路和未来。

1958年8月3日,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以空前猛烈的炮火轰击金门。炮弹如雨般密集倾泻到金门岛,全岛顿时淹没在浓烟烈焰之中。

炮击金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要的政治博弈和外交斗争之一,既重挫蒋介石集团“反攻大陆”计划,也破局美国“划峡而治”的图谋。中国政府用有限度的军事行动来吸引国际舆论,向国际社会特别是向美国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立场和决心。

1958年炮击金门有多猛烈(一九五八炮击金门)(1)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国家记忆》栏目用情用心拍摄制作,重磅推出十集大型文献纪录片《一九五八炮击金门》。据笔者长期观察,《国家记忆》是央视以展现党史、国史、军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主要内容的品牌栏目,在很多重要时间节点,《国家记忆》都会有相应的节目内容进行配合播出。早在两年多前,栏目组就已开始着手这一系列节目的策划拍摄,可见该栏目选题规划的前瞻性和长期性。《一九五八炮击金门》的未播先热引发了大陆和港台媒体的高度关注,节目播出后形成“追剧”热潮。栏目组创新传播方式,在央视频进行全网独家首发,更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先网后台路径探索。

1958年炮击金门有多猛烈(一九五八炮击金门)(2)

随着叙事的不断深入,最新播出的《蓝天防线》《攻心为上》《英雄民兵》三集,则从海空作战、心理战和军民联动三个方面来讲述这段峥嵘历史。其中披露的诸多历史细节,令人震撼之余心生敬意,感动过后生出无限感慨。

多角度叙事

展现军民的智慧谋略

纪录片《一九五八炮击金门》从“风云突变”起细述历史,展现60多年前蒋介石集团“反攻大陆”计划遭到重挫、美国“划峡而治”的图谋宣告失败、海峡两岸形成“一个中国”的默契过程,一直贯穿其中的是人民军队从上至下的政治智慧和战斗谋略。

1958年起,金门上空盘桓着两种声音,一是火炮发射、炮弹爆炸时的轰天巨响,一是广播喇叭的“千米传音”。陆上轰鸣的钢铁巨兽与长空比翼的雄鹰,铸成一道从陆地到海空的铜墙铁壁,也从平面到立体构建出炮击金门的作战空间。“战争不光是物质的较量,也是心理的较量”,正如国防大学教授徐焰所言,运筹帷幄的毛泽东与党中央还把战线拉到了对岸军民心中,书写出金门作战的绝妙一笔。

1958年炮击金门有多猛烈(一九五八炮击金门)(3)

曾在金门前线工作的播音员陈菲菲说,她这一辈子对金门国民党守军官兵和金门同胞们讲的话,比对自己的家人讲得还要多。这话一点也不夸张。38年,年平均广播日超过300天,“五条保证”每天广播十遍以上。陈菲菲在广播中向对岸传达亲人的讲话和书信,触动金门官兵的心。连解放军炮兵也不禁感慨,“我们的炮弹在对方的阵地上爆炸,你们的广播,却在对方的心窝里开花。”

1958年炮击金门有多猛烈(一九五八炮击金门)(4)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门作战的长线中,民兵组织展现出民间的智慧和创造力。为了配合宣传战,民众们集思广益,制作竹筒装宣传单,在夜色的掩映下送漂流瓶到对岸,制作鹰头风筝,以火烧线四散宣传单。他们热火朝天地奋战在一线,用智慧和劳动为战争输送力量。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从党中央领导到人民解放军再到福建民兵,自上而下展现出过人的智慧谋略。这份智慧谋略,在当时破解了海峡困局,在今日换取和平与发展,在未来也将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

1958年炮击金门有多猛烈(一九五八炮击金门)(5)

细数英雄

祖国蓝天上群星闪耀

炮击金门的成功与否,与掌握制空权至关重要。为还原这段历史,《蓝天防线》一集披露了金门空战的影像,亲历官兵细致讲述了人民空军当时的建设和战斗情况。激烈的空战令人热血贲张,胜利的喜悦亦推动心潮澎湃,但战争的底色总是残酷的,牺牲难以回避,人民空军飞行员用生命谱写了金门上空的海空传奇。

周春富,单枪匹马闯敌方机群以牵制对方,不幸中弹落海牺牲;刘维民,遭遇偷袭,娴熟运用战术击落敌机,却也因寡不敌众而牺牲;王自重,在追赶大部队的过程中遭到国民党空军的围追堵截,沉着应战的他先后击落两架敌机,却被对方发射的致命武器响尾蛇导弹击中牺牲;杜凤瑞,英勇作战大杀对方威风,而对方飞行员却气急败坏,不顾国际公法扫射已经跳伞的杜凤瑞,最终导致他壮烈牺牲……在祖国的碧波万顷、碧海蓝天之中,人民空军驾驶着战机上下翻飞、激烈对战,为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清除障碍,为家国太平守护万里晴空。

1958年炮击金门有多猛烈(一九五八炮击金门)(6)

青春诚可贵,生命价更高,为了两岸的和平统一,他们在最美好的年华壮烈牺牲。但同时他们冉冉升起,成为守护海峡的璀璨群星,常明于海峡两岸百姓的心中,启示我们和平的无价与统一的必然。

军民一心

守护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在金门作战的历史长线中,涌现出一批感人至深的军民故事。

运输不便,民兵就肩扛手抬,将炮弹运到解放军阵地,再一颗颗精准地投射到对岸;战地缺木材,民兵们就把自己家的门板卸下来,跑步送到解放军手里;在大嶝岛上,女炮班民兵用自己手中的大炮令金门国民党守军苦不堪言;全体民兵洗补军服、站岗放哨、抓捕特务等更是不在话下。炮击金门期间,福建沿海前线的每一个关口、每一处岸滩,都能看到民兵站岗守卫的身影。全民皆兵,军民联防,把大陆海疆变成了一道无比坚固的铜墙铁壁。

1958年炮击金门有多猛烈(一九五八炮击金门)(7)

当年,23岁的民兵女英雄洪秀枞两次累到胃出血;花样年华的姑娘们加入兵民开起大炮,组成福建前线十姐妹;12个六年级的孩子,留下来和解放军叔叔一起战斗,保卫家乡和乡亲父老,建立了福建少年支前大队;福建前线女炮班,四天训练后就投入实战,这一战斗就坚持了二十年……在金门炮战中涌现出的英雄个人与英雄集体数不胜数,战争的残酷、随时可能牺牲的危险,一直包围着他们,可民兵们没有离开自己的岗位。他们的青春在战火中燃烧,最终熔铸于共和国历史的丰碑之上。

1958年炮击金门有多猛烈(一九五八炮击金门)(8)

纪录片中最令人感动的是,不论是台湾海空老兵还是大陆民兵,数十年后再谈起那段回忆,都有说有笑,从容平静。就像六十年前逢年过节将各地的特产送到对岸,“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台湾同胞”的心一直没变。他们的笑让我们深深地意识到,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海峡两岸始终是一家人。这就是纪录片《一九五八炮击金门》所蕴含的感动与力量、所指向的道路和未来。

震耳的炮声已经消散在风中,时间的脚步一刻也未停止。曾经剑拔弩张的空中对手,四十年后再重逢谈笑风生;英姿飒爽的民兵防线姐妹花如今已成伛偻老人;角屿上曾日夜不息的军事广播喇叭,如今温顺无声;炮击金门的硝烟已经消散,祖国和人民对于和平和统一的呼声却从未停止。正如陈菲菲等前线播音员一字一句念给台湾同胞听的:“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台、澎、金、马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是另一个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是历史应然,也将是历史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