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04岁奶奶(上海100岁老太太宅家)(1)

家住上海南市老城厢的戴老太太今年100岁了,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减少与人接触,近四个月,她没有走出过家门。5月初,临近每年一次到心内科起搏器随访门诊进行年度检测日子了,她开始严重焦虑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张琪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随访她和她安装多年的心脏起搏器,解了老太太的燃眉之急。

眼看着复诊的日子越来越近,家人在情急之下,找到了为老人实施两次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张琪。张琪在了解百岁老人的特殊情况后,欣然决定为老太太提供上门随访服务。

2009年,戴老太太因为时常感到胸闷气短、头晕目眩,在家人的陪伴下到仁济医院检查。“不看病不知道,一看病吓一跳。”戴老太太的家人说,经过检查发现老人患上了病态窦房结综合症。这是一种由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病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和(或)窦房传导功能障碍,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临床症状的一组综合征。

要解决老人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虽然当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操作技术已十分成熟,但由于老人89岁高龄,手术风险较大。

然而不做手术,随着病情进展,老人随时可能心脏骤停,危及生命。

张琪在详细的术前检查后,成功为老人实施了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与其他心脏介入治疗不同,成功植入心脏起搏器手术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大量繁琐、但重要的工作是术后患者的长期随访。

在成功植入起搏器后,戴老太太一直遵照医嘱,到门诊规律随访,直到2017年,早先植入的起搏器电池即将耗竭,张琪又为老人进行了第二次起搏器植入术,此时老人已97岁了。

这次,在了解戴老太太的实际困难后,张琪决定上门为老人检查。当看到平时只能在医院接触到的专家出现在自己家里,老太太激动地紧紧握住了张琪的手,连声表示感谢。

张琪详细询问了老太太的近况,和技术人员一起应用最新的程控仪为起搏器进行程控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起搏器工作状态非常好,预估心脏起搏器寿命还有多年。

张琪还答应老太太,以后会定期上门看望她,让她足不出户享受随访服务,“今后也会考虑为更多老人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希望他们都能健康长寿。”

仁济医院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开展起搏器植入技术,是中国最早开展该技术的医院之一。近年来,仁济医院每年开展心脏起搏器植入或更换术近500台,心内科在做好病区和门诊的正常医疗工作外,还十分强调医疗服务和人文关怀的融合,将心内科服务直及病患的内心,造福更多心脏病患者。

作者:唐闻佳 莫佳瑜编辑:沈湫莎责任编辑:樊丽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