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困居长安十年 听大诗人杜甫讲长安十年境遇(1)

玄宗将朝政交付给宰相李林甫全权处理,这是一位面相寡柔但权术甚重之人,对玄宗心思摸得一清二楚,深得玄宗信任。一年秋收之时,玄宗欲从东都洛阳回长安,虑及影响到道路两旁的秋收想推迟到冬天再回,李对玄宗道,洛阳、长安皆为天子之宫,互相往来,又可不何?若虑及农忙,免其赋税即可。

为博一人意,天下百姓苦;为得一人心,天下百姓怨。

李林甫,斗字不识一丁,故对有学问之人表面上毕恭毕敬,实则恨之入骨。成语“杖杜弄獐”即从李林甫而来,寓意其毫无学识,才疏学浅。杕(dì)杜原为《诗经》篇名,指孤生的赤棠树,李不识“杕”字便问吏部侍郎韦陟,“杖杜”何意?”,韦陟垂首未敢语。表兄弟姜度家中添一男仔,李手书庆贺曰,闻有弄獐之庆!,满堂文武大臣皆窃笑,“弄璋”写为“弄獐”,岂不可笑至极。李林甫登上宰相之位,全凭对上揣摩心机,阿谀奉承,对下故弄玄虚,口腹蜜剑,投机钻营。

747年,玄宗组织制举考试,这对我来说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踌躇满志,兴致勃勃前去应考,志在必得,但李林甫制造了“野无遗贤”假象,蒙混玄宗皇帝,无一人合格,。我已三十五岁,这次对我的打击是巨大的。但面对一手遮天的李宰相、昏迷度日的玄宗,我这一介草民,又能做些什么呢?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家父去世了,生活一下子没有了着落。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屈膝去当时的贵族府邸里去作诗,陪他们吟诗作赋,取得一些小“恩惠”,有空时候还去山上采些草药,拿到街头集市去卖,换得一些银两补贴家用。

当然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写诗给那些达官们,求他们援荐我,大致的内容无非就是先歌颂他们的功德博得他们欢心,陈述自己的现况引得其同情,再伸张自己的政治主张引起共鸣,诚心而论,这些内容的确有点违心,但在我这个单薄的文人眼里,深信这些身居要职的达官们,都是时刻为国家效劳、为天下百姓服务之良臣,后来事实证明,我太幼稚了,这只是一个文人眼中的朝廷,而事实并非如此。

韦济大人是我的老相识,他在河南任职时曾到首阳山去找过我,后来他来到长安担任尚书左丞,听说他在众臣面前多次提起我的为人和诗篇,多持褒扬之词。752年,我写了《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韦左丞,即韦济,任尚书左丞,全诗共22句,220字,每一句最后一字均为押韵,这是我最早自身明志表达志向的作品。后来才发现,这位貌似欣赏我的大人,并没有给我办成什么事,自己也是空欢喜一场。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指名批评那些出入朱门的纨绔子弟每天无所事事,却每顿山珍海馐,活得很滋润,我这个饱读诗书、腹有五车书的人却饥不果腹,穷困潦倒,前程未明,这是什么世风呀?!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在我少年之时就已是来观皇都的贵宾,读书越万卷,下笔似神助,做赋堪比扬雄,作诗堪比曹植,李邕来求我见面,王翰搬来与我做邻居,此般话语多少有点鼓吹成分,但也侧面向他们展示了我一个饱读诗书、博大志向的“少年杜甫形象。”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十个字将压抑内心多年的志向表达出来,辅佐君王超过尧舜之上,再让社会风气变得淳朴,我竭尽一生去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却至死也没有实现。其实,对此并不感到悲哀,千年之后人们还会记得杜甫,但那些奸臣将被唾弃,那些昏官将永沦历史的尘埃。

其实写这首诗的时候,我的处境十分尴尬,自己犹如篱笆边的荆棘、屋檐下的飞燕,表面看上去风光无限,但实际上却是落魄至极,“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早上去扣富人家的门,晚上随着肥马之尘归来,吃的是“残杯冷炙”,处处让人感到艰辛。

这一年我已37岁,在长安城里待了十年之久,“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内心是无比的憋屈,满腔的怨愤,为什么空有一身才华却得不到重用,踌躇满志想要报国却无门。以一文人之才去搏一朝之制,无异于螳臂当车。

男人四十一道坎。本来我从小体弱多病,为谋官而费尽心机,生活又无处安顿,导致我的身体情况大不如以前。

751年冬天,在《投简成华两县诸子》提到了自己的处境之艰,“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南山豆苗早荒秽,青门瓜地新冻裂。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我在长安城里受苦受寒,谁会替我悲哀,我这把老骨头都快折了。在南山种的豆苗早就荒芜,青门边瓜地也冻裂。难道看不到暮色垂下我那四壁光秃的寒舍,眼泪里布满了血丝,哭泣得一点声音也没有了。“赤县官曹拥材杰,软裘快马当冰雪”,这是开篇两句,与后面诗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是我写给两友人的诉苦之诗篇,已把自己当时的境况描写得明明白白。

备注:本文由跟着刘叔叔学作文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