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而许多人选择结婚对象时,都有着自己的考量。古人有着这样一句俗语“宁娶从良女,不娶过墙妻”。那么这句话到底有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古人这么歧视过墙妻呢?其实古人有这样的考量,也是因为他们看重的并不是一个人的出身,而是一个人的思想和心性。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逐句分析一下,大家就知晓了。

宁娶从良女 不娶过墙妻(宁娶从良女不娶过墙妻)(1)

出淤泥而不染的从良女

我们先来看这俗语的上半句,其实这“从良女”一般指的是那些在青楼中有过一段就业经历的女子。她们可能因为生活,或者因为一些其他的原因,在青楼出卖自己的青春。这种行业现在被我国所禁止,但是在古代,青楼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合法的场所。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甚至还出现过官营青楼这样的状况。这所谓的青楼,除了有我们所了解的灰色产业之外,还有艺术表演产业。

宁娶从良女 不娶过墙妻(宁娶从良女不娶过墙妻)(2)

青楼女子就如我们前文中所提到的,她们有可能是因为生活所迫,实在没办法被卖到了青楼。对于她们来说,青楼并不是她们自愿的选择,而是她们被迫无奈做出的一个决定。所以她们的内心还是非常纯洁淳朴的,这样的女子在从良之后,人们也愿意接纳她们。对于古人来说,他们认可从良女还有另一个原因,因为从良女们都是经历过那种灰暗时光的人,所以她们在从良之后,更加珍惜平淡而幸福的生活。她们也甘于去守护这种平淡而幸福的生活。所以古人认为从良女是可以接受的,也是愿意接纳她们的。

我们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也可以看到那些青楼女子,她们也并不全是轻浮之人,她们更多的是被残酷的现实所压迫的普通女子。她们心中仍有着自己的一份坚持。在历史上也有着不少这样的女子,比如:秦淮八艳之一柳如是就是如此。柳如是虽然是青楼女子,但她有着她的家国大义。徐天啸曾评价她“其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

宁娶从良女 不娶过墙妻(宁娶从良女不娶过墙妻)(3)

当时明朝走向末日,连皇帝都朝不保夕,仓皇逃出的皇子在南方建立了自己的小朝廷。当时那些达官显贵们人人自危,根本没有想起他们应该承担的家国大义,应该承担的责任。反观柳如是,她用自己的积蓄资助明朝的小朝廷让他们维持。当时那些领着明朝俸禄的官员们都不愿意再向那个小朝廷伸出援助之手,更别说那些皇亲国戚了,他们人人自危,巴不得离这些是非之地远一些。

柳如是虽是一个轻柔女子,却用自己的力量予以国家支持,她还写了很多爱国的诗句,号召人们坚持反抗清贼。历史上人们对于柳如是更多的是正面的评价。人们对柳如是是夸赞,是敬佩。所以说这古人并不是完全看出身,古人更在乎的是一个人的心境和思想。柳如是青楼女子,但是她有着她的家国大义,有着她的热血,有着她的坚持。

宁娶从良女 不娶过墙妻(宁娶从良女不娶过墙妻)(4)

水性扬花的过墙妻

既然古人可以接受从良女,为什么不能接纳“过墙妻”呢?其实这就体现了古人对于人性的思考。所谓的过墙妻指的就是已经有自己的婚姻,有自己生活,却不甘心于这样的生活红杏出墙,使得家庭受到了伤害的女子。

她们的生活也许并不是大富大贵,但一定是安稳的。她们在安稳的人生中觉得不满足,想要寻求刺激,寻求别样的东西,从而没有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对自己的家庭不负责任,对自己的孩子也不负责。她们被外界的诱惑所折服,这样的女子,人们自然是不愿意再次信任她们的。

宁娶从良女 不娶过墙妻(宁娶从良女不娶过墙妻)(5)

提起过墙妻,大家可能会想起《水浒传》中那个著名的女子潘金莲,她其实就是过墙妻的典型案例,武大郎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之人,但是他肯干,肯吃苦,并没有让潘金莲吃不饱穿不暖。但是即便如此,潘金莲也不愿意和武大郎好好过日子,红杏出墙,和西门大官人勾搭上,最后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宁娶从良女 不娶过墙妻(宁娶从良女不娶过墙妻)(6)

综上所述,“古人宁娶从良女,不娶过墙妻”,其实也是他们对现实的种种考量。英雄不问出处,更多的是要看这个人的思想,一个人在逆境之中有着坚持向上的思想,这是我们所敬佩的。而一个人在顺境中,还是走了很多邪门歪道,这样的人,我们是断断不可以与之过多接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