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妄想的特点和类型,首先我们要知道妄想的含义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属于思维内容障碍。

十种诡异的心理学效应(趣味心理学解读)(1)

妄想

妄想的特点包括以下3个:

1.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不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2.对不符合实际的结论深信不疑,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

3.具有自我卷入性,以自己为参照物,也就是说太主观,不客观。

十种诡异的心理学效应(趣味心理学解读)(2)

妄想

根据妄想的主要内容,常见的种类包括:

1.关系妄想

当事人会把现实中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认为与自己有关系。比如,认为马路上陌生人之间的谈话是在说自己的闲话是非;别人咳嗽、吐痰都是在针对自己,是在表示对自己的蔑视。注意!如果是有过节的人之间有这种怀疑是正常的,不算是妄想。这里指的是对陌生人的正常说话和肢体语言过于敏感,甚至杯弓蛇影的人。

十种诡异的心理学效应(趣味心理学解读)(3)

咳嗽

2.被害妄想

当事人坚信周围某个人或者某些团伙对自己进行跟踪监视、打击、陷害,甚至在食物中放毒想谋害自己。生活中有些朋友,不太容易相信他人,常说自己有被害妄想,其实你只是缺乏安全感,和真正的被害妄想症还差很多。

十种诡异的心理学效应(趣味心理学解读)(4)

被害妄想

3.疑病妄想

当事人会毫无根据的相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或者不治之症,因而四处求医。即便通过一系列详细的检查和多次的医学验证,证明其没有疾病,当事人也完全不相信,认为是医生水平有限,查不出自己的病症,会继续四处求医,不听劝解。

十种诡异的心理学效应(趣味心理学解读)(5)

疑病妄想

4.夸大妄想

当事人常常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权利等。比如,自己出生在普通的家庭,当事人会四处向他人诉说自己有“背景很牛”的亲戚,实际上这样的人根本不存在。除此之外,还会习惯性的夸大和自己有关的一切事情。

十种诡异的心理学效应(趣味心理学解读)(6)

夸大妄想

5.自罪妄想

当事人会毫无根据的认为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或者罪行,认为自己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应该受到惩罚。所以,会以绝食或者劳动改造来惩罚自己。

十种诡异的心理学效应(趣味心理学解读)(7)

自罪妄想

6.钟情妄想

当事人坚信某位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即使遭到对方的严词拒绝,也会认为对方是在考验自己,不会就此放弃。这样的情况会给对方造成极大的困扰和麻烦。

十种诡异的心理学效应(趣味心理学解读)(8)

钟情妄想

7.嫉妒妄想

当事人会莫名其妙的坚信自己的配偶或者伴侣对自己不忠,有外遇。甚至会监视跟踪另一半,想寻找所谓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十种诡异的心理学效应(趣味心理学解读)(9)

嫉妒妄想

8.特殊意义妄想症

当事人会认为周围人的言行、日常举动不仅和自己有关,而且还有一种特殊的含义。比如,一位患者看见自己的配偶把水果一切为二,就会觉得这是对方想离开自己的暗示并向对方怒吼:“想离开我,没那么容易!”

总结

客观的讲,妄想症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障碍等精神疾病患者。生活中大多数的我们与真正的精神疾病是有一定的距离的。人们偶尔感觉到压抑、郁闷、焦虑等情绪都是可以自行调节的,并不属于精神疾病。本文旨在和大家分享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请大家不要过分对号入座哦!

十种诡异的心理学效应(趣味心理学解读)(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