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指不沾阳春水”,这句话能让我们联想到的应该是那些家境优越、养尊处优的女孩的日常吧!其实不然,不会、不愿、不屑做家务活的孩子大有人在,甚至不仅不会照顾别人,连自己照顾自己都成问题的也不乏其人。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让孩子从学龄期甚或更早开始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是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对于我们周遭的很多家长而言,孩子的学业升学才是必须关注的头等大事,像家务活这些根本就是无足轻重的问题。

让孩子做点家务,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往大的方面说,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关于该不该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不想让孩子做家务的家长大概有这样的几种典型心态:“我的宝贝孩子,疼他(她)爱他(她)还嫌不够呢,哪舍得让他(她)做家务?就算我们自己忙不过来,我们还请得起钟点工。”“孩子只管好好读书就行了,何况课余还要上各种辅导班和兴趣班,哪还有时间做家务,再说了,家务活还用学吗?长大自然就会了。”“让孩子做家务活,还不是越帮越忙,添乱而已,我看着都难受,还不如我自己干,三两下子就做好了。”

经常做饭对宝宝好吗(十指不沾阳春水)(1)

至于认为孩子应该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的家长,尽管理由各有不同,但其中的一个出发点倒还是相似的: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往大的方面说,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对于这件事情,在孩子小的时候我的认识还很模糊,也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只是等到近两年,随着孩子日渐长大,“应该让孩子做点家务活”的想法才在我的头脑里日渐清晰。如今回过头想想,这一想法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源自我对自己的成长经历的反思。就拿烹调这一项家庭主妇的基本技能来说,我真的不擅长,不喜欢,不愿意在这件事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心思。

原来,作为典型的“双职户”家庭,我的父母那时候每天下班回家都要很紧张、忙碌地张罗一家大小的饭食,真的连做饭都要赶时间,而我基本不用被叫去厨房帮忙,印象中我最多也就是偶尔择择菜,所以也就基本没有在厨房捣鼓的机会了。后来学业紧张,自然就更远离厨房,“饭来张口”的习惯就这样形成了。曾读过周国平的一篇文章,里面谈到女性在青春期必须做的十件事情,其中一件就是“学会烹调,能烧几样好菜。重要的不是手艺本身,而是从中体会日常生活的情趣”。如此看来,我的确错失了学习烹调的良机,再加上动手能力弱、“懒”和工作忙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我至今都没能从烹调中体会生活情趣了。

经常做饭对宝宝好吗(十指不沾阳春水)(2)

小小家务乐趣多多

身为母亲,我自然不想我的孩子“重蹈覆辙”。在家务活尤其是做饭这件事上,以我的经历,我认为确实应该从娃娃合适的年龄抓起,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选择相应的任务。周日休息在家,难得空闲,我们家的一个“保留节目”就是中午包饺子吃。一般都是我和先生分工合作:他负责切菜和拌馅料,我负责包饺子(饺子皮我们都是从菜市场买现成的)。记得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她有时就会坐在餐桌边看我包饺子,在她眼里包饺子是一件很好玩有趣的事情,有时候她就会拿二三张饺子皮玩各种花样,后来再大一些就主动跟我学包饺子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还真不错,至少我自认比我小时候强多了,从一开始的饺子皮都黏糊了还没包住馅料到皮能把馅料包起来再到基本成形,慢慢地她的饺子也包得像模像样了。当然,包好的饺子放在一起,我们还是一眼就能分辨出哪些是孩子包的。在学会包饺子后,孩子还自己玩出了各种创意,有一次把饺子包成扁平的正方形,然后再弄点饺子皮粘上去,一个笑脸就成型了;有时把饺子包成小包子形状之类的,最近一次她在包胡萝卜饺子时还去拿了一颗杏仁坚果包进去,自己很得意地说看看是谁能幸运地吃到这个饺子。

经常做饭对宝宝好吗(十指不沾阳春水)(3)

每次我总是由着孩子玩,因为我很清楚也许大人的一句“一边玩去,不要添乱”就会把孩子学习的热情浇灭,也许在我小时候也有过对捣鼓吃的充满新鲜感和热情的阶段,只是这种热情还没来得及释放就已经熄灭了,一来那时候的生活条件有限,大人们没有时间和耐心让你捣鼓,二来在物质还不够充裕的年代,在上辈的观念里,如果任孩子捣鼓,那也意味着浪费食材,就像孩子包饺子,经常要“牺牲”掉几张饺子皮,而且小孩子包出来的饺子“卖相”也比不上大人的,说真心话,如果不是为了表示对孩子的鼓励和对她的劳动成果的欣赏,我们还是更喜欢吃“卖相”好的饺子,这样吃剩的话也容易造成浪费。此外,每次包饺子,孩子会把饺子皮上的一些面粉屑(卖家为了使饺子皮不粘在一起而弄的)洒在餐桌上,或者把零星馅料掉在餐桌、地板上,我还要收拾残局,说孩子“添乱”真不为过,但这点麻烦又算得了什么,只要想想,当孩子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该有怎样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大人也就会有满满的成就感吧!我的“放任”无形中也让孩子知道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好处。

经常做饭对宝宝好吗(十指不沾阳春水)(4)

我们对家务活这件事情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我们的原生家庭

我们对家务活这件事情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我们的原生家庭,源自于父母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指父母自身对家务的态度,还包括父母是否让孩子做家务的态度。并非一个能干、乐于操持家务的母亲就一定能教出和她一样的孩子,如果这样的母亲喜欢自己大包大揽,从不让孩子帮忙或者不注重引导孩子做家务活,那她的孩子很大可能对家务本身毫无兴趣但对烹调要求、家里环境的整洁程度等等却有着很高的要求,而我们可以想到的是,这样的结果无论如何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