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粉碎了帝国主义陈兵国门、扼杀新中国的图谋,洗刷了百年任人宰割的耻辱,震撼世界,奠定新中国的世界地位,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抗美援朝全史72个?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抗美援朝全史72个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粉碎了帝国主义陈兵国门、扼杀新中国的图谋,洗刷了百年任人宰割的耻辱,震撼世界,奠定新中国的世界地位!!
周恩来,却说:“抗美援朝打半年,谈两年。”因为,我志愿军在半年内,连战五场,就一举奠定基本格局。
第一次战役:狭路相逢
美联合国军仁川成功登陆,南北夹击,朝鲜人民军全线溃败。麦克阿瑟命令联合国军兵分两路,长驱直入,逼近鸭绿江。
危机时刻,我军决定入朝抗战。
1950年10月19日,第一个入朝的志愿军战士是总司令彭德怀,他成功接触到了金日成,迅速了解到最新战局态势。
他敏锐的发现敌军两路兵分之间,空隙长达80到100公里,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迂回、穿插。他当机立断,充分利用敌明我暗的优势,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击东面或西面的一路敌人。
10月24日,邓岳、张玉华的第118师、邓华的第13兵团,经过连续多个夜晚的急行军,犹如天降神兵,赶到大榆洞。彭总当即命令邓岳和张玉华率领第118师,在温井设置口袋阵。
此时美军和南朝鲜军分东西两路,逼近中朝边境。
10月25日,西线南朝鲜军已进至博川、龙山洞云山、温井、熙川一线,逼近志愿军第40军。
温井位于朝鲜清川江以北,向北有公路经北镇,通往鸭绿江边的碧潼和楚山。
邓岳和张玉华就在温井设下埋伏。当天上午南朝鲜军第6师第2团如“约”而来。
负责阻敌的第118师,第354团,他们采取拦腰截杀。
这股南朝鲜军,面对我军凶猛的突袭,吓得抱头鼠窜,火炮未架,弹药未开,就败下阵来。
这是抗美援朝战争打响的一天。
此时东线敌军企图抢占黄草岭地区,准备与西线美第8集团军,夹攻朝鲜临时首都江界,从而形成钳形攻势。
黄草岭位于长白山脉 南麓,是朝鲜东北部的军事要冲。
敌人一旦夺战黄草岭,就可以 经长津直趋江界,威胁西线志愿军的侧后。
因此志愿军第42军的两个师必须赶在敌人之前到达黄草岭,抢占先机。
我军顾忌敌军空中侦察,只能昼伏夜出,他们每夜狂奔60多公里,与敌人的机动坦克、汽车赛跑。终于在10月25日,拂晓先头部队第370团第二营4连进入阻击阵地。
激烈的阻击战很快打响了!
战至第三天,朝鲜气温突降,飘起大雪。我军战士缺衣少粮,饥寒交迫,啃着冰冻的土豆,与敌军在一一座山头,一个个高地,殊死争夺。
几度激战之后,南朝鲜军崩溃逃窜。
战后,志愿军的这支先头部队,被授予黄草岭英雄连的光荣称号。
云山距安东仅150多公里,位置独特,是联合国军北进的重要枢纽。
10月28日美第1军,由平壤北上进入云山、龙山洞地区。
负责攻占云山的志愿军是第39军。
11月1日,志愿军突然发现云山以北之敌有后撤迹象。
第39军军长吴信泉当机立断,提前发起进攻。
然而双方一交手却发现对手的实力出乎预料。
我们原本的计划是围歼的南朝鲜的伪军,交战后却发现对手竟然是美军,而且还是美皇牌部队,美骑兵第一师。
而之前的撤退迹象事实上,并不是撤退,而是美军和南朝鲜军换防。
这支部队骁勇善战,建军160年,未尝败绩。而且全师早已是高度机械化。
面对劲敌,第39军没有丝毫退却,他们顶着美军的密集炮火,发起了多轮进攻。在阵地上与敌人贴身肉搏。
美国人从未碰到过如此英勇顽强的对手,最终丢盔弃甲,向南败逃。
云山战斗结果,我军歼敌2000余人,其中美军1800余人。美骑兵第一师第8团大部分被歼。
11月5日彭德怀命令西线各军停止进攻。
至此,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胜利结束,志愿军歼敌1.5万余人。
第二次战役,西线扬威
我军入朝作战仅16天,连连告捷,将美第8集团军赶到了清川江南岸。
中国军队意外出场,打乱了联合国军,迅速占领朝鲜的计划。
也使美国内部陷入到了极度不安与困惑当中。他们无法搞清楚我们投入了多少部队,也不知道我们的军事目标。
而麦克阿瑟依旧要实现原来迅速占领全朝鲜的目标,并制定了总攻势计划。
首先他们空军炸毁鸭绿江所有桥梁,企图切断我军后续部队和物资进入朝鲜的补给。
接着,再从东西两线发起钳形攻势,西线是美第8集团军,东线美第10军。
全面向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推进,准备在圣诞节前,一举歼灭志愿军。
而我志愿军却集体北撤。主动与美军脱离了接触!
