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自从辽置银州以来,历经了辽、金、元、明、清各朝直至新中国的建立,已有一千多年的漫长历史,铁岭由一个小邑发展至今天具有数十万人口的中型城市,其间地名、区划、行政设置等随朝代不同而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辽代以前,这里还不具有具体地名的含义,谈及隶属关系,只能是泛指这一带地方或这一带区域的归属,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1997年的铁岭?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1997年的铁岭(铁铃人都应该知道)

1997年的铁岭

铁岭自从辽置银州以来,历经了辽、金、元、明、清各朝直至新中国的建立,已有一千多年的漫长历史,铁岭由一个小邑发展至今天具有数十万人口的中型城市,其间地名、区划、行政设置等随朝代不同而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辽代以前,这里还不具有具体地名的含义,谈及隶属关系,只能是泛指这一带地方或这一带区域的归属。

  铁岭的隶属关系比较明晰的当在辽置银州以后。公元928年,辽从黑龙江畔的越喜故地迁渤海国富州置银州后,这里才有了确切的地名标志。辽之银州,统延津、新兴、永平三县,隶弘义宫。按辽制,皇室每人直辖一宫,按宫“分州县、析部族、设官府、籍户口、备兵马。崩则扈从后妃宫帐,以奉陵寝;有调发,则丁壮从戎事,老弱居守”(《辽史·百官志》)。金时,金熙宗皇统三年废银州改为新兴县,隶咸平府。当时在今铁岭境内还置有挹娄县、双城县,但都互不统属。

  元朝,仍为新兴县,隶咸平府。

  明朝,铁岭卫迁入之后,始以铁岭卫之名名世,辖懿路左右中千户所和设在凡河的中左千户所;军事方面,隶设在辽阳的辽东都指挥使司,行政方面隶属山东布政使司派驻辽东的布政分司。布政分司官称为“分守辽海东宁道”原驻广宁,后迁辽阳(《东北地方史研究》1986年第1期)。

  清朝建立后废铁岭卫。康熙三年(1664年),奉天府尹徐继玮上疏,以盛京为清朝发祥地为由,请升辽阳县为京县。吏部附上“辽阳不与奉天同城,且外县京县品级不合,不便改为京县”的意见报与皇帝。康熙皇帝批旨:“奉天府内著设一县,山海关外、开原以内、应添设府、州、县,尔部酌议以闻”(《清实录·康熙三年夏六月》)。按照康熙皇帝这一旨意,不久便将辽阳、海城等一批县升为州、府,同时增设了承德、开原、铁岭等三县,均隶奉天府,铁岭县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清朝末年到抗日战争胜利这一时期,铁岭县的隶属关系曾多次变化。1907年清朝设奉天省,铁岭县隶奉天省辖;民国初年改制,奉天省裁撤了兴京、长白、海龙、昌图、洮南五府和锦西、辉南、壮河、法库、盘山五厅及岫岩、辽阳、义、复、金、辽源等六州,将其一律改为县;并於省下设道,铁岭县隶奉天省辽沈道辖;1917年,东北军阀张作霖宣布奉省与中央政府“脱离关系”,不再接受北洋政府领导;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后,于翌年1月17日组成奉天省政府,裁辽沈道;2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明令改奉天省为辽宁省,铁岭县仍隶辽宁省;九一八事变后,铁岭于9月19日沦陷,由汉奸组成“铁岭地方维持会”把持铁岭政权;翌年,日伪炮制伪满洲国,改辽宁省为伪奉天省,铁岭县隶奉天省;1934年伪满洲国变更行政区划,将原东北的辽、吉、黑、热四省重划为奉天、吉林、龙江、黑河、滨江、三江、间岛、安东、锦州、热河十省,另设兴安东、南、西、北四个内蒙省,铁岭县仍属奉天省。1937年1月,伪满政权为加强城市统治,在铁岭县城区设铁岭市,以徐渐久为铁岭市长(徐在1942年8月署期教师讲习会上因访问说了几句爱国话,不久被日本人抓走失踪)。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至10月这一暂短时期,由伪县长庄绍裕拼凑了一个铁岭县自治维持会掌权。

