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目的(刘姥姥二进荣国府)(1)

苏小妮/文

看过《红楼梦》我们都知道,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是因为到了年根,家里一贫如洗,眼看着年都没法过了,刘姥姥想起还有这样一家祖上连了同宗的拐弯亲可以“打抽丰”,于是腆着个老脸上门的。

那一次刘姥姥非但没有见到贾母,连“姑太太”王夫人都没有见到,就被凤姐打发走了。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是因为她觉得上次得了贾家的资助,所以秋天上刚收下的新鲜果蔬采摘来送给贾家人尝鲜的。这一行为,从好的方面讲,刘姥姥是个讲情义知恩图报的人,事实上从后面贾家败落她救巧姐儿也说明了这一点。从不好的方面讲,上次刘姥姥在这里得了甜头,这次是不是会有更大的收获呢?

红楼梦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目的(刘姥姥二进荣国府)(2)

当然,从后面我们知道,这次刘姥姥确实收入不菲,远超她想象。而且这一回,在某种程度上,刘姥姥在贾府当了一回主角,一度曾是众人的中心。

但是,今天我们不讲这个,我们来讲一讲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讲的那个故事。一个叫做“雪地抽柴”的故事。

《红楼梦》第三十九回,一再说道,刘姥姥见贾母高兴,见这些哥儿姐儿高兴,便没了的说的也要些话来说。可见“雪地抽柴”一定是的故事,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铁,白绫裙子,大雪天偷柴草。

红楼梦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目的(刘姥姥二进荣国府)(3)

这故事本身就让人有点骇异了,按说这样打扮的姑娘,应该不是出生在贫寒之家,不至于大雪天到人家偷柴草,刘姥姥的故事基础就是站不住脚的。此为疑问一。

疑问二:刘姥姥故事刚讲了一个开头,贾府却失火了。纵人的感觉,刘姥姥的抽柴草就是为了贾府失火作的铺垫。至于她后面故事要不要讲,根本不重要。丫鬟回贾母的是“南院马棚走了水”,说是已经救下去了。可是贾母扶了人出来看时,只见东南上火光犹亮。

红楼梦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目的(刘姥姥二进荣国府)(4)

东南上是什么地方?按照红楼里林黛玉进贾府等多个章节的大概的方位描述,宁荣二府宁府在东荣府在西,贾母的住所又在荣府的西北角,从贾母的位置上看过去,东南方向着火的地方应是“贾氏宗祠”,以贾母在此生活了五十多年的生活历练,不会连这个也分辨不清。

疑问三:这里出现了一句话:“贾母最胆小的”。《红楼梦》从头看到尾,不会看到贾母身上有“胆小”二字。她走过的路比人走过的桥多,吃过的盐比人吃过的饭多,什么样的事情没有经历过?胆小二字根本与她沾不上边。若真是一个马棚失火,贾母大可以一笑了之。在这里说她胆小,是不是说贾母已经有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红楼梦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目的(刘姥姥二进荣国府)(5)

更诡异的是,刘姥姥编的这出故事里,这位女孩子的名字居然叫“茗玉”。我在前文中说过,曹公本身是很珍惜“玉”这个字的使用的,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用。除了宝玉、黛玉、妙玉之外,没有别人再叫玉,丫头叫了红玉最后还改成了小红,不能跟主子同名。偏偏刘姥姥随便瞎编的这个故事主角,这个似乎是流星一般闪过的人物却叫“茗玉”。这茗玉知书识字,老爷太太没有儿子,对茗玉爱若珍宝,而且是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这个茗玉的身世这么一看,怎么看怎么都像在说林黛玉,哪一条都贴合。然道说刘姥姥有未卜先知的本领?此疑问四。

红楼梦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目的(刘姥姥二进荣国府)(6)

曹公惯用谐音,抽柴实为抽财,雪中抽柴就更深一层,下雪天是最需要用柴的时候,这时候柴却被人偷偷抽了。

其实,贾府里的那些财不是一直这样被抽的么?刘姥姥“打抽丰”是抽柴,元妃省亲是更大的抽财,连元妃本人都说太过奢华了,下年如果还有这样的省亲,万不可如此糜费,贾家子弟胡作非为也是抽财,拿贾母的东西偷偷去当是抽财,凤姐拿公中的款项放高利贷也是抽财,真正是大河里干了小河里满了。这一系列的抽财行为,终于导致贾家的根基摇摇欲坠。

红楼梦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目的(刘姥姥二进荣国府)(7)

聪明如贾母其实看到了这些天天都在贾府里上演的行为,就像她看到“南院马棚走了水”那样,可是,她已经无力挽回什么。历经五代的贾氏荣耀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这才是贾母胆小的原因。这时候贾母唬得口内念佛,忙命人去火神跟前烧香。

然,烧香已挽不回贾家的颓势。财已抽光,人已散尽,等待他们的,只有呼啦啦大厦倾……

红楼梦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目的(刘姥姥二进荣国府)(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