战场突然安静了下来!
到底发生了什么?
美军一时不知所措。
而此时,毛泽东与彭德怀,却正在谋划一场关键战役,在朝鲜战场上要站稳脚跟。要充分利用敌对我不明的优势,打出胜势来。
采用的作战方针,就我军最擅长的诱敌深入。
这个计划,我军将西线之敌引诱至大观洞、温井、妙香山一线。东线诱至长津湖地区。
在彭德怀的指示下,志愿军诱敌部队且战且退,既要装出尽力抵抗,又要制造狼狈撤逃的假象,后来,更是直接撤退,甚至释放美军战俘,特意透露我补给困难,急欲回国的迷惑信息。
后方,北京的毛泽东,在对外发布战报时,只称志愿部队,而不说中国人民志愿军,刻意造成中国仅有少部分军队入朝的假象。
经过毛泽东和彭德怀精心布局,麦克阿瑟确信中国军队真是怯战败走,而且人数仅有7万左右。
美军中计,很快钻进我军口袋阵。
毛泽东与彭德怀开始思考如何围歼敌军。
两人经过多封电报磋商,确定,从德川打开破口。
德川位于朝鲜半岛蜂腰位置,是美军东西两线部队的结合处。是美军的交通枢纽和补给站。他们决定首先以第38和第42军进攻德川、宁远打开战役缺口。
之后,再迂回敌军侧后,配合正面各军,歼灭进至清川江以北的敌军。
而担此重任的第38军,是声名赫赫的东北野战军中的头等主力。第38军军长梁兴初善打大仗,硬仗。
1950年11月25日黄昏,我西线6个军几乎同时向联合国军发起进攻,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打响了。
而关键的战斗,在德川的38军。
梁兴初兵分两路,主力迎面痛击德川南朝鲜军第七师,另派一特遣分队潜入敌后,炸掉敌军退路——武陵桥。本战结果,38军围歼南朝鲜第七师5000多人。
第42军也成功拿下宁远西线。
到此,敌军战线被拦腰捅破,整条战线面临着全线崩溃。
志愿军的突然反击让麦克阿瑟措手不及,此刻,摆在他面前的早已不是圣诞节前的胜利,而是如何逃离战场。
怎么阻击敌军的逃撤?
西线美军身后腹地,有两个险要关口,三所里和龙源里。有两条从平壤通往芥川的南北公路,分别经过这两个关口。
志愿军必须抢占这两处关口,才能堵死南撤的西线美军主力。
此时距三所里最近的第38军第113师,都有70多公里的漫长距离。
即便如此,38军军长梁兴初依然向113师,下达了急速穿插三所里的死命令。
第二次战役打响之后,113师消耗严重,许多战士连日没有吃喝。
然而他们凭着惊人的意志,忍受极度疲劳,突破人类生理极限,
14小时极限行军145余里,在第二天7:00,及时到达三所里,并占领了龙源里,彻底切断了美军南撤的两条主要通道。
被我军前后围困的西线敌军,被逼到了绝境。她们向三所里和龙源里发起了疯狂的攻击。
恰恰就在这时,从军隅里后撤的美军第二师也逃往龙源里。
第113师面临着南撤和北上增援敌军的两面夹击,一旦失手,美军主力将全部南逃,我军的所有布局都将化为泡影。
为减轻第113师的压力,第38军军长梁兴初下令,中途拦截美军第二师。
而关键的拦截点,就是松骨峰。它是军隅里通往三所里公路的咽喉,所有车辆行驶到这里都必须放慢速度。
作为制高点,松骨峰是个绝佳的阻敌阵地。
而阻击的任务,落在了第38军,第112师,第335团一营三连。
而三连的战士们连续几天夜路,早已疲惫不堪。他们刚登上山顶,还没来得及修筑工事,美军就已经出现在山脚下。
而三连全员仅有120人,而必须阻击的对手美二师,却是参加过诺曼底登陆的尖兵部队。
一场惨烈的搏杀开始了。
为了逃命,美军出动多辆飞机、坦克,对三连阵地狂轰滥炸。整个山顶都被打翻,汽油弹的火焰,把阵地烧红了,三连的战士们一个个倒在血泊之中,但他们却顶住敌人连续4次冲锋。
最后时刻,打疯了的美军蜂拥而上,而三连只剩下不到60人,子弹全部打光。飞机扔下的汽油弹,已经将他们的身体点燃。
战士们没有后退,带着全身的火苗向敌人扑去,与敌人同归于尽。
三连的壮烈的搏杀,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
最后,三连120人,只剩下7人,但阵地依然在他们的手中,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使主力部队及时赶来,歼灭了美二师的主力。
美军被38军死死卡在龙源里、三所里的公路上。当绝望的美军士兵,遇到正面的志愿军主力部队时,只能被迫扔下了所有坦克汽车和大炮等重装备,朝着密林惊慌逃逃串。
10天之内美第8集团军。一退300公里一直退到三八线附近。
经过持续一周的作战,志愿军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圣诞节攻势,取得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西线作战的胜利。
东线战场在长津湖!!
