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十四岁那年就中了秀才。他父亲在交趾做太守,有意把儿子教养成个文学家,觉得带在自己身边,可以在公余之暇,朝夕时加指点,就派老家人王福回绛州去接王勃到任上来。王勃跟随着王福取道金陵从九江走水路到达了南昌,舍舟登陆,决定从旱路继续向南方进发。

暮秋时节,天高气爽,山光水色也格外清幽秀丽,逗人喜爱。王勃不觉忘记了旅途的寂寞,对南昌这地方产生了感情。走近城郊,看到店铺里在卖糯米做的重阳糕,上面还插着红纸、绿纸做的小旗,又看到人们成群结队到郊野里去,王勃这才记起今天原来是重阳佳节。

王勃显才滕王阁

远远望去,枫林疏处有一座宏伟的高阁,王勃起初以为是出名的法华寺的藏经阁,问了茶坊里的茶博士,告诉他这是章江门外的滕王阁,原本为滕王元所建,最近都督阎伯屿又派人重加装修,比初建时更显得美观了。据茶博士说,今天滕王阁还有个盛会,阎伯屿已经发出大批请柬,邀满城的文人学士来此游宴,共度佳节。

不过,这茶博士知其一不知其二,阎伯屿所以邀文人学士们来共度佳节,不仅是喜欢热闹,自命风雅,却还别有秘密他这个人为官勉强可以够得上“清正”二字,怪气则不少,对三个儿子都不喜欢,只爱女婿吴子章,总是抱怨别人不拔他的好女婿。这一次吩咐吴子章预先做好一篇《滕王阁序》,有心让他在重阳节的盛会上一显颜色。这事情只有阎伯屿吴子章翁婿两个人心里明白,茶博士自然不会知道。王勃听了茶博士的话,只觉得阎都督是个风趣人物,别的也没有想得更多。

王勃的滕王阁序最经典的一句(王勃显才滕王阁)(1)

图|少年王勃

王勃打算趁路过南昌之便,拜访一下自己幼年时的业师刘祥道。记得离绛州之前,接到过刘祥道两封信,说起现在南昌做教官,很是想念在绛州所教授的一群学生,如今自己既然到了南昌,岂有不去看他之理。想到这里,便无心再观看重阳节的风光,急忙直奔城里而来。

在一座石牌坊下面,挑着行李的王福和一个人对面撞了一下。按说可以不撞的,但那人步履蹒跚得厉害,要让也无从让起;再说王福也是五十岁以上的人了,身体虽然硬朗,自然也不像年轻人那样矫捷轻快,闪避不及,于是就撞上了。

王福好容易立定了脚跟,没有摔倒。身体却不由自主地晃了两三下。

王勃正要和撞过来的人说理,扑面先闻到一阵浓烈的 酒气,定神一看,却正是要去拜访的业师刘祥道,自然十分高兴。刘祥道呢,昨天晚上在百花洲酣饮到深宵,今天起得特别迟,记起了阎都督的约会,可忘记了骑马或坐轿子,斜斜歪歪,带着余醉走过来,撞了一下,清醒了不少,但仍没有看清楚对面是何等样人。

王勃的滕王阁序最经典的一句(王勃显才滕王阁)(2)

图|王勃像

王勃叫了一声:“宗师大人。”刘祥道觉得耳熟得很,揉了揉眼睛,细细看来,眼前站着的原来就是他生平最得意的门生王勃,真是心花怒放,没有来得及答应便伸出两手去,捧了王勃的面孔看个不休,问道:“前些时我托人两次带信给你,叮嘱你千万不要仗着自己聪明而少下苦功,你没有当作耳边风吧!为什么不给我回音呢?”王勃连忙解释道:“一来没有南来的便人,二来学生自己决定前往交趾途中来拜访老师,所以就不写信了,惹得老师悬念,学生真于心不安。至于痛下苦功钻研经史典籍,从前跟老师求学时就养成了这习惯,未尝一日忘怀。连续接到老师两次手示以后,自己在这方面就更注意更警惕了。”

那老家人王福,从前也见过刘祥道的,这时候忍不住插进嘴来,说:“不瞒你刘大人,小主人现在真的很用功,街坊邻居中有人背地里还说他是书呆子呢!”

