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摘要)事物发展过程的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列宁指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模范地作了这样的分析。这是研究任何事物发展过程所必须应用的方法。列宁自己也正确地应用了它,贯彻于他的全部著作中。

矛盾论的案例及其哲学道理(矛盾论精解第十六章)(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首先分析的是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的、最普通的、最基本的、最常见的、最平常的、碰到亿万次的关系一商品交换。这一分析在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之中(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细胞’之中)暴露了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以及一切矛盾的胚芽)。

往后的叙述又向我们表明了这些矛盾和这个社会各个部分总和的自始至终的发展(增长与运动两者)。”列宁说了上面的话之后,接着说道:“这应该是一般辩证法的……叙述(以及研究)方法。” 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学会这个方法,オ能正确地分析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并推断革命的将来。

矛盾论的案例及其哲学道理(矛盾论精解第十六章)(2)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这个道理,前面已经说明了,现在再来说明“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的意义。事物的矛盾运动,贯穿于其发展过程的始终。关于这一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给我们留下了辉煌的范例。

列宁指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资产阶级社会发展过程中矛盾的自始至终的运动。列宁对于《资本论》中所应用的方法,认为是辩证法的一般的叙述方法和研究方法。列宁本人在他的许多著作中也正确地应用了这个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商品资本主义社会之最单纯的最根本的关系——商品交换开始。

矛盾论的案例及其哲学道理(矛盾论精解第十六章)(3)

他首先指出商品的二重性及其矛盾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暴露出商品的内的矛盾以及造出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和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更进一步,马克思证明:隐藏于商品中的内的矛盾,是在那种显现为相对价值形态和等价形态上两个商品之外的矛盾形式上表现出来的。

这个矛盾向前运动,顺次出现为单纯价值形态、扩大价值形态、一般价值形态,以及由一般价值形态向着货币形态的转变。于是商品就分裂为商品和货币。由于货币的发展、货币的新机能的出现,使得商品交换更能展开,因而造成了商品交换的基本矛盾的发展形态。

矛盾论的案例及其哲学道理(矛盾论精解第十六章)(4)

更进一步,马克思指明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指明这一过程的内的矛盾和资本的运动;证明这个矛盾随着劳动力那种特殊商品的出现而一同解决。于是商品生产变成商品资本主义的生产,形成新社会构成的基础,也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货币到资本的转化,是价值法则在新质的基础之上的发展,是价值法则转化为新质的特殊的规律性——转化为资本的“自己运动的源泉”的剩余价值法则。马克思探求剩余价值的增高率,证明生产的社会性和私有制度的矛盾之成长和激化。他暴露了,剥削率的增大必须使生产的不断强化,资本的再生产引起资本的积累和集中,因而不断地使得中小资本家破产。

矛盾论的案例及其哲学道理(矛盾论精解第十六章)(5)

另一方面,这个再生产过程造出产业预备军,使阶级对立日趋尖锐化。马克思于是暴露了资本主义蓄积的一般法则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证明了资本主义死灭是不可避免的。在暴露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深刻的矛盾之后,马克思进而证明了在这个矛盾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充满了矛盾的现象,也就是证明这些深刻的矛盾的表现形态。

《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研究着这些问题。马克思指示出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再生产过程,论证剩余价值分化为企业所得、利息、商业利润和地租,由此证明价值法则怎样凭借外的形态之力而发展以及怎样转化为生产价格的法则;证明生产怎样增大,资本的有机构成怎样成长,利润率怎样受资本有机构成的增高而减低,以及资本家在利润率名义下所发展的生产力怎样低减。

矛盾论的案例及其哲学道理(矛盾论精解第十六章)(6)

更进一步,马克思证明资本主义的矛盾怎样日益激化,怎样在危机和繁荣等的运动中暂时得到解决;证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于生产力性质的法则,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日益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这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必然要为无产阶级所推翻,而为社会主义社会所替代。

以上是马克思应用对立统一法则,分析资产阶级社会中矛盾的自始至终的运动的范例。列宁把马克思的对立统一法则,提高到了更高的阶段,并在他的一系列著作中贯彻着这一法则。他继《资本论》之后,把这一法则作为分析帝国主义的根据。他把帝国主义看做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的新阶段。

矛盾论的案例及其哲学道理(矛盾论精解第十六章)(7)

他在帝国主义分析中,发现了一般和特殊的统一,暴露了资本主义的一般规律性和矛盾与帝国主义阶段所发生的各种特殊性的统一。这些帝国主义的特殊性,加强了一般的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垄断和自由竞争的统一和错综,不但不能减轻资本主义矛盾的尖锐性,而且使它更趋于激化,大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竞争,促进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矛盾论的案例及其哲学道理(矛盾论精解第十六章)(8)

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上述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和研究方法,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于伟人的一切著作之中,而《矛盾论》则是这个方法的经典式的说明。

伟人在写《矛盾论》的时候,教导党员们必须学会这个方法,才能正确地分析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并推断革命的将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