西线美第8集团军被迫后撤,但东线的美第10军则继续向北推进。
美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决定
以美陆战第1师首先占领长津湖畔的柳潭里,随即向西攻击前进,占领江界与美第8集团军会合,然后向鸭绿进发。
以美步兵第七师在长津湖以东地区向鸭绿江推进,
以南朝鲜军首都师、第三师,沿东海岸公路和端川西北,继续向朝中、朝苏边境推进。
三路敌军中,美陆战第1师在太平洋战争中经历夺岛血战。齐装满员2.5万人,堪称王牌中的王牌。
东线迎击敌人的部队是大名鼎鼎的第三野战军主力第9兵团。
两强相遇,注定是一场惨烈的大战。
这个丈怎么打呢?
毛泽东与彭德怀给出的策略是,9兵团采取诱敌深入,寻机歼敌的作战。
9兵团司令,是湖南人宋时轮,出身黄埔,身经百战。
在他的指挥下,第九兵团3个军,20、27、26军秘密行军,直至到达长津湖,并且完成部署,美军竟然丝毫没有察觉。
战后,美军惊叹地称之为,人类战史上最神奇地行军。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位于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之间。
由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向北,在柳潭里和下碣jie隅里之间形成长津湖,最后注入鸭绿江。
1950年的冬季,这里恰逢50年不遇的严寒。11月24日美陆战第一师全部进入长津湖地区。
此时,美军兵力分散,且并未发现我军集结,
志愿军第9兵团抓住有利战机,集中兵力,先发制人,于11月27日黄昏,向长津湖地区的美军部队发起全线进攻。
第27军负责正面进攻,第20军4个师从侧后攻击美军。
战至11月28日清晨,9兵团已完成对长津湖地区美军的分割包围。
将美陆战第1师和美步兵第7师主力分割包围于,长津湖东面的新兴里,南面的下碣隅里和西面的柳潭里等地。
1282高地是柳潭里北边最重要的制高点。驻守此地是美陆战第一师两个团。
我27军79师235团,发动恐怖的夜间突袭战!
美军措手不及,第一波攻击,很多美国士兵死在了睡袋里。
回过神来的美军,对1282高地展开猛攻,敌军装备精良、火力凶猛,燃烧弹把阵地炸成一片火海。我军战士就在滚烫的焦土上,与敌人反复争夺。
战斗进行得异常残酷。志愿军连续打退敌人2个团的五次冲击,最终守住了1282高地,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被分割包围的各处美军,惊恐焦躁,急迫突围,
于10月28日白天发起多此凶猛的反击,试图突破封锁,但均遭到失败。
美军整支东线不得不由进攻转入防御。美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下令加强下碣隅里的防御力量。
11月29日上午,下碣隅里的美军向南又开始突围。
长津湖的南面,下碣隅里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是关键阵地。
坚守此处的是第20军第58师第172团,三连三排。带队的是连长杨根思。
美军的进攻凶猛而疯狂,罕见地连续发起了8次冲锋,英勇的3排都打了下去。但却伤亡惨重,最后,阵地上只剩下连长杨根思和两名伤员。
生死时刻,杨根命令两名伤员带着重机枪撤离阵地。他孤身一人收拢起所有的武器,与敌人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杨根思牺牲时年仅28岁。
美军为破解下碣隅里困境。美师长史密斯派出一支英美特遣队,由谷土里北上,不惜一切代价增援下碣隅里。
然而特遣队刚一出发,即遭到我军的猛烈阻击,并很快被切成数段,堵死在由南至北的公路上,最终兵败投降。
敌人突围的挫败,意味着我军进攻的开始。
11月29日,9兵团开始集中兵力逐点歼灭被围之敌。
11月30日第27军5个团,对长津湖东面的新兴里,美步兵第七师部队发起总攻。很快美军防线被捅得七零八落。
其中,27军80师239团,他们授予的任务连夜穿插,直插到美军31团团部。
第239团二营直捣黄龙,冲进敌人的指挥所。扒下了31步兵团——北极熊团团旗。
团部被端,新兴里美军全面崩溃,步兵第七师第31团成建制被歼灭。
新兴里的美军被歼之后,东线美第10军全线开始动摇。美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命令所有部队向咸兴兴南地区实行总退却。
为免于全军覆没,史密斯不断呼叫空中支援。
尽管有铺天盖地的飞机支援,但在志愿军的顽强阻击下,从下碣隅里撤到谷土里仅仅18公里的道路,美陆战第一师主力竟然走了38个小时。他们可是当时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军队。
水门桥,是美陆战第一师南撤的必经之路。它位于古土里以南6公里处,桥下是悬崖峭壁,万丈深渊。
当美陆战第一师先头部队侦察至此时,他们震惊的发现,志愿军许多战士冻僵在雪地上。他们呈战斗队形散开,卧倒在雪地里,人人都是手执武器的姿态。这就是我们英雄的冰雕连。