刘祥道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们的话,我也只能听一半。有人叫你书呆子,是不是因为你只知道用苦功,而不大注意方法,如果有这种情况,倒也要注意。不过这些都不要紧,只要把新近做的诗文给我看看,便知道你究竟有没有长进了。”

王勃的滕王阁序最经典的一句(王勃显才滕王阁)(3)

图|神童王勃

王勃孩子气得厉害,硬要立刻打开行李,把两册最近做的七言诗取出来,请老师过目。刘祥道呵呵大笑起来,对王勃说:“性急什么呢?这大街之上岂是探讨诗文的所在?现在我要去滕王阁,没有功夫细谈,你们先去儒学里,到我的院子中住下,回头再看你的诗文不迟。”

听了老师的吩咐,王勃和王福问明了儒学的地点,就上路了。刘祥道看着王勃的背影,想起刚替王勃启蒙时,他还是个娃娃,如今已长得高及自己的肩膀了,而且又聪明大方,就想把王勃带到滕王阁去,让他开开眼界,见识见识南昌的文人学士,于是又把王勃喊了回来,邀他同行,单剩王福挑行李先去儒学。

虽然刘祥道没有说明去滕王阁做什么,王勃心里可以料到十之八九,因为听见茶博士说过,看来老师就是去参加这个盛会的。自己能够去,当然求之不得,但是人家没邀请,会不会自讨没趣呢?想来想去,有些犹豫不决,就问老师道:“你去滕王阁大概是赴阎都督之邀,我去怕不成吧?”

王勃的滕王阁序最经典的一句(王勃显才滕王阁)(4)

图|王勃雕像

刘祥道是豪放惯了的人,对“世故人情”原不大“通达”,也不去追究王勃何以知道今天滕王阁有盛会,听王勃话中颇有犹豫之意,劈口回答道:“他既然邀了我,你是我的门生,一起去有何不可,果真有人挡你的驾,我和你一同马上回头就是。”

王勃看见老师的态度异常坚决,不好再说二话。但是总觉得未免冒昧,自己是个未成年的秀才,夹在前辈中间,也许会被人耻笑。要想不去吧,老师准要责备自己没有出息。因此只得硬着头皮跟随着刘祥道上了滕王阁。

到的客人已经不少,刘祥道打招呼的只有三个人,他们是新任澧州太守宇文、翰林学士孟去病、扬威将军王承烈。通过刘祥道的介绍,王勃和他们分别交谈了几句,觉得都是不平凡的人物。

王勃的滕王阁序最经典的一句(王勃显才滕王阁)(5)

图|滕王阁画作

知县、县丞等在忙着招待客人。据说阎都督带着女婿吴子章,早就来了,可没有露面,谁也料不到他们躲在阁中偏僻之处正一同修改那一篇预先做好的《滕王阁序》。其实,说是修改,也许还是说最后一次修改更确切,因为在此以前,这篇文章已经修改过不少次数了。

这篇《滕王阁序》,名义上是吴子章做的,实际上阎伯屿花的精力更多。因为准备在即将举行的盛会上对客挥毫,所以这一次最后的修改特别慎重。阎伯屿把文章从头到尾低声念了两遍,修改了几句对仗,使之更加工整而铿锵上口。吴子章也想了一些语句,阎伯屿认为平常得很,不同意用进去。并且严厉地对吴子章说:“你赶快把文章背熟吧!临时忘记了,写到一半搁下了笔,岂不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吴子章一听,丈人的话确实大有道理,马上背诵起来。

阎伯屿听吴子章背了三遍,一字未错,翁婿两个这才把颗悬着的心同时放了下来,彼此面上浮现了一阵会心的微笑。他们有一个估计:明日此时,吴子章才高八斗、下笔千言的令誉必定已经风传全城了。

王勃的滕王阁序最经典的一句(王勃显才滕王阁)(6)

图|(现)滕王阁

阎伯屿出来招呼客人的时候,吴子章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两个人都满面春风,显得十分得意。起初吴子章看到赴会的饱学之士不少,一度有点胆怯、悲观,阎伯屿告诉他这些人都没有准备,不见得会有勇气对客挥毫,即使有人肯写,仓卒之间不见得能写得比这一篇经过再三琢磨的《滕王阁序》更出色。吴子章觉得丈人的分析入情入理,又恢复了乐观的情绪。

