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3-19 浓墨和淡墨

一 墨的历史

墨法讲了好几课了,今天讲最后一个主题:墨法的历史。

传为南齐王僧虔《笔意赞》有这样一句话:"浆深色浓万毫齐力。""浆深色浓"是讲墨汁,"万毫齐力"是讲用笔。

这篇文章是否出于王僧虔,学术界有不同看法,这种考证问题,我在这书法讲座中不介绍了。但这篇文章肯定是宋以前的作品,晋唐人是用浓墨的。

唐以后的用墨习惯,清末著名学者沈曾植有专论。沈曾植的门人极多,如王国维、王蘧常等等。

他自评"书学好过书功",对书法理论研究好过临池功力。我这里说多一句,他六十四岁以后"始意写字",所以学书法什么年纪都不嫌迟的。

书法墨色有哪几种(调配的墨色变化)(1)

在他的《海日楼数论》中,沈这样说:"墨法古今之异:北宋浓墨实用,南宋浓墨活用;元人墨薄于宋,在浓淡间;香光(董其昌)始开淡墨一派;本朝名家又有用干墨者。大略如是,与画法有相通处。自宋以前,画家取笔法于书;元世以来,书家取墨法于画。近人好谈美术,此亦美术观念之融通也。"

我照沈的说法,排出这张表。

书法墨色有哪几种(调配的墨色变化)(2)

你可以看到,宋代(包括北宋和南宋)基本上是用浓墨的。到元明清,有一些书法家用墨出现了变化。我强调一句,是有一些书法家,不是全体。很多人还是用浓墨的。

沈曾植说,宋以前和宋以后,可说是两个阶段。这是书法家和画家两个群体的互动。宋以前,是画家从书法家这里学习笔法,中国画是写出来的,线条好就要懂得用笔,而用笔当然是书法家比较擅长。

书法墨色有哪几种(调配的墨色变化)(3)

而宋以后,有一部分书法家开始向画家学用墨。绘画用墨也称血法,不过那包括了用水调墨的方法,有些书法家就学这一手。其中有些人是用笔技巧差,靠调墨来弥补一下。

所以明代赵宧光强烈批判说:"至于近代,又将以墨汁掩笔,大可怪也。古人未始无之,此偶然落笔,浓淡失所,谓不伤于书可耳。若遮此丑态,法果如是乎?"

墨法是表现笔法的,这是基本的原则。

书法墨色有哪几种(调配的墨色变化)(4)

如果墨法遮盖笔法,那是错误的用墨方法。古代作品偶然也有浓淡失所的情况,就是墨法不大好,但只要不伤于书法用笔的表现,还是可以接受。而有些人用笔不行,靠墨来遮盖,难道有这样的技法吗?靠墨来遮盖,就是用墨色晕化、墨色淋漓等手段,可见明代就有,现在越演越烈。

二 几种淡墨

浓墨比较容易理解,什么样的墨色算淡墨呢?我们知道墨汁的三大成分是:碳黑、胶质和水分。胶质可以帮助碳黑堆积起来,但对于同一种墨来说,影响墨色浓淡的主要是碳黑和水分。

2.1碳黑不黑

第一种所谓"淡墨",指碳黑本身就不黑,15课中讲到,碳黑因为原料不同,黑度也不一样。

书法墨色有哪几种(调配的墨色变化)(5)

这种墨无论你怎样磨,磨出来的墨汁必然是淡墨。

清代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这一说法。"浓墨宰相"指刘墉,我已经介绍过多次,他用紫毫笔,浓墨,作品墨色幽黑。

"淡墨探花"指王文治,他有一些作品用淡墨。

书法墨色有哪几种(调配的墨色变化)(6)

其实王文治的"淡墨",只是用了一种青黑色的墨,跟刘墉那种浓厚的墨色相比,看起来有淡雅的味道。他墨汁还是磨得很浓的,没有墨晕,甚至连涨墨都没有,这是碳黑本来的颜色问题,墨汁含水量并不多。

照《墨经》的说法,泛青光的墨其实不是最好的。

书法墨色有哪几种(调配的墨色变化)(7)

"凡墨色,紫光为上,黑光次之,青光又次之,白光为下。"青光是第三等的墨,现在市场上青黑色的墨,是特意加了花青颜料,不知道王文治用的是哪一种。

2.2水分过多

第二种淡墨,不是碳黑不够黑,而是含有较多的水分。

书法墨色有哪几种(调配的墨色变化)(8)

