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表演的魅力何来?

以假乱真、以假为真,演员与角色深度交融,甚至不分彼此。

但不止于此。

有很多演员,在不同的银幕故事里,会激发出诸多或有趣,或与灵魂共振的创作,进入一种从内到外都变成另一个人的状态。

这种状态并不只是敬业那么简单。

他们甚至超越了表演的限定,能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直观感受到。

也根本就无视所谓方法派、体验派乃及表现派等教条分类。

这当然并不是所有演员都能达到的层级。

所以故事仅限演技派。

近年来好看的港影 再论顶层演技派(1)

梁家辉是绕不开的代表性人物。

他最为大众熟知的一件事情,可能是拍《黑金》时为角色写了十万字的人物小传,甚至比导演的剧本还要更长,而这个方法,据说是拍第一部电影《火烧圆明园》时,从合作演员刘晓庆那里学来的。

但无论是《黑金》还是《火烧圆明园》,以及被拆分出来拿奖的那部《垂帘听政》,其实都不是他表演最好的作品。

这一点颇值得玩味。

他的起点当然极高,刚踏进电影圈就晋级了金像奖影帝。

但以表演而论,其实越靠近当下,表演的层次才会越高,因为在早期电影中,所有人都在摸索,虽然有天才,但也不可能会打破时代的桎梏,比如在年代较早的电影中,我们会很明显发现,演员的表演有很明显的舞台痕迹,从仪态、表情到情绪流露,都并不够自然生动。

所以梁家辉在浸淫大银幕多年之后,以一部《寒战》登上了自己表演生涯的巅峰。

近年来好看的港影 再论顶层演技派(2)

从表演来看,他最擅长的是深度角色临摹。

深入揣摩人物的脾性,将表情、姿态和临机反应的功课做足,这种表演上的习惯和特点,一直贯穿在他的职业生涯当中。

我们可以从多部作品和多个角色身上去发现,比如《火龙》中的末代皇帝,《棋王》和《我的教师生涯》里的知青,《情人》里的东尼,《柔道龙虎榜》中的李亚冈。

但演技与作品的质量并不成正比关系。

梁家辉的戏路一向芜杂,接拍过很多“无谓”的电影。

尤其九十年代初期的笑闹剧,包括他拿金像奖影帝那部《92黑玫瑰对黑玫瑰》,以及《黄飞鸿笑传》、《神经刀与飞天猫》、《至尊三十六计之偷天换日》、《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等,而近些年的《封神传奇》、《追龙2》和《追虎擒龙》,导致口碑一跌再跌。

另外他在情感的丰沛度和内心戏的处理上都并不太突出,所以虽然作品总数逾120部,但精品率并不算高,最好的作品是《情人》、《新龙门客栈》、《龙城岁月》和《寒战》。

近年来好看的港影 再论顶层演技派(3)

刘青云的演技好不好?

这个问题可能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基本上随便找一个人,都会给你一个肯定的答案。

但刘青云的表演尤其固化,几乎从参演第一部电影开始到今天,无论是表情、眼神还是肢体语言,都如出一辙,这种表现存在于他的几乎任何一部作品当中。

而更奇怪的问题,则是他的固化从来都不是问题。

如果按照某种说法,身为银河映像“爱将”的刘青云,在拍《暗花》时,想怎么演就怎么演,杜琪峰一律照单全收。

在《暗战》之后,虽然刘德华拿了影帝,但杜琪峰在公开场合说,刘青云的演技比刘德华更好。

单从技法的角度,确实难以指摘。

他的表演自然而不做作,除了那部《我的宠物是大象》,也几乎没有过尬演的例子和“用力过猛”的阶段,整个职业生涯的演技表现都超级稳定,但同时偕行的是表演永远都是四平八稳,欠缺惊喜。

有看到过他生动诠释人物内心的戏份吗?有没有过极致的悲喜情绪演绎?