吴子章第一次看见王勃,觉得他眉清目秀,很讨人喜欢,还以为是刘祥道的最小的儿子,便跑过来抚摩着王勃肩膀说道:“小兄弟,这里好玩么?等一会儿,我买一块枣馅的重阳糕给你吃。”

刘祥道知道吴子章弄错了,马上替他们介绍,对吴子敢说:“他叫王勃,是我在绛州时的门生,不要看他年纪小小,已经是个秀才了呢!”说罢,哈哈大笑。

刘祥道一阵笑声,引来了不少人,吴子章不住地向王勃道歉,王勃满面通红,有点窘,也有点生气,便一个人溜到较冷静的角落里去凭栏远眺一番郊野的秋色。

王勃的滕王阁序最经典的一句(王勃显才滕王阁)(7)

图|滕王阁江景

本来王勃一路之上也欣赏了南昌的一些风景,哪知道从滕王阁中看出去,却又别有一番迷人的景象。因为居高临下,所以看得格外远,四周的青紫色的山峦都隐约可见,散布在郊原上的水潭映照着云彩稀落的长空,不时传来一两声渔歌和鸿雁的叫声,把秋意点缀得更浓了。王勃胸襟为之一开朗,真想放声高歌。

从眼前的景色,又联想到南昌的山川名胜以及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人物的遭遇。他特别想到了后汉时南昌乡贤徐受到太守陈蕃的礼遇的故事,像陈蕃这样重视人才的官员古来并不是顶多,他替徐感到幸运自己呢?当然很想能有机会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能否如愿,则很难说了。梁鸿和贾谊都有经国济世的才干,但遭遇却很惨。王勃刚想到这一些,猛然觉得年轻人应该多往积极方面想,惆怅伤感就不对头了。于是抱定宗旨要学弱冠就为国请缨的终军和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宗悫。

王勃的滕王阁序最经典的一句(王勃显才滕王阁)(8)

图|滕王阁概览

一阵喧嚣的鼓乐打断了王勃的遐想,宴会开始了,王勃随刘祥道入了席。

主人阎伯屿谈笑风生,他的酒量也大,左一杯右一杯地喝下去,居然毫无醉意。

正当大家相互敬酒时,吴子章附着阎伯屿的耳朵说了一阵,就准备把那篇《滕王阁序》设法塞出来了。阎伯屿不赞成女婿操之过急的做法,这样太露痕迹。他还是决定按原定的计划行事,吴子章诺诺连声而退。

酒过三巡,阎伯屿立起来说道:“今天席上高朋满座,真是难得的盛会,最好能有一篇文章把这盛况记载下来,现在就勒石刻碑,也好替后世留下一段佳话。哪一位文坛巨擘有此雅兴啊?”没有一个人不赞成阎伯屿的提议,但是就缺少自告奋勇而出来承担写这篇文章的人,在席上彼此互相推来推去,一半是文人在表面上都喜欢谦让,一半是大家思想上都没有准备,要立刻写出一篇精采的文章感到把握不大。

王勃的滕王阁序最经典的一句(王勃显才滕王阁)(9)

图|滕王阁夜景

没有人肯写这篇文章,局面多少有点僵,吴子章却暗自高兴,并且对丈人的一套做法从心眼里表示服帖。等一会儿,自己的文章一出来,格外要使满座惊叹了。想到这里,不知不觉飘飘然起来。

阎伯屿在官场中久了,做事特别细致周到,而且一点不露声色,看见这篇文章的作者还没有着落,假装颇为着急,亲自请宇文钧写,又请刘祥道写,他们都婉言谢绝了。阎伯屿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再叫吴子章写,事情就做得天衣无缝,一点不显破绽了。

这刘祥道虽然谢绝了阎伯屿的请求,却想起了另一件事,他对王勃说:“你前往交趾,路途遥远,在此恐怕也不多耽搁,要我仔细地把你的两册七言诗阅读一遍,再和你首斟酌,在时间上有困难;依我之见,倒不如把这篇文章担了下来吧!就算是考课,你看如何?”

