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研究、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造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以及自动化血液分析仪的应用、流式细胞术的开发和应用等,与血液细胞学研究检查相关的实验诊断技术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既往以光学显微镜检查为主的血液细胞学也已发展为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现代血液学。这些理论和技术为大多数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但是,我国目前相当数量的基层医院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少疑难血液病的最终诊断还依赖于传统的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我国发展尚不充分,加上有的实验诊断医生过多地依赖自动化仪器,对血细胞形态学诊断工作重视不够,因此在血液病的临床诊疗工作中,加强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就显得特别重要。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较古老的临床诊断技术,但要很好地掌握它不易,精通则更难。通过血液及骨髓涂片能够获得大量的患者病情信息,从而为了解病情、进行合理的治疗提供有力帮助。

因此,作为一位知识全面的实验诊断医生和临床血液科医生,应掌握血细胞形态学特点。血细胞形态的判断是血细胞形态学诊断的根本,判断失误可能会造成误诊。

对血液病或其相关疾病的血细胞变化规律的认识,尤其是血细胞形态判断经验的积累需要经过长期、反复、大量的病例观察,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也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其精髓,并将获得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实验原理(典型血液细胞形态学表现)(1)

主编推荐

编辑推荐

目 录

第一篇 血细胞形态学基本概念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概述 1

第二节 血细胞的来源 2

第三节 人类胚胎造血 2

第二章 血细胞基本形态学 4

第一节 光学显微镜下血细胞的基本构造 4

第二节 血涂片的制作与观察 4

第三节 血涂片中的血细胞 5

第四节 血细胞的发育 65

第五节 血细胞的退变和凋亡 66

第六节 人为的血细胞形态改变 69

第七节 血细胞染色 73

第八节 血细胞的形态描述 84

第二篇 与红细胞相关的疾病

第三章 贫血 85

第一节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85

第二节 正红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92

第三节 大红细胞性贫血 99

第四节 与嗜多色性红细胞相关的贫血 101

第五节 与球形红细胞相关的贫血 104

第六节 与椭圆形红细胞相关的贫血 106

第七节 与口形红细胞相关的贫血 107

第八节 与镰状红细胞相关的贫血 108

第九节 与棘形红细胞相关的贫血 109

第十节 与皱缩红细胞相关的贫血 110

第十一节 与裂片红细胞相关的贫血 111

第十二节 与泪滴形红细胞相关的贫血 114

第十三节 与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相关的贫血 115

第四章 红细胞增多症 117

第一节 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 118

第二节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118

第三节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119

第三篇 与白细胞相关的疾病

第五章 粒细胞良性疾病 122

第一节 粒细胞量的异常 122

第二节 粒细胞质的异常 126

第三节 粒细胞功能异常 133

第四节 粒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 135

第五节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39

第六节 类白血病反应 142

第六章 淋巴细胞良性疾病 144

第一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44

第二节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145

第七章 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WHO 分型147

第八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51

第九章 髓系肿瘤 156

第一节 急性髓系白血病 156

第二节 骨髓增殖性肿瘤与骨髓增生异常/ 骨髓增殖性肿瘤 163

第三节 肥大细胞增多症 167

第十章 淋巴细胞肿瘤 169

第一节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69

第二节 成熟淋巴细胞肿瘤 170

第三节 霍奇金淋巴瘤 175

第十一章 浆细胞疾病 177

第一节 浆细胞骨髓瘤 177

第二节 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178

第三节 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 178

第四节 Waldenström 巨球蛋白血症 179

第五节 重链病 179

第十二章 组织细胞与树突状细胞肿瘤 180

第一节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180

第二节 噬血细胞综合征 181

第十三章 其他相关疾病 183

第一节 神经鞘磷脂病 183

第二节 葡萄糖脑苷脂病 183

第三节 血色病 184

第四节 神经母细胞瘤 184

第五节 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 185

第六节 骨髓转移癌 186

第七节 恶性血管内皮瘤 187

第十四章 微小残留白血病 188

第四篇 与血小板相关的疾病

第十五章 血小板相关疾病 192

第一节 血小板减少 192

第二节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193

第三节 巨血小板综合征 193

第四节 血小板无力症 194

第五节 血小板分泌功能缺陷性疾病 194

第六节 原发性血小板第3 因子缺乏症 194

第七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95

第五篇 特殊人群血液病的有关问题

第十六章 小儿血液病的有关问题 196

第一节 概述 196

第二节 红细胞系统疾病 199

第三节 白细胞系统疾病 202

第十七章 妊娠期血液病的有关问题 204

第十八章 老年人血液病的有关问题 207

第一节 老年人血液特点 207

第二节 老年性贫血 210

第三节 老年人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210

第四节 老年人凝血异常所致疾病 211

参考文献 213

内页展示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实验原理(典型血液细胞形态学表现)(2)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实验原理(典型血液细胞形态学表现)(3)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实验原理(典型血液细胞形态学表现)(4)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实验原理(典型血液细胞形态学表现)(5)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实验原理(典型血液细胞形态学表现)(6)

摘自:《血细胞形态学诊断图谱》

第2版

王前,郑磊,孙德华 主编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实验原理(典型血液细胞形态学表现)(7)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实验原理(典型血液细胞形态学表现)(8)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实验原理(典型血液细胞形态学表现)(9)

科学出版社赛医学(sci_med)

科学出版社医药卫生分社订阅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