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叶问”系列电影,很多人可能会首先想到武打、争斗。
其实认真看过《叶问》的人都知道,“武”只是形式,电影是想通过人与人,或者说国和国之间的武力争斗,来表达“思想”。
最近热播的《叶问4》,可总结出这样一个核心思想:
人不应该争强好胜,但是必须有赢的实力。
1.一个故事
电影开始,叶问的儿子又一次因为打架惹怒了校长,校长决意要开出他。
在校长办公室里,叶问一脸诚恳地对校长说:
“能不能再给他一次机会,我保证再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儿了。”
可校长态度很坚决,说:
“上次就保证是最后一次了。”
叶问知道,没机会了。
这一天回家后,他决定送儿子出国读书。第二天,他就买票启程去了美国。
气势汹汹的万师傅
在唐人街,经人介绍,叶问见到一位在当地很有威望的万师傅,想请他写一封推荐信给当地学校,但这位万师傅很喜欢争强好胜,也从心里瞧不起叶师傅,当场就来了个下马威,说:
“打赢我,拿信!”
叶问不想打,走了。
几天后,这位万师傅和他的武馆,以及一众中国习武之人,与当地的军方势力发生冲突,并在比武中导致多人受伤,万师傅本人也受重伤进了医院。
在这一场中国人和美国人“决斗”中,中国人一败涂地,所有人都在悲伤难过、哀叹焦虑,观众的情绪也被调动了起来:
“中国人啊,你站起来,你要赢!”
可是,谁去打败那个让中国人一败涂地的美国军人?没有人。
最后,叶问站出来,用中国功夫“咏春”,打败了那个美国军人,赢回了中国武术的尊严和中国人的尊严。
叶问
之后,美国人也改变了对中国武术的看法,甚至把中国武术列为了军事必修课程。
中国人和中国武术,都得以扬眉吐气了!
电影《叶问4》其实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人不应该争强好胜,但必须有赢的实力。
2.两种心态
电影里的叶问和万师傅,都是习武之人,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
叶问很低调,从不因为自己有武艺在身去招惹别人,相反,就算别人来招惹他,他也是能躲就躲。
所以当万师傅以“打赢他”为条件交换入学推荐信时,他放弃了。
万师傅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人,也是特别地有“意思”:
同是习武的中国人,在美国的领地上,他丝毫同胞情谊也不讲,当叶问来求助于他,想要一封入学推荐信,他直接就下了战书:“打赢我,拿信!”
可见,万师傅是很喜欢争强好胜的人。
万师傅
可是面对美国人,他又一直奉行“忍”字:
他的女儿在学校读书,多次被美国的同学欺负,甚至被群殴,但他每次都告诉女儿说:“你要忍!”
万师傅的争强好胜,只是针对他觉得自己可以抗衡和打败的人,他的内心其实是自卑的,是“弱”的。
也正是因此,他很渴望通过去打败一些不如自己的人,来证明自己的“强”。
叶问还有一个名字,叫“低调的自信”。
万师傅另一个名字,叫“佯装的自大”。
万师傅内心自卑,又技不如人,所以最后败得很惨。
内心“弱”的人,归根结底是“弱”的。
叶问
叶问从不与人争,但心里有底气,不畏惧强者,也不挑衅弱者,只有在逼不得已的时候,才选择用实力说话,还“说”得足够漂亮!
3.伪装的自信,有多消耗人?
著名心理学大师阿德勒这样定义自卑:
当一个人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且认为自己根本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时,就陷入了自卑。
电影《叶问4》中的万师傅,面对美国人歧视和欺负,坚决不反抗,坚决忍耐到底。
与此同时,在那些不如自己的人面前,他又很喜欢争强好胜。
显然,他是一个自卑的人,而且是一个努力要掩饰自己的自卑的人。
其实每个人内心多少都有些自卑,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儿,自卑甚至可以成为动力,驱使一个人发愤图强。
可是,当一个人使劲地去掩饰自卑时,就对自己构成了“内耗”:
内耗之一:
因过度关注外界,尤其是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消耗大量精力。人的精力一定是有限的,相应地,用来提升自己实力的精力就被削减了。
内耗之二:
因为过度关注输赢,心态严重失衡,不利于个人水平的发挥,更容易走向失败。
一个明明自卑却要伪装成自信的人,为了完成伪装,既消耗精力,又破坏心态,必然导致个人实力的技不如人,这样的人,拿什么取胜?
最想赢的人,偏偏最容易输。
因为他始终是想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麻痹自己,而不是真正提升个人实力。
在这种麻痹中,自卑感只会与日俱增,真正的问题却始终没有解决。
4.超越自卑和自信的“二元对立”
识别并指出一个人是自卑的,这没有任何意义,还很招人讨厌。
真正重要的,是识别“伪装自信”带给自己的消耗,然后走出来。
其实哪里有绝对的自卑和自信?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指出: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自卑和自信的混合体,我们应该谋求这两种心态的和平共处,而不是消灭其中一个。
换句话说,其实是消灭“二元独立”。
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了一个观点:
当我们界定了何为美,同时也就制造了何为丑,当我们界定了何为善,也就界定了什么是恶。这样的“二元对立”,会直接引发冲突。
所以老子提倡超越二元对立,放下“分别心”。
从这个观点出发,自信和自卑,实际也是我们界定出来的一个“二元对立”。
正是这一不恰当的界定让自卑者承受了痛苦,其中一部分人还因此确立了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建立绝对自信。
结果,在求而不得中更加痛苦了。
其实,用“自信”来形容叶问并不准确,更精准地说:他是一个“淡定”的人。
叶问
基于内心的淡定,他不在意输赢,也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因此,他能把有限的精力都投入到个人实力的提升上。在必要的时候,一鸣惊人,还赢得足够漂亮。
平和的心态是最健康的心态,也是人生最好的底色。
5.用实力说话,有多爽?
电影的最后,叶问出手,打败了傲慢的美国军人,也由此改变了他们对中国武术和中国人的轻蔑态度。
在叶问获胜的那一刻,电影里的中国人,以及作为观众的我们,内心都“爽”极了。
叶问打败美国军人
用实力说话,就是这么爽!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
我曾有一个高中同学,长得又矮又丑,在学校很不招人待见,可是他发奋读书,在高考中成为一匹黑马,是我们那一届唯一考取北京大学的人。
当他把录取通知书握在手里,你知道他心里有多爽吗?
再举个例子,在《奇葩说》第六季中,詹青云火了。
这个来自山区的草根姑娘,靠贷款一路求学,靠着多年积累下的学霸级的学识和智慧,在奇葩说这个人才济济的舞台上,成为了一个最闪亮的人。
用实力说话,你知道她心里有多爽吗?
詹青云
每个人活着,都应该有自己的实力。
在工作中,实力是自己立足的根本。
在生活中,特别是在婚姻中,实力更是自己说话的底气。
有实力的人,从不在意别人的脸色,因为真正有实力的人,根本没有人敢给他脸色看。
2020年的崭新时光,已经在眼前铺开,你将为自己积蓄怎样的实力?你想让自己的人生抵达怎样的高峰?
人生的“酸爽”,要靠自己去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