这一刻,他们意识到:这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
美陆战第一师,一路南撤、一路惶恐、一路丢盔弃甲,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甚至在混乱因车祸丧生。
最终他们跌跌撞撞,上了船,仓惶地从海上逃离。美军这支王牌部队,完成了有史以来最为狼狈地一次败退。
美联合国军总司令的李奇微曾说:这是一次漫长而曲折的撤退,一路上战斗不断,似乎是在一寸一寸的向后挪动。”
讽刺的是,还有两天就是圣诞节,而美军却是东西两线同时失利,让麦克阿瑟圣地诞节攻势成为历史级别地笑话。
此后,美军被迫撤至三八线以南地区转入防御。第9兵团在东线严寒中的殊死决战,彻底扭转了东线战局。
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从11月6日到12月24日,连续作战49天。
志愿军以作战减员3.07万余人,歼敌3.6万余人。
在严酷的战场第9兵团,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1952年7月,宋时轮奉调回国。车行至鸭绿江边,他让司机停车。
面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脱帽弯腰,深深鞠躬,泪流满面、不能自持。
第三次战役 喋血汉城
第二次战役之后,美联合国军已成溃败之势。为了赢得喘息时间,他们利用联合国,联合13个亚洲国家,抛出38线停火倡议。
对于美政府玩弄先停火后谈判的阴谋,毛泽东早识破,并提出了对策。
那就是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压迫敌军,以争取政治上的主动地位。
这就是发动第三次战役。
此时由于连续作战,志愿军西线部队已经十分疲惫。东线第9兵团也出现了大批冻饿减员。
尽管如此,彭德怀遵照主席指示,咬紧牙关部署南进计划。
经过两次战役,敌我双方态势明朗,突袭、奇兵已经不易奏效。
第三次战役我方采取稳进方针,亮明车马,正面制敌。
彭德怀集中志愿军6个军,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实施正面突破,歼灭西起临津江东岸,东至北汉江西岸,沿三八线布防的南朝鲜军队。
与此同时,美国同样在调兵遣将,任命李奇微为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功勋卓著,被美军称为铁人。
临津江,是汉城以北最后一道天然屏障,两岸山高坡陡,易守难攻。
南朝鲜军在临津江南岸,构筑了三道防御阵地,密密麻麻的铁丝网、巨大的雷场、密集的碉堡群,组成了联合国军口中的铜墙铁壁。
我军选择临津江作为突破口,为的是出奇制胜,打南朝鲜军一个措手不及。担任突破临津江主攻任务的志愿军,是第39军第116师。
我军要做到出其不意,所有的行动都要躲避敌机的侦查。
1950年12月30日,116师趁着夜色向临津江北岸急速行进,随后他们还须在大雪和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下,隐蔽待命一天,等待总攻。
我军的隐蔽方式是,每个士兵都用白布覆盖全身,与皑皑白雪连成一片,完美躲避敌军的空中侦查。
要快速突破临津江阵地,必须有足够的炮火支援。而炮火攻击要保持效率,必须是白天,同时还要避开敌机地骚扰。
因此,如何确定总攻时间,非常关键。
此前一周志愿军炮兵队连续观察记录每天的日落时间,与侦查敌机离开地上空的时间。
他们最终测定敌机飞离时间为16:40,日落时间为17:03,这中间的23分钟便是最佳炮火准备时间。既是入夜前能见度较好的时段,有利于瞄准,又能避开敌机袭扰,有利于连续开火。
综合考虑,总攻时间就定在1950年12月31日黄昏。
这一天,临津江北岸,炮火齐鸣,拉开第三次战役的序幕。
虽然我军炮火准备,只有短短20分钟,却是志愿军入朝以来规模最大,火力最强的炮火准备。
而且,我们的大炮,离南岸敌军阵地只有几百米,杀伤力巨大,为战士们犁开了一条前进之路。
炮击刚一结束,战士们跳进冰冷的江水,迎着敌人的炮火,展开冲锋。原本,零下20多度,江面早已经结冰。但是美军飞机生生把冰面炸翻。
战士跳入冰水,棉裤就被冻住,下身僵硬,行动非常艰难。
然而,英勇的战士,前仆后继,悍不畏死的向敌人冲杀而去。
正是这种视死如归的冲锋,从精神上击垮了敌人的意志。
他们踏破冰河的场景,让美国大兵心惊胆颤。
在严寒中,志愿军第39军第116师,仅用50分钟就成功突破临津江防线。联合国军口中的铜墙铁壁被瞬间击破。
与此同时,在西起临津江口,东至林提的200多公里的战线上,志愿军6个军和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近30万大军,全部突破联合国军三八线阵地。
面对敌人的全面溃败,彭德怀料定敌人会放弃汉城、继续南撤。他当即决定乘胜追击,向汉城进军。
高阳以南的“佛弥地”,成为截断英军第29旅的向汉城撤退的路线。而阻截的使命留给了志愿军第50军。
