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

“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高贵的一群。”

“人这一生,不是看你贫穷和富有,而是看你都做了些什么。”

“无论精神多么独立的人,感情却总是在寻找一种依附,寻找一种归宿。”

……

看过《平凡的世界》的书友,可能都会被书中这些经典的语句所深深触动。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历经13年,倾注全部心血完成的一部作品,也是他给中国文学创造的一个神话。

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这本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但路遥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反而在去北京领奖前,居然忧愤地大骂了一句“日他妈的文学!”,然后头也不回去走进了火车站。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路遥茅盾文学奖获奖感言(路遥平凡的世界获得)(1)

▲路遥墓

1949年12月3日,路遥(本名王卫国)出生于陕北清涧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的身高仅有1.5米,在他的印象中,父亲目不识丁,有点软弱和窝囊。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平凡的父亲,却挑起了一家10口人(5个儿子、3个女儿)的生活重担。也因此,全家生活极其贫困,甚至到了经常揭不开锅的地步。

为了生存,在路遥7岁时,父亲忍痛将他过继给远在70里外延川县的伯父王玉德。

路上,路遥穿着母亲新做的布鞋,却被新鞋磨破了脚。为此,父亲从路边捡来一双旧草鞋给他穿上,这才得以继续赶路。

中途,父亲用身上仅有的两角钱给他买了一碗油茶,自己却舍不得喝上一口。

到了伯父家,父亲借口去赶集,便悄悄连夜赶了回去。

随后,路遥便在伯父家生活下来。但是,伯父家也并不宽裕,经常为买不起几分钱的一支铅笔而犯愁。

因此,在路遥小学毕业后,伯父就想让他放弃学业,希望他跟着自己做一个农民。

路遥茅盾文学奖获奖感言(路遥平凡的世界获得)(2)

▲《平凡的世界》剧照

结果,固执的路遥根本不想做一个挨饿受穷的农民,并且想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在他的努力下,最终考上了当地县城最好的延川中学。

为了供他上学,伯父每个月最多能给他提供25市斤的粮票。这点粮票,连半饱都满足不了。为此,他只能在同学的接济下,这才坚持读完3年初中。

这段饥饿而又屈辱的人生经历,对他的创作之路和创作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成年后,路遥有1.66米,圆脸,经常眯着一双小眼睛,鼻孔、耳朵都有毛发长出。同时,长着一双罗圈腿,走起路来,一个肩膀高,一个肩膀低。

对此,作家高群书说他长得很像千年前的匈奴人,强悍、凶猛。

1983年3月,路遥的小说《人生》,获得“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从此确立了他在中国文坛的地位。

路遥茅盾文学奖获奖感言(路遥平凡的世界获得)(3)

▲路遥与乡党交谈

然而,当他打算去北京领奖时,却发现囊中羞涩,连路费都拿不出来。最后,还是在铜川矿务局工作的弟弟王天乐,从工友手中借了500元,赶到西安火车站,并送路遥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

后来,《人生》以千字10元,共13万字,获得1300元稿费。

8年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自然又要去北京领奖,可他依旧经济拮据。虽然,自己借到了去北京的路费,却差了应酬、生活以及买书的钱,只好再次向弟弟王天乐求助。

无奈之下,王天乐敲开了时任延安地委副书记冯文德的家门,并在冯文德的帮助下,凑到了5000元。

为此,王天乐在给路遥送行时,曾苦笑着对哥哥说:今后别再获什么奖了,如果拿了诺贝尔文学奖,我可给你找不来外汇。

随后,路遥在上火车前,郁闷地骂了一句:“日他妈的文学!”然后,头也不回地走进了火车站。

最终,路遥在领取“茅盾文学奖”时,获得了5000元奖金。事后,本省又奖给他5000元。

这1万元,也是路遥身后留下的唯一一张存单。

不久,《平凡的世界》以千字30元,共百万字,路遥获得3万元稿酬。

路遥茅盾文学奖获奖感言(路遥平凡的世界获得)(4)

▲生活中的路遥

同时,他还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和“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并享受国家专家津贴和陕西省专家津贴。

后来,当有人说他的生活太奢侈时,如“吃怀石料理、抽古巴雪茄、喝高档红酒”等。他却说:“像我们这样出身的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看不起自己,需要一种格外的张扬来抵消格外的自卑。”

因此,有人认为他是靠香烟和咖啡的物资支撑,才完成了《平凡的世界》,并因此透支了身体。

虽然,他人生的开头和结尾都很惨,但他却通过文学创作升华了自己的人生,贡献出了影响无数人的伟大作品,可谓是不负岁月,不负自己,让自己的人生靓丽成了一副最动人的画卷。

图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