两者皆无。

惊艳也好,平庸也罢,全视对手表现和幕后团队而定。

近年来好看的港影 再论顶层演技派(4)

例子很多。

比如在《大魔术师》里面,面对表演乏味的梁朝伟,刘青云有情有义、进退有度,在《危城》里面对一众演员,他尤其突出,几乎如入无人之境,再拿《暗战》举例,刘德华的阿华扣人心弦,而刘青云的何尚生则显得面目模糊。

他凭《我要成名》和《窃听风云3》两度封金像奖影帝。

但由此衍生一个逻辑怪圈,如果以这两部电影为标准,刘青云有哪一部戏没有资格拿金像影帝奖?上面提到那部《我的宠物是大象》除外。

最新的那部《神探大战》,刘青云很敬业,但没有了杜琪峰的掌舵,只能是一场逻辑混乱和走火入魔,他演得很辛苦,却和演技没有太大关系,而在香港电影全线疲软的情况下,却又有很大可能凭这部电影提名下一年度的金像奖影帝。

所以奖项的意义是什么,值得斟酌和思考。

近年来好看的港影 再论顶层演技派(5)

2000年是香港电影的一个转折点。

一方面开始明显陷入商业层面的衰退,另一方面电影品质开始上升,更趋精致和更有质感。

这个时候,郭富城尚在流连于“国际动作巨星”路线。

一部《公元2000》,一部《雷霆战警》,承继两年前《风云雄霸天下》的余威,商业票房的价值尚在,单人主角的《雷霆战警》冲破了两千万票房,与风头正盛的刘德华、梁朝伟和郑伊健,几乎可谓平分秋色,可算作当年最具叫座力的偶像明星之一。

但演技能力不进反退。

九十年代在表演上的那些积累,比如银狐的冷冽、关丰曜的灵动、阿肯的青春励志、步惊云的桀骜深情,似乎尽数消失不见,表演浮于人物表层,且辞不达意甚或用力过猛。

尤其在合作吴镇宇的那部《公元2000》中,将弱点暴露无遗。

其中虽然有角色设计的原因,Peter这个人物本身没有深度可言,但表演缺乏创造力和想象空间也是事实,对比刚好在那两年渐入佳境的吴镇宇,确实很“不够看”。

而吴镇宇连续凭《爆裂刑警》、《枪火》、《朱丽叶与梁山伯》和《无间道2》这几部电影,演技声势不断上扬。

但世事难料。

近年来好看的港影 再论顶层演技派(6)

2004年,主动与百事可乐解约的郭富城,接拍了电影《三岔口》。

他一反前几部作品中的无措和急切,表演开始沉稳而有章法,并以极致爆发的情绪张力,在影帝之争中将老将梁家辉斩落马下。

又凭这部电影的表现,被谭家明导演钦定为《父子》的主角。

这一次的对手,是《卧虎》中的吴镇宇,郭富城凭借无可挑剔且极具创造力的表演轻取吴镇宇,创下了连庄影帝的骄人战绩,而其实从这个时候开始,郭富城才真正开始了他在表演路途上的追逐。

他的伯乐是谁?

是陈木胜、张叔平还是谭家明?

三位前辈都对他有很大的帮助,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谭家明导演的一句话,「一定要选择有难度的角色去演。」

可能普通影迷很难体会这句话的意思,但实际上如果阅片量足够,会发现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绝大多数电影的角色设计,都并不会太有难度。

近年来好看的港影 再论顶层演技派(7)

而郭富城在电影《父子》之后,一直都遵循着「难度」原则接拍电影。

从《C 侦探》、《白银帝国》、《杀人犯》,到《最爱》、《寒战》、《踏血寻梅》、《破局》、《无双》和《麦路人》、《秘密访客》,要么是小众或现实题材电影,要么是有深度和破格气象的商业制作,在突破和创造的方向上一路狂奔。

所以他的演技狂飙,并不是所谓“打通了任督二脉”,而是在刻意挑选难度型角色的情况下,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淬炼和打磨,同时也令自己的天赋得到了释放。

但他的底色仍然是归属于偶像派阵营的。

故而即便他的演技突进到影坛的顶层阵营,却仍然保有完好的星光和商业价值。

如果放在香港影坛的大环境中去观察。

他在演技能力上可与梁朝伟、梁家辉及周润发等顶层演员争辉,在商业价值上又可与周润发、刘德华等人并驾齐驱。

这种演技实力与偶像光环并重的状态,实话说,尤其惹人艳羡。

携品质而行,未来数年内,香港影坛都无人能出其右。

据闻《风再起时》不但代表香港“冲奥”,更开启了在香港的“优先场”,下一届的金像奖或可以有撑场的电影了。

近年来好看的港影 再论顶层演技派(8)

限于篇幅。

更多演员不再谈及。

或另文再叙。

演技概念,有其永恒的魅力。

值得笔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