英军正中埋伏,很快被我军冲散、截断,但我们却遇到了一个巨大的困难。那就是英军29旅配备了一个重型坦克中队。每一辆重型坦克重超过50吨。
而当时志愿军只有爆破筒和炸药包,很难直接摧毁坦克。唯一的办法就是爆破坦克履带。但是要在坦克行进间完成爆破任务,按常规操作,根本做到。
此时,我军一名爆破手李光禄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就是把炸药包的导火索,从10公分截成3公分。这就意味着他必须在三秒内完成点火、投弹、撤离!而沉着勇敢的李光禄,冒着枪林弹雨,顺利的炸趴下了敌人的重型坦克。
在狭窄的山坳,一旦领头的坦克被截停,就会造整支坦克中队拥堵。可以说李光禄的搏命战法完全解决了敌人的坦克群。
经过三小时激战,我志愿军战士们,用最原始的方式击毁和缴获坦克31辆,装甲车和汽车24辆、歼灭英军700余人。
另一个重要阻击点,是釜谷里。釜谷里位于“议政府”通往汉城的公路上,距离汉城仅30多公里。
任务落在了志愿军第39军第116师第347团,他们的对手同样是英29旅的主力部队。
1月3日凌晨战斗打响,我军趁夜率先攻占釜谷里南山阵地。而随后的白天,就是敌军发起疯狂反扑的时刻。
英军兵力和火力均占优势,他们先后发起数次冲锋,却始终无法突破志愿军的阵地。为了彻底堵住英军,当时347团决定,让7连抢占并卡在公路上的一个制高点。
英军炮火非常猛烈,让抵达高地的7连战士无法布设阵地,只能利用弹坑作为掩体。七连的战士遭遇惨烈的伤亡,几轮恶战下来,副连长、指导员、排长们全部牺牲,连长身负重伤,只剩下连司号员郑起和其他十几名战士,还能战斗。
最后一轮冲锋,英军一直冲到了我军阵地前40多米,而我军战士已经打光了全部弹药。
面对涌上的敌人,身负重伤的司号员郑起,猛然站立起来,用尽全身力量吹响了冲锋号。
硝烟笼罩的釜谷里响彻着,只属于中国军队的嘹亮军号。
正在发起冲锋的英军,以为我军增援部队赶到,立即转身夺路狂奔。郑起仅凭着一遍遍的军号,竟然把敌人生生赶下阵地。
而正是这一段神奇的军号,为增援的部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最终第347团成功歼灭英军两个连。
在中朝军队的猛烈攻势下,第三次战役发起三天后,就已经呈弧形,包围汉城。
坐镇汉城的李奇微,只能带领联合国军全线撤至汉城以南。
1月4日志愿军与人民军进入汉城。1月8日第三次战役胜利结束。
从汉城撤退时,李奇微特意留下一句话:“第8集团军司令官谨向中国军队总司令官致意!”
彭德怀看着这样意味深长的留言,陷入沉思。他知道敌人并不是大溃败,而是有序撤退。
他们绝对不可能善罢甘休,他们还有力量阻我们前进、甚至进行反击。
而我军呢?经过三次战役,一线部队极度疲劳、补给困难,减员严重、难以作战。
因此,我军必须及时进行休整、补充,才能持久作战。彭德怀决定休整期为两个月。
刚上任不久的美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却是个可怕而狡猾的劲敌。他意志坚定、经验丰富,并很快找到扭转态势的方法。
在他看来,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一退再后退,但部队主力并未受到较大损失,仍有一战之力。
与此同时,他猜测我志愿军有两大弱点。
一个是礼拜攻势,也就是我军后勤补给仅能维持一个礼拜的时间。
一个是月夜攻势,也就是我军没有制空权,只能在晚间,借助月亮的光度发起进攻。
他为扭转颓势、恢复士气。同时侦查我军兵情,第三次战役刚结束一周,李奇微就发动了试探性进攻,“狼狗行动”。
虽然狼狗行动没有取得实质战果,但李奇微却基本摸清了我军的情况。
那就是志愿军后勤补给线太长,很难进行有效的作战,第一线兵力不足,需要较长时间的修正。
随后,李奇微整顿美第八集团军,于1月25日集中25万大军发动全线反扑——代号“霹雳行动”。这是一场针对志愿军弱点的大战。
这就是第四次战役,朝鲜战场上最严峻的战役。
第四次战役 铁血防御
霹雳行动中,李奇微将美军和南朝鲜军混合编组,美英军主力在西线汉城方向主攻。
南朝鲜军则在东线打辅助。
此时坚守汉江南岸的是第50军和第38军第112师。指挥官韩先楚。是全军公认能打硬仗的虎将,他下达了坚守阵地的命令。
在第50军军长曾泽生布下的防御体系中,第149师第47团的阵地正好卡在通往汉城的公路上。
作为北进汉城的必经之地,白云山成为了美军进攻的重点地区。
为攻占白云山,美军甚至出动了重型轰炸机,一颗炸弹炸出的弹坑,足有五六米深。但即便阵地被美军炸成火海,第447团的指战员们也毫不退缩、愈战愈勇,
激战11个昼夜,死死钉住了敌人。
此战歼敌1200余,伤亡344人。在敌人的重炮火下,很多战士被炸得粉身碎骨。
打扫战场时,第50军政委徐文烈老将军含泪下令:一定要把所有伤员都转移走。一定要把牺牲得烈士掩埋好,就是一个耳朵、一只胳膊、一条腿,也得捡回来,合葬在一起。
在在整个汉江南岸的防御中,第447团只是第50军顽强防御的,一个缩影。
第50军是辽沈战役中由国民党起义部队改编而成的。然而面对兵力装备均占优势的美军,这支由起义改编的部队,却打出了让所有人叹服的战绩。
为什么一支部队起义以后,能狗战胜世界上最强大的部队?