水多称为湿墨,湿墨就是笔道外有涨墨再加墨晕。这是墨没有磨浓,沈曾植说"墨薄"。

你看齐白石画的这三个青蛙,

书法墨色有哪几种(调配的墨色变化)(9)

有浓有淡,这是同一个砚台、同一块墨条磨出来的墨,不是分几个砚台、用几种墨条磨的。有浓有淡,是因为有时加水。

又如黄胄画毛驴,也是很巧妙地利用了墨晕。

书法墨色有哪几种(调配的墨色变化)(10)

如果笔锋中淡墨少,下笔以后马上被纸吸干,那就不会晕化。晕化主要的原因还是笔锋中含水量多。

这张署名为清代王铎的作品,就是淡墨作品。他用很湿的墨,下纸后有很大的墨晕。

书法墨色有哪几种(调配的墨色变化)(11)

一直写到干枯,然后再次点墨。可以看到,干墨情况下,墨色也是委很淡的。所以作者是故意创造这种淡墨效果。

书法墨色有哪几种(调配的墨色变化)(12)

当代书法家林散之先生儿子林昌庚先生回忆说:"父亲写字是棌用绘画用墨的办法。画法用墨有七种:积墨、破墨、焦墨、宿墨、淡墨、渴墨、浓墨。为了取得不同的墨色,父亲总是把墨磨得很浓,然后破清水写字,水墨交融,洇散渗化,加上写字过程中笔上墨的多少不同,写出来的一幅字就有浓淡深浅,湿润枯燥等多种墨彩。"

书法墨色有哪几种(调配的墨色变化)(13)

这是画家黄宾虹教林散之的方法,取法于国画的墨法。

也就是沈曾植所言"元世以来,书家取墨法于画。"

三 浓墨派和淡墨派

三,浓墨派和淡墨派。通过以上讲述,

书法墨色有哪几种(调配的墨色变化)(14)

书法史上用墨有浓墨派和淡墨派。魏晋唐宋,主流是用浓墨的,其实一直到现在,还是用浓墨为多。元明清以来,有些书法家转向淡墨。这些书法家,往往本身就是画家。

3.1浓墨派

浓墨派有什么主张呢?大致有三条,一是取最黑的炭黑当原料做墨,二是书写前一定要把墨磨浓。磨浓的意思,就是你一下笔至少是润墨,不会洇化。三是认为墨色变化来之于用笔。那是自然变化,不采用调色的方法。

这里讲个故事,曹魏时洛阳、邺、许三地的宫殿落成,于是命韦诞给建筑物题名。韦诞说,皇帝您给的笔和墨都不行。只有用张芝笔,左伯纸,以及韦诞自己做的墨,由他来书写,这才能大小如意。

书法墨色有哪几种(调配的墨色变化)(15)

韦丹制造的墨有什么特点呢?历史上很有名,四个字:"一点如漆",韦诞字"仲将",他既能制笔,又能造墨。"一点如漆"就是墨色幽黑厚重,但不要误会是黏稠。

墨汁如果浓到又黏又稠就不好了,唐代书法家欧阳询说:"墨淡则伤神采,绝浓必滞锋毫。"欧阳询是主张用浓墨的,但也指出不要太浓,以免黏住毫毛。

我们现在见到的如智永《真草千字文》中有些字,表面纸张有磨损,看起来不那么黑。

书法墨色有哪几种(调配的墨色变化)(16)

在书写时,还是属于用浓墨的。颜真卿《告身帖》也是这样,这是用浓墨写的。

书法墨色有哪几种(调配的墨色变化)(17)

墨色淡的地方,有些是用笔的变化,另有些是多次装裱导致纸张发毛。有机会去日本,看真迹的同学可以留心。

墨色经过上千年,会有一种古色,这时候墨色变得沉静,在一些宋拓本上可以看到。

《阴符经》也是用浓墨写的,

书法墨色有哪几种(调配的墨色变化)(18)

他不是强烈的跳跃的黑色,也不是淡墨,就是年代久远的这种沉静的黑。

到宋代,苏东坡是主张用浓墨的代表人物。清代王澍说:

书法墨色有哪几种(调配的墨色变化)(19)

"东坡用墨如糊,云'须湛湛如小儿目精乃佳。'古人作书,未有不浓用墨者。"苏东坡也是浓墨派,他提出两个标准:一是黑,黑到要像小孩子的眼睛。二是浓,浓到好像墨糊,书写时可以堆积起来。堆积的目的,其实就是希望墨色更黑更厚实。