  解放战争时期是铁岭县隶属关系变化最为频繁的时期。

  1945年10月28日,八路军东北挺进纵队(万毅部队)第二支队,在队长管松涛、政委黄明清带领下突袭铁岭,次日,中共辽宁省工委派刘渭东到铁岭接收政权,任铁岭市长和铁岭县长,组建民主政府。这时,苏联红军以与国民政府签订友好条约为由,建议我党将铁路沿线的大城市让国民党接收。鉴于苏联的建议和国民党已派重兵进入东北的实际情况,中共中央随即确定了“放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方针。根据这一方针,辽宁省工委于11月分两部分撤出沈阳,一部分由白坚率领撤到辽东,组成了辽宁省分工委;另一部分由陶铸带领撤到法库县,12月组成了辽西省委和辽西行署,铁岭县划归辽西行署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6年3月24日,国民党进占铁岭并建立了县公署。中共铁岭县委机关放弃了县城,分两部分,分别撤到铁路线东西两侧的农村。此后,撤到路东的干部连同铁岭县路东地区,与沈阳、抚顺部分地区和干部组建了沈铁抚联合县(沈铁抚联合县一直存在到1948年10月,这期间与铁岭县并立);杨竺桓、苏简先后任县长。当年6月,中共西满分局决定撤销辽西省和吉江省,设立辽吉省委和辽吉行政公署(习惯称辽吉省),地域包括中长铁路以西和长白铁路以南地区,铁岭县归辽吉行政公署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辽吉一专署);9月以后,铁岭县的干部与法库县干部合并,组成铁法联合县政府,由刘泳川任县长,仍归一专署领导。

  1947年2月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撤销辽吉行署,恢复辽北省建制,辽吉一专署遂改为辽北一专署。7月,分别恢复铁岭县和法库县,铁法联合县随之撤销。到1948年10月28日铁岭县城解放后,划入沈铁抚联合县的路东地区和部分干部又重新划归铁岭,沈铁抚联合县随之撤销。1949年3月,辽北省决定按丙等市建制设铁岭市,但决定尚未及实行,4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改变行政区划,东北行政区设六省四直辖市,即:辽东省、辽西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松江省、热河省,沈阳、抚顺、鞍山、本溪四直辖市。原辽北省撤销,铁岭县划归辽西省,铁岭市也随之取消。

  解放以后,铁岭的行政建置和隶属关系也多次发生过变化。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大区和一些省的行政建置,辽东和辽西省被撤销,尔后组成辽宁省,铁岭县隶属辽宁省。1956年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辽宁省设锦州、安东、辽阳、铁岭四个专区,专区为辽宁省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构。铁岭专区驻铁岭县银州镇,辖铁岭、开原、昌图、西丰、法库、康平、新宾、清原八县。1958年12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将上述四个专员公署撤销,铁岭、开原、昌图、西丰、法库、康平六县划归沈阳市,新宾、清源二县划归抚顺市。

  1964年3月7日国务院批准辽宁省设立沈阳和朝阳两个行政专员公署,原铁岭专区的八县及新民、辽中、台安三县共11县划归沈阳专员公署领导。沈阳专署驻地沈阳。1966年7月,沈阳专员公署由沈阳迁至铁岭县银州镇。1968年5月8日,撤销沈阳专员公署,改为沈阳专区革命委员会,所辖不变。1968年12月26日,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沈阳专区革命委员会改为铁岭专区革命委员会。1970年7月25日,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又将铁岭专区革命委员会,改为铁岭地区革命委员会,将原辖新民、辽中、台安划归沈阳市,将新宾、清源划抚顺市,铁岭地区辖六县。

  1978年9月20日,撤销铁岭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铁岭地区行政公署。1979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准析铁岭县银州镇、龙山乡、凡河乡、平顶堡乡部分村成立县级铁岭市,由铁岭地区行政公署领导。1982年7月,分出铁岭县的大青、晓明、蔡牛乡和法库县的大明镇、调兵山镇等部分乡、镇、村成立县级铁法市;至此,铁岭地区行署下辖铁岭、开原、昌图、西丰、法库、康平六县和铁岭市、铁法市二个县级市。

  1984年9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铁行政公署,成立省辖铁岭市,撤销县级铁岭市和铁法市;成立银州区、铁法区,新组成清河区。至此,省辖铁岭市辖六县三区。1986年9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又撤销铁法区,恢复县级铁法市;1989年1月23日,撤销开原县,成立县级开原市;从1993年1月1日起,又将法库、康平二县划归沈阳市。至此,铁岭市辖铁岭县,昌图县、西丰县三县,铁法市、开原市二个县级市,清河,银州二个城区。这就是今天的铁岭市的现行区划。

  信息来源:《铁岭历史与文化》

,