因为这支部队有信仰,他们知道背后就是祖国人民,他为新中国而战。
第50军并肩作战的是第二次战役中打出威名的万岁军。
顶着连续作战的极限疲劳,缺兵少粮的第38军,却如钢钉一般死死钉在了汉江南岸。
即便,当第50军完成防御任务,先行北撤后,第38军却依然孤军坚守在汉江南岸。
彭德怀为何要作此安排呢?
早在第4次战役开打前,彭德怀就制定了西防东打的作战方针。
韩先楚指挥西线志愿军五十军和三十八军及人民军一军团顶住西线敌军的进攻,邓华指挥三十九、四十、四十二、六十六军集结到东线进行反击作战。由于主力部队仍在一百多公里的后方休整,集结需要时间。
战役胜败的重担,就压在了在西线进行阻击战的三十八、五十军。
第38军的阵地,位于东西两条战线的接合处,它是我军东线脆弱侧翼!
因此,哪怕伤亡重大,第38军也要死守阵地,确保东线主力的安全集结。
背水一战的38军,梁兴初身先士卒的指挥下,在汉江南岸与联合国军血战22个昼夜。
联合国军强大的海空优势巨大,几乎不分昼夜地在志愿军的阵地上狂轰乱炸,我军各部在敌人的凶残地进攻下伤亡惨重。打到最后,兵员和弹药严重不足,梁兴初把将各式的侦察队、教导分队,甚至机关勤杂人员和部分炮兵分队填充到了一线步兵连!有很多将士靠缴获敌人的武器战斗。
而汉江南岸守备战,
在22天的江南鏖战中,38军浴血奋战,毙敌上万人,铸就了“打不烂、攻不垮”的英雄本色,有力钳制的联合国军的主要进攻,为东线反击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38军自身也付出了高达12000多人的惨重牺牲,很多百战精锐长眠在汉江南岸,可以说38军元气大伤,转移到后方休整,缺席了第五次战役。
西线的惨烈搏杀,为东线志愿军部队迅速完成了战役集结,赢得时机。
东线指挥官邓华,首战任务,是歼灭横城之敌人。
2月11日我军终于开始反击作战,羸弱的南朝鲜军望风而逃,仅仅一天的时间,第八师三个团已大部被歼。经过两夜一天的激战,中朝军队共歼敌1.2万余人。东线联合国军被迫后撤26公里。
横城胜利的同一天,我志愿军以6个团发动连续进攻,进军美军驻守的砥平里。然而,此处美军兵力远远超出战前估算。两夜激战之后,虽然一度攻入砥平里,重伤美军团长,却始终未能消灭敌军。
鉴于战场形势变化,志愿军进攻部队主动撤出了战斗。
第4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结速。志愿军歼敌2.2万余人,粉碎了李奇微寄予厚望的霹雳行动。
虽然我军取得阶段性胜利,但在敌军凶猛的反扑之下,我军的弱点更加暴露。
一线兵团连续作战,大量减员,后勤补给已成为战略性的大难题。
针对我军的困局,中央军委决定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粉碎敌人意图、坚持长期作战。
志愿军第二番入朝部队,由杨得志司令员率第19兵团和陈赓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第3兵团分别于2月中旬和3月中旬入朝参战。
为了实现部队顺利轮换,彭德怀和朴一禹决定以空间换时间。
在南起汉江北岸 至横城北 到三八线地区部署三道防线,节节阻击。
至此志愿军和人民军全线转入运动防御。
3月7日李奇微发动撕裂者行动,目标是夺取汉城和向三八线推进。
志愿军各部队一面开展顽强阻击,一面逐步向北转移。运动防御作战的关键在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而不计较于一城一地的得失。
我们先放弃汉城,撤到三八线以北,缩短供应线,保持有生力量。等待国内战略预备队到达再反击。
3月15日联合国军进占汉城。最终战线定格在38线附近。联合国军历时87天才从三七线以北推进到三八线地区。平均每天只能前进1.3公里,死亡900人。
第4次战役结束。我志愿军在陷入人员与补给的极端困难之下,实施运动防御作战,歼敌7.8万余人。为二番入朝部队赢得宝贵的部署时间,为第5次战役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五次战役 惨烈胜利
根据毛泽东与彭德怀的研判:4战之后,没有讨到丝毫便宜 美军,必将采取更激进的动作,那就是重抄故技,从朝鲜半岛侧后登陆。
如果,敌军一旦登陆成功,我之咽喉即被遏住。我正面部队即使能打到釜山,最终也不得不被迫撤退。