明代镏绩说他亲眼看到这种效果:"余又见东坡真迹,墨如漆,隐起楮素之上。山谷亦谓其用墨太丰而韵有余。""楮素"就是纸张,镏绩没有具体说他看到苏东坡那一个作品,只说墨隐隐高出纸面。黄山谷曾经批评这种用墨太厚有伤韵味。

书法墨色有哪几种(调配的墨色变化)(20)

好在苏东坡留下的墨迹不少,确是用浓墨的多。今后各位看展览。如果你家中有收藏,那就更方便了。

王澍是清代书法界有影响的人物,他这样说:"墨须浓,笔须健。以健笔用浓墨,斯作字有力,而气韵浮动。"他极力主张用健笔浓墨,跟刘墉是同道。

一直到清末,康有为也是浓墨派:"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上姿态奇逸,可谓美矣。"

民国浙江书法家张宗祥先生,他担任过杭州西泠印社社长,对用浓墨的论述比较详细。

书法墨色有哪几种(调配的墨色变化)(21)

他在《书学源流论》这样说:"自古书家多用浓墨,墨之佳者,所书之纸已坏,有墨之处独存。"就是纸张已经坏了,有墨的地方不坏,还存在。

"惟浓故忌胶重,胶重则滞笔而不畅;"墨浓胶重,写起来不流畅,这是浓过了头。

"惟浓故忌质粗,质粗则间毫而不调;""间毫"就是粗墨夹在毫毛之间,毫毛不顺。

"惟浓故忌用宿墨,用宿墨则着纸而色不均。""宿墨"就是过夜的墨,失去胶性,干后发灰。

综上所述,你可以看到书法界用浓墨是主流。

3.2淡墨派

接下来讲讲淡墨派。淡墨派的主张,和浓墨派不同。一是未必取用最黑的炭黑当原料做墨,青灰色的也可以,

书法墨色有哪几种(调配的墨色变化)(22)

甚至可以加入其他颜料。二是磨墨未必要磨到浓,淡一点也无妨。三是墨色变化可以事前调制,未必来之于用笔。

详细考证起来,历代都有些人用淡墨,但代表人物就有两个:元代的赵孟俯和明代的董其昌。

镏绩说:"吴兴赵学士松雪有云:'古人作字多不用浓墨,墨太浓则失笔意'"想起来赵孟俯也看过许多古迹,不知道为什么有这样的结论。

张宗祥先生为赵孟俯辩护说:"淡墨作书创自子昂。世之论者,以子昂因求书之人太多,创为此法,以取简便。不知子昂选毫既柔,茍用浓墨,毫且更滞,何能挥洒自如?故其用淡墨也,必以柔毫屡试而得此法,非必取简便也。盖柔毫浓墨易致枯槁,子昂求免此弊,是以出此。"

他说,有人认为向赵孟俯求字的人大多,磨浓墨太化时间,于是以淡墨书写付之。张宗祥认为这样讲法不对,问题出在赵孟俯用柔毫,柔毫点浓墨滞笔,枯笔多,所以用柔毫点淡墨,水分多就顺畅。这理由能否成立,各位可以自己想一下。

明代淡墨派领袖人物是董其昌,王澍说:"至董文敏始以画法用墨,初觉气韵鲜妍,久便黯黮无色。然其着意之书,究未有不浓用墨者,观者未之察耳。"

书法墨色有哪几种(调配的墨色变化)(23)

"文敏"是董其昌去世之后的谥号。王澍也为董其昌辩护,说董其昌精意写的作品,都是用浓墨的。那些日子一久便黯淡的作品,只是应酬的东西。

书法墨色有哪几种(调配的墨色变化)(24)

我的看法是:赵孟俯和董其昌都是画家,画家调色惯了,自然会影响到书法。可能就是在调色盘中掭墨,随手写上几笔。加上他们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就有一批人追随。这批人往往不是画家,但把赵董的习惯学过来了。

简言之:

· 墨是表现用笔的,用笔是书法的根基。

· 书法的墨色变化,只靠用笔带来。

· 调制出来的墨色变化,那是绘画技法。

讲到这里,你知道我的取向了吧?我这课程是讲晋唐的,当然是浓墨派。

谢谢。

本节要点:

· 墨法的历史。

· 几种淡墨。

· 浓墨派和淡墨派。

复习思考:

· 古人说"墨不入纸则浮浅",如果用浓墨,但笔力小,导致墨不入纸。那这作品算浓墨作品还是淡墨作品?也就是说,以墨汁浓淡为标准,还是以最后效果为标准?

· 上次讲过,即使用浓墨,揉搓动作一多,也会有墨晕。这和淡墨的墨晕有什么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