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扈俊丽。

一个陪妈妈们科学育儿的家庭教育创业者。

※除了原创文章,每天精选3篇学习笔记。

学习笔记内容来自:书籍、公众号、知乎、微博、付费社群、群聊、朋友圈等,不代表个人观点,也不清楚原始出处,所以大部分没有注明摘自哪里,侵删。

这是第248篇学习笔记:不要要求孩子感恩。

以下为学习笔记正文。


1、父母的四个基本道德

1.不对孩子诉苦。

父母对孩子诉苦,孩子的内心就会变得很沉重,这也是一种角色倒错,就是要孩子扮演自己心理父母。

2.不对孩子说父亲(母亲)的坏话。

对孩子说父亲的坏话,会剥夺孩子和父亲的链接,导致孩子压抑对父爱的需求,变得讨厌或看不起父亲,对母亲同理。

3.不要把自己的存在感、价值感以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放在孩子身上。

自己管好自己,把孩子当成一个有自己意志的独立个体来尊重。

4.不要要求孩子感恩。

要求孩子感恩本质上是对孩子的一种控制,只会给孩子制造亏欠感,并不会让亲子关系变得亲密。

父母如果真的能看见并尊重孩子的感受,孩子自然会和父母关系很好。

经常听到很多爸爸妈妈把感恩挂在嘴上,要孩子学会感恩,也有很多机构,契合父母的需求,推出感恩课程,给父母洗脚、按摩、啥的,这不就是一些形式么,表演给别人看。

而且,不觉得感恩,暗含着一种条件和交易么?

感恩,是先有恩,受到了恩,才要去感。一方给予,另一方接受。

用在其他方面可能适合,别人给了我们帮助,救助了我们,我们对这份恩情,给予感谢,这是感恩。

父母与孩子间,当然有恩情,但除此之外,父母也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收获了温情,收获了快乐、幸福,可能比孩子获得的更多。怎能单方面地要求孩子去回馈呢?

真正的感恩,一定是发自内心的,你都没让他感觉到爱,就拿一个恩来说事,不是一种要挟么?

给孩子一封好好学习的信(学习笔记248不要要求孩子感恩)(1)

2、成长主要是为了自己

一个人成长主要是为了自己,但实际上也会极大的利益到你的孩子。

父母的心理状态会通过潜移默化和互动方式同化给孩子。

父母如果总是悲观失望胆小怕事,你觉得你有能力让孩子变得勇敢乐观吗?

你没有任何精神资产,孩子继承只是你的羞耻和恐惧。

给孩子一封好好学习的信(学习笔记248不要要求孩子感恩)(2)

3、教育中的问题

今天父母和老师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高估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把孩子视为一张白纸,可以任由我们去涂抹、去雕琢、去塑造。

而忽视了,每个孩子其实都是一粒种子。

从诞生起就携带了整个自然系统的全部智慧和逻辑,拥有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能力和秩序,以及自己独特的心智、天赋和潜能,具备了成就自己的所有可能。

父母、老师需要做的只是尽可能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

唤醒孩子内在的渴望和动力,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主动性,帮助孩子更好的认识自己、扬长避短,自我实现,而不是父母和老师的期待。

正如杨振宁先生所说“教育就是发现偏好,培养偏好,发展偏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