为避免中朝军队陷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我们先发制人,抢在敌军登陆前发起进攻。
第五次战役发动时机,就在第二番部队集结完毕。彭德怀做出如下部署:
40军、39军在金化至加平线劈开战役缺口插入敌人的东西两线之间。阻断和割裂东西线敌军的横向联系与相互支援。保障志愿军西线部队分割围歼敌人。
第9兵团和第19兵团分别担任左右两翼突击,向心迂回。
第3兵团担任正面突击,对敌形成钳形合围,目标是歼灭敌军几个师。
就在彭德怀紧锣密鼓地筹备第5次战役,美军发生重大变故,
美国总统杜鲁门解除麦克阿瑟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职务,由美第8集团军司令官李奇微接替。狠厉的李奇微,刚一上任,就要求越过三八线的联合国军继续向北进攻。
1951年4月22日黄昏,志愿军发动第5次战役。几十万志愿军将士在整个战线开始了排山倒海的反击。
在军长温玉成的指挥下,担任战役割裂任务的第40军,不负众望,首先在敌军战线上撕开了口子。
激战中,由于穿插太猛,第354团三营一口气冲到了120公里外的敌后腹地。战至天亮,战士们才发现,敌人已经不是计划中的南朝鲜军队,而是准备增援前线的美英军队。
这就意味着,这是一场实力对比悬殊的遭遇战!
志愿军一个营要独自面对有坦克飞机支援的美英军队的围攻。
为了拖住(增援西线)的敌军,三营官兵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围攻,奋起反抗,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障了第40军分割歼敌任务的。
西线雪马里位于临津江以南约4公里是联合国军防御纵深处的要点。
战役开始不久,第19兵团第63军仅用一个小时就突破了临津江,完成对雪马里守军英军第29旅一部的包围。
在这里他们将要面对的是号称英军王牌部队的格罗斯特营。
这个营呢有150多年的历史。先后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受到英皇授予的刻有皇家陆军字样的帽徽,因此该营官兵钧佩戴的两枚。帽徽。被称为了皇家陆军双徽营。
4月24日拂晓时分,志愿军围歼雪马里的战斗打响。我军高速行军、强力穿插,直击打蒙了敌军。
英军士兵事后回忆:
“中国士兵涌上来,都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跑出来的,突然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他们将我们三面包围起来。”
格罗斯特营被围,陷入绝境的消息,惊动了联合国军的将领们。
震惊的李奇微,竟亲自赶赴前线,指挥解救格罗斯特营的方案。
他命令航空兵空投食品和作战物资,同时派出美军和英军多部前往救援。
然而联合国军支援部队,遭到志愿军的顽强阻击,始终无法靠近。
4月25日,志愿军向被围英军发起最后攻击,一举全歼格罗斯特营及其配属部队。
第5次战役发起4天后,志愿军个突击集团全部越过三八线,并乘胜追击,进至汉城以北及汉江北岸一线,逼得美军节节后退。
指挥美军撤退的是李奇微上任后钦点的第8集团军新任司令范弗里特。
他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的明星班。他的同学是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李奇微是小他几届的学弟。
范弗里特具有出色的指挥能力和执行能力!在下令全线后退时,他率领部队坚决执行李奇微的磁性战术。
即抓住志愿军白天作战困难和机动性差的弱点。以一部兵力与志愿军保持接触,掩护主力迅速后撤,利用机械化部队边撤退、边打,不断消耗我们。
彭德怀看穿李奇微的意图后,鉴于部队已接近持续进攻的极限。
他决定各突击集团自4月29日起停止进攻,原地休整。
第5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告一段落。
此阶段作战共歼敌2.3万余人,并再次突破三八线,逼近汉城。
范弗里特则在汉城周围集结重兵。甚至将火炮推到汉城街道上。
在城市东北西三面组成密集火力网,企图将汉城变成毁灭志愿军的绞肉机。
彭德怀判断美军主力8个师旅决心死守汉城的情况下。志愿军很难取胜。
此时整个战线由西南逐渐向东北倾斜态势。东线南朝鲜军侧翼暴露。