来参加聚会,王勃已经感到不大合适,没有想到老师会再走这一着棋子,答应吧,多少有点冒险。不答应吧,不仅使老师失望而且见困难就退却,自己也觉得没有丈夫气概。怎么办呢?他想到三国时曹子建七步成章的佳话,不禁又跃跃欲试了。虽然心里这样想,却还是没有下最后的决心。

王勃的滕王阁序最经典的一句(王勃显才滕王阁)(10)

图|滕王阁序

毕竟老师是最了解学生的。刘祥道一方面觉得以王勃文学上的深厚根底完全可以担当起这个使命,一方面也发现了王勃的信心还不是顶足,于是又鼓励他道:“在座的算你年纪最轻,即使写得不大好,也不致有失体面。再说老辈的人吧,连我自己在内,受了六朝文章的影响过深,写出来的东西往往除了漂亮语句之外,空空洞洞,缺乏内容,因此,你也不一定写不过他们。”

刚才在凭栏远眺的时候,王勃便陶醉于四周的景色,并且联想到了一些古人的遭遇以及自己的抱负,正有不少情愫要抒发,如今老师既然加以鼓励,勇气自然也增添了几分,他终于决定了写作这篇文章。

刘祥道告诉了阎伯屿,说文章已有人承担下来了。阎伯屿吃惊不小,问清楚是年方十四岁的王勃以后,也就没有在意。

王勃的滕王阁序最经典的一句(王勃显才滕王阁)(11)

图|王勃构思

早有书吏将一套精致的文房四宝捧至王勃面前,王勃开始构思。

这时候,整个滕王阁鸦雀无声,都向王勃这边投下惊异的眼光或轻蔑的微笑,有人在低声对邻座说:“这孩子不知道天高地厚,简直是在开玩笑。”

吴子章听说有人自告奋勇愿意写这篇文章,就像是个晴天霹雳打了下来,走过来想见识见识是哪一位翰林学士或名流鸿儒,哪知不看犹可,一看之下,气得发呆了,哪里是什么翰林学士或名流鸿儒?不禁叫了一声“惭愧!”

王勃略作考虑之后,对于整篇文章的布局已经有了打算。先写南昌的历史沿革与形势,接着写宴会的盛况,并略为介绍一下主人和宇文太守、孟学士、王将军等诸人的声望、风度,然后以较多的篇幅描绘一下秋景。再着力抒说自己的抱负感怀。最后以一首七言律诗结束全文。

王勃的滕王阁序最经典的一句(王勃显才滕王阁)(12)

图|滕王阁一景

把纸铺展开来以后,王勃提笔写上了文章的题目:《滕王阁序》。草稿也没有起,便一笔写下来了。

阎伯屿吩咐书吏们站立在王勃后面,王勃每写上一句,便来报告一句。书吏来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伯屿说:“文章如此开头,也极其平常。”书吏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伯屿说:“点明南昌的分野和地理,尚称扼要。”书吏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伯屿说:“形势确实如此。”书吏报:“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阎伯屿说:“运用典故恰到好处。”书吏又报了几次,阎伯屿不住地点头。

那吴子章觉得王勃比自己高明得多,成名的幻梦早已破灭,无精打采地垂头不语。

当书吏报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句时,阎伯屿不禁拍案叫绝,对左右说:“这王勃岂不是天下奇才么!?”

刘祥道对王勃期望甚切,要求也高,直到王勃写出了这两句对仗工整、历厉如绘的句子以后,才放下心来,估计这篇文章不会错到那里去了。

王勃的滕王阁序最经典的一句(王勃显才滕王阁)(13)

图|落霞与孤鹜图

王勃自己没有注意旁人有何反应,聚精会神一口气把文章写完。刘祥道即席朗诵了一遍,满座之人无不赞叹。

在一片赞叹声中,王勃的《滕王阁序》立即被石工刻到碑上。吴子章偷偷地摸出自己的一篇,愈看愈不行,便撕成了碎片。

散席以后,刘祥道带王勃回儒学去。在路上,他恳切地对王勃说道:“古人说初生之犊不畏虎,你在滕王阁上正表现了这一种精神。看来别后你确实又下了不少苦功,单凭勇气,岂能写好文章。只是不可骄傲,一骄傲就写不出更好的东西来。”王勃觉得这真是金玉良言,感激非凡。

第二天刘祥道亲自送王勃登程南下,当王勃还在途中时,他的《滕王阁序》就传遍了全国。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