彭德怀决定采取瞒天过海声,西击东的战术,隐秘的转兵东进,歼击东线南朝鲜军。
为迷惑与牵制西线美军,彭德怀下令以志愿军第19兵团和人民军第1军团在汉城以北和汉江北岸积极佯动。
造成进攻汉城的假象。牵制以汉城为重点的西线美军。
同时令第3兵团和第9兵团隐蔽东移,协同人民军歼灭东线,南朝鲜军2~3个师。
5月9日志愿军主力开始东移。西线志愿军和人民军开始在汉城方向展开积极战斗,不断袭击敌人。
李奇微和范弗里特判定志愿军将集中主力攻取汉城,他们下令集中兵力应对志愿军的进攻,全线转入防御。
李奇微和范弗里特做梦也想不到,在几百公里以外,东线的南朝鲜军即将面临毁灭性的打击。
因为他们根本没有预料到彭德怀会放弃在一次攻占汉城的打算。
5月16日在经过短暂的炮火准备以后,东线志愿军和人民军各突击集团按照预定计划发起进攻。
担负县里地区作战主要突击任务的志愿军第9兵团,很快突破敌军一线阵地,向敌纵深展开,猛烈穿插。
在志愿军第9兵团和人民军东线部队与县里地区围歼南朝鲜军的同时,
中线和西线的志愿军和人民军,根据中朝联合司令部统一部署。对当面之敌展开进攻。
战至5月21日,中朝军队共歼敌2.3万余人,缴获了大批重装备大量消耗的联合国军的有生力量。
此时,志愿军一个月内已经连打两仗,部队已十分疲惫,第一线部队粮食弹药供应极为困难。部队主力必须转入休整。
然而,就在志愿军主力刚刚转移,准备修整,掩护部队尚未展开的关键时刻!
深知志愿军后勤保障弱点的李奇微,开始了他蓄谋已久的反扑。
他下令联合国军以摩托化步兵和坦克炮兵组成特遣队,在大批航空兵和远程炮兵的支援下。
沿汉城至涟川,春川至华川,洪川至麟蹄公路,寻找志愿军和人民军防线空隙多路突击快速推进。
经过一周的反扑,联合国军兵锋已直指战略要地铁三角地区。
由铁原、平康、金化构成的三角地带是东西战线的联结点。也是志愿军后勤物资的囤积之地和重要的交通枢纽。这里自然成为了李奇微选定的主要进攻目标。
1951年5月27日为稳定战局,彭德怀决定以志愿军5个军和人民军3个军团,在涟川、铁原、金化方向中,挫敌之进攻,锋芒坚决坚决守住铁三角。
在金华方向。
第15军第45师奉命掉头,在芝蒲里地区的朴达峰阻击敌人。
朴达峰位于金化西南30公里处是敌人进犯金化的必经之路。
联合国军以几个营的兵力,配合坦克和炮兵对志愿军的阵地狂轰滥炸。
坚守在这里的是第15军,第45师,第134团3营,他们与不断增援的敌军打起了惨烈的拉锯战。
而在铁三角地区的铁原战场,战况同样惨烈。
位于铁三角西南角的铁原,是志愿军重要的后方基地。
铁原以北是宽广的平原,如果美军冲过铁原,皮惫的志愿军主力不但无法得到休整,而且将会面临更大的危险和损失。
在联合国军猛烈反扑之下,志愿军第63军临危受命担任阻击任务。
第63军党委号召全体指战员就是把63军打光,也要坚守阵地10~15天。
自入朝参战以来,第63军已经连续作战一个多月,基本上没有得到过修整和补充。全军只有2.4万人。他们面对的敌人是来势凶猛的美第1军和第九军的4个师。兵力多达4.7万余人,此外还有1300多门火炮,400余辆坦克和大量的飞机辅助,形势十分严峻。
抱着誓死保卫铁原的决心,在宽达25公里的正面战线上,志愿军第63军将士们不怕牺牲,面对美军多次的猛烈攻击,血战12天歼敌15,000余人,最终完成了阻击任务,粉碎了李奇微夺占铁原的企图,为稳定战场局势作出重大贡献。
6月10日,志愿军主动撤出铁原、金化,将联合国军阻止在三八线附近。
历时50天的第5次战役结束。
第5次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志愿军歼敌8.2万多人,粉碎了美军在朝鲜蜂腰部位建立新防线的企图。
经过五次大战役,志愿军把战线从鸭绿江推到38线,并把阵地牢牢焊死在38线,此后美帝已经意识他们在往北进犯分毫,不得不寻求停战谈判,来谋求体面的结束战争。
2年之后,双方签订板门店停战协议。
2年零9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共毙伤俘敌109.3万余人,美军39.7万人。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出了国威、